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 减负还是增重?

时间:2022-05-07 04:32:35

电子书包 减负还是增重?

无论是足不出户,只需轻点触屏就能送菜上门的电子菜篮子,还是不用课本,只要打开平板电脑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电子书包,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正在将“智慧城市”的虚拟概念一点一滴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8月5日,住建部下发通知确定103个城市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此后仅三天,国务院便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与此同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也共同起草了《智慧城市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养老、智慧医疗等十个领域的智慧工程建设。

电子书包便是智慧教育工程的“先行者”,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城市都展开了相关的试点项目。

联想、英特尔、索尼、松下等IT巨头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瞄准中小学生消费群体。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9亿中小学生。即便是按照终端设备均价每台2000元计算,未来智慧教育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数千亿元。

到底什么是电子书包?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又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探索:摆脱沉重书包 网上回帖交作业

到底什么是电子书包?位于北京市朝阳门附近的悠唐生活广场二层,这里分布着近十家幼儿培训机构,电子书包便是这些机构教学的重要工具。

轻轻按下平板电脑的开机键,登录教学系统,输入自己的学号……年仅5岁的赵萌仅用不足两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在她面前的墙壁上,固定着一个55英寸的触摸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英语老师Gary一边夸张地用英语描述着屏幕上“三只小猫钓鱼”的故事,一边向学生提问:“三只小猫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赵萌的电脑屏幕上显现出黄色、黑色、灰色、白色、红色的猫形图示,当她和同学们选择相应图片并点击“发送”后,结果立刻呈现在负责教学的大屏幕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三位同学选择了黄色、五位同学选择了黑色、一位同学选择了红色以及做出上述选择的分别是哪些同学。

长达20分钟的课程结束后,Gary老师布置了一道拼图题和两道选择题作为家庭作业,并用发帖子的方式将题目在教学网络上,学生只需回帖便能提交作业,既方便又快捷。

所谓的电子书包,实际上就是平板等终端设备、电子教材、网络服务平台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不只是外资的培训机构,电子书包早已在各省市的中小学进行试点,上海、北京和深圳便是最早一批进行相关试点的城市。

早在三年前,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

与此同时,深圳媒体报道称,“自2012年开始,深圳市陆续有十多所学校开始试点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其中,福田区试点力度较大,已选择八所学校开展试点电子书包项目,并拟于今年内推广至全区。”

北京市也不例外,据北京媒体报道,“今年3月,在某小学的一次电子书包观摩课上,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杨德军公开表示,目前市教委已经成立了电子教材的专项研究,今年京版纸质教材将完成电子化开发,并在部分试点学校推广。”

争议:为学生“减负”

还是给家长“增重”?

尽管智慧教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先行一步的电子书包仍然面临着争论与非议。

购买硬件的高投入,便是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英语培训班,赵萌的父亲赵益民表示,虽然孩子在这里上课的时间才短短两年,但这期间已经更换过两次电脑设备。“最早用的是一款国产品牌电脑,售价约为2000元,大约有三公斤重,四五岁的孩子使用并不方便。今年培训班统一更换了一款美国品牌的平板电脑,虽然重量减轻到一公斤,但是价格却增长到了近4000元。”赵益民无奈地说,“多亏孩子还没有正式上学,据同事反映,现在部分小学也在使用电子书包教学,同样也要配备相关终端设备,而培训班和学校的教学系统不同,设备不能通用,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笔较大的支出。”

除购置硬件设备的成本问题,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健康隐患,也是电子书包饱受争议的重要原因。听到正在讨论电子书包问题,培训班的几位家长也加入了笔者和赵益民的谈话中。一位名为黄鹂的女士表示,自己最担心的是孩子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降低视力。另外,电子设备的辐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有此顾虑的并不只是赵益民和黄鹂两位家长,据广州某媒体报道,“由于担心大量的信息可能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同时电子辐射可能损害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近日,深圳60多名家长联名写信要求教育部门停止推行电子书包。”

虽然在很多培训机构和部分小学校中,电子教学所使用的设备需要由家长来承担成本,但我们也看到,大多数城市的电子书包试点工程是由政府或学校买单。即便如此,从大趋势来说,未来的电子书包由家长掏腰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电子书包无法带来更高的教育价值,那么,这些产品究竟还能走多远呢?

瓶颈:电子书包装什么?

随着试点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子书包面对的问题不再是“背不背”,而是变为“背什么”“怎么背”?

消费者王女士曾经抱怨称,自己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去年在学校购买了一台电子书包终端设备,该设备仅内置了三个软件,即三年级相关科目的同步练习题和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如果需要下载新的软件或资料,就得登录统一的服务平台。但是那个平台的网络总是不畅,一个小软件需要下几个小时不说,下载的过程中还经常断网。”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附近一所小学的教师刘云。她认为,作为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电子书包,其教学模式理应更生动、丰富、有趣味性。但是,当前电子教材的开发仍然停留在纸质教材电子版的层面,如此便失去了电子教学的意义。

为突破电子书包的内容瓶颈,据上海媒体报道,“今年年底前,上海将推出100本电子教材,放在类似于苹果公司开发的ibook这样的电子书架上,供教师需要时打开使用。这些电子教材有文字、图片和声音,比如说到老虎,会有老虎的声音。”

北京也在进行相似的探索,据北京某媒体报道称,“北京今年拨出300万用于推进教材数字开发资源的试验,同时,在学习方式改革方面投资100万进行推进。目前,所有区县都遇到了纸质教材的电子化开发瓶颈。有些学校只能将教材扫描后,输入平板机中。今年,北京将完成京版纸质教材的电子化开发。同时,还在研发基于整册教材的高端电子化开发,不是将铅字变成电子化,而是完全基于网络,进行功能开发。”

实际上,电子书包推广最迅猛的国家当数韩国,该国去年6月宣布,将拿出20亿美元开发电子书包。计划到2015年,韩国所有学校的纸质课本将被电子书包取代。据悉,此项政策实施后,学生将利用学校发放的平板电脑,通过一个云计算系统获取多媒体形式的所有无纸化学习材料,以及额外的补充学习内容。

美国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广电子教材,今年3月29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教育部召集苹果、英特尔等公司举行会议,讨论制定具体措施,计划未来5年在全美公立学校普及数字化课本。

作为首开电子书包先河的日本,通讯部已于2010年10月开始在10所小学进行电子书包试用计划。这10所试点学校的小学生每人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安装了互动式黑板,2011年试点学校增加到50所。按照计划,到2015年,日本学生每人都将配备一台电子书包。

面对着世界各国蜂拥而上的电子书包热潮,教学电子化似乎正在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正因此,电子书包的推广更应该慎之又慎,无论是设备的性能、定价,还是配套的教学软件,甚至是学生的使用安全等问题,都是新教学模式推广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任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都必须依附于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分强调电子产品的先进技术、过分突出工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革新,这种创新就有可能走偏,甚至是变调。

上一篇:秋冬之交多干燥 ?防风润肺要做好 下一篇:贵州动态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