重视科学教学 培养探究能力

时间:2022-05-07 08:02:03

重视科学教学 培养探究能力

[摘要]在小学的各门学科中,科学一直是边缘学科,科学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渴望动手去探索、去发现科学的主观意愿是十分强烈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与引导学生去开创属于他们的科学天地。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大胆设疑,积极验证,优化结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方式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学》是小学毕业考试统考学科,与《思想品德》合为一张试卷,分值各占百分之五十。长此以来,科学课没有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甚至在学校教学统筹安排中也属于边缘学科。针对此种情况,我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不重视科学课的原因

1.对科学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语文和数学都被视为主要学科,一般都由班主任担当,在教学时间、重视程度上都有充分的保证。随着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英语成为了与语文、数学并重的三大主要学科。在课程设置上,高考是语文、数学、外语加上综合学科,小学考初中与高考课程相吻合。初中的综合学科包括化学、物理、地理和生物,并且满分为三百分,足见其重要性。小学的科学课是以上几种学科知识的小综合,对学生探索未知世界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等是初中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五年级下册的沉和浮、热等单元是初中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等是初中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三年级上册植物、动物等单元是初中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学科理应成为主科之一,而不应称其为“副科”,科学课应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

2.教学方式单一,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些学校对科学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硬件建设投入的资金很多,但软件建设跟不上,或者软件建设流于形式,检查督导未能及时跟进,评价方式太单一,这些都制约了科学学科的教学,使科学课失去了生机。

科学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经过探究得来的知识学生才会印象深刻。探究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得的,所以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时,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发出呲呲的声音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把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产生气泡的杯中发现燃烧的木条灭了,产生的气体还可以像倒水一样“浇”灭燃烧的蜡烛。最后通过实验总结出这是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学生自己验证得来的道理和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建立的信息,会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利用科学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

1.树立大科学的观念

学校不光要在实验室建设上大力投资,还要把实验室有效运转起来。要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实验器材的使用率,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和备案工作。同时要大力宣传科学知识,创建学校“科技周”,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小创作并开展评比,给予优秀者相应的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上级相关部门可以用科技巡展的方式到欠发达地区进行宣传。去年,我省就以此种方式在五大连池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展示,刮起一阵科学小旋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重视对科学教师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摒除陈旧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定期举办科学教师赛课活动,为科学教师展示才华提供舞台;做好青年教师梯队建设,推进科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多媒体的应用,特别是教学白板的应用,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本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从空洞的说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拓宽了教学的宽度和广度。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白板教学,把宇宙空间的奥秘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动静结合的手段,通过不同的视角让学生感知到月相的变化、浩瀚的太阳系、美丽的星空。此外,科学教师应熟练掌握课件制作和白板操作技能,要指导和带领学生广泛搜集材料与科技信息,适当增大每堂课的厚度与容量,实现快乐学习。要注重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如在教学《凤仙花》时,教师要把实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逐一认识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课堂才是丰满的、充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蚕的形态变化》《蚯蚓》《蜗牛》等课时,用幻灯片的效果强于用挂图,用实物的效果强于用幻灯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升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要允许出错,不嘲笑、不挖苦、不讽刺,以此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桥的结构和形状》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回答:石桥、木桥、赵州桥……我继续引导:赵州桥是什么结构的桥?接着通过幻灯片引入拱桥的概念,引申出大跨度的钢索桥,之后通过模拟钢索桥的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到钢索桥的特点。如让绳子下垂多一些或拉直一些,学生就能感受到用力大小的不同,从而理解桥塔修得很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压力。这样的科学课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美好、最生动的课堂。天空大地,房屋桥梁,花鸟鱼虫无一不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当然,我们的科学探索不是盲目的,一定要事先制定计划,如观察什么,该怎样观察,该怎样记录,该怎样总结等,这些都要对学生讲清楚,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在校园里可以观察花坛里的花草(如凤仙花),甬道边的树木,草坪里的小草;在校园外可以观察田地里的稻、豆、麦、黍,小河里的蝌蚪、青蛙、河虾、小鱼,草丛中的蝈蝈、蚂蚁、甲虫。这些直观的感受是学生在课本上得不到的,是最宝贵的财富。达尔文写了《进化论》,法布尔写了《昆虫记》,这两本科学巨著对全世界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殊不知达尔文和法布尔做了多少实地观察与记录才得来这些令人信服的数据。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课堂上,局限于课本中,教学中一些教师就像束缚在蚕丝下面的茧,怕这怕那,严重制约了孩子们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许有人会说,走出课堂,谁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呢?教师如果周密地安排,学生的安全就是有保障的。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就隔绝了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无异于因噎废食。

小学科学课的设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窗口。《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这样的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观,明确指出学习要与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提升素养与能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大步走进科学的殿堂,为中华民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康龙.呵护学生探究的成就感[J].科学课,2016,(01).

上一篇: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催化剂 下一篇:爱的“消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