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行全员计件工资管理浅析

时间:2022-05-07 12:19:22

企业实行全员计件工资管理浅析

全员计件工资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要旨是,统筹工作效率、工时利用、劳动班制、工作环境和所在岗位重要程度等生产要素,将职工的劳动结果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在一起,通过工资收入准确反映职工劳动量差别,使每名职工对自己付出的劳动和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心中有数,提高企业工资分配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全员实行计件工资管理是2010年为积极适应“三项工程”建设和大量新线投产的需要,能够充分发挥工资分配激励作用,全面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是适应工务系统运输发展的要求,对树立线桥设备零误差精检细修的理念,全面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完善工资考核分配机制,调动和激励广大职工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奖金的激励及经济杠杆作用,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此结合工务系统的工作现状,探讨工务系统计件工资分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实行计件工资分配基本原则

1 改革创新原则。将原有工资单元全部封存入档,打破工资项目界限,实行全员计件、静态工资动态分配。

2 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原则,根据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岗位责任大小和工作环境等情况,向关键岗位、苦脏累险岗位倾斜。

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以业务性质、技术含量、工作环境和贡献值为评价基础,确定分配档别基数(系数),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4 先算后支,量人为出原则。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当年工效挂钩工资结算情况,及时调整劳动定额水平和计件单价。

5 公开、透明原则。履行规定的民主程序,加强分配执行过程监督,接受职工质询,及时向职工讲清分配调整的原因和具体项目,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实行计件工资分配的范围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已转正定级的在岗职工。

三、实行计件工资管理的形式

1 线路维修人员实行以换算线路公里为挂钩指标的单一计件工资分配形式,考核内容为安全和质量,段对车间具体的分配为:

单价=捆绑工资÷换算线路公里

收入:单价x实际完成换算线路公里

2 桥隧维修人员实行以换算桥隧米为挂钩指标的单一计件工资分配形式,考核内容为安全和质量,段对车间具体的分配为:

单价:捆绑工资÷换算桥隧米

收入:单价x实际完成换算桥隧米

3 钢轨探伤、道口看守、工厂维修人员:实行以月考核工作班数为挂钩指标的工资分配形式。

4 不能按劳动定额、工时定额挂钩分配的后勤、辅助、服务工种(岗位)及机关管理人员,依据“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以岗位定薪酬,以贡献定收入,实行岗位效绩工资制。岗位效绩工资制分:基数工资、岗位效绩工资、奖罚工资。

四、实行计件工资管理模式分析

1 捆绑工资

全部在岗职工均将:部岗位工资、局岗位工资、特种工资、系统考核奖纳入计件捆绑工资单元。

劳务输出人员计件捆绑工资的项目不低于所有工资收入的60%。

2 线路车间及桥隧车间

线路维修人员实行以换算线路公里为挂钩指标、桥隧维修人员实行以换算桥隧米为挂钩指标,根据路局定额标准,核定车间换算线路公里(桥隧米)。

(1)由于单位车间之间存在速度、设备的好坏的差异性,直接影响职工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我认为在计算单价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在实施中针对以下情况增加调节系数:

①速度

近几年由于提速,火车的速度快了,对线路的质量要求就更高,由于速度不同对线路的损害也不同,速度越快损坏越严重,维修的周期也越短,工人的责任和劳动强度就越大。所以以车速在120公里为线路挂钩指标,速度每增加或减少20公里为一档,每档增加0.01个百分点做为奖励。

②有缝线路和无缝线路:

将有缝线路和无缝线路分开考核、区别对待,因为有缝线路是无缝线路工作强度的3-4倍,对车间有缝线路相对较多的线路车间增加百分点做为奖励

③道岔

道岔虽然不长,但它的维修难度、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比线路高很多,道岔维修一直也被工务认为是一项费力的工作。

制定道岔维修基础数,每20组为一档,每档增加百分点做为奖励。

④大站场

近几年来由于站场的装卸车和吊车作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万吨大列、五千吨大列的开行,给大站场的维修增加了工作量、难度和作业危险,而现实上站线的工作量换算小,但实际工作量比一般的正线大,人员配备少。按站场的大小给予一定的浮动奖励比重。

⑤对于设备老化的车间适当增加调节系数。

(2)实行以换算公里和桥隧米为挂钩指标的单一计件工资分配形式的线路和桥隧车间实际完成换算线路公里和换算桥隧米,不仅工作量的完成是计件工资分配的一项主要指标,设备质量:包括:①线路设备质量。②机械设备质量。③轨料管理。④线容线貌;⑤线路设备质量。⑥道口设备,⑦作业安全考核;⑧基础管理;还有专项检查:包括:①动态考核;②优质设备验收考核,也是计件工资分配的重要指标,

(3)分配原则:

①除了段对车间计件工资分配管理外,还必须做到三级管理,三层考核,责任到人、责任到岗。

②要建立健全计件工资分配台账,对考核结果桉月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职工监督。

通过以上定性和定量的专项考核达到对线桥维修人员的计件工资的完整分配。

3 钢轨探伤、道口看守、工厂维修人员:按定员实行以工作班月完成定额工作质量考核为挂钩指标的工资分配形式。

4 不按劳动定额、工时定额挂钩分配的料库、汽车司机、机关服务人员(岗位)及机关管理人员计件工资分配办法:

(1)按照以下原则执行:

①以岗定酬。根据各工种、岗位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高低,确定各类人员岗位效绩工资档别的基数(系数),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酬。

②易岗易薪。严格执行定员编制纪律,坚持按定员定编配人,严禁超配,实行一岗一薪,薪随岗变。

③按量计薪。职工的岗位效绩工资与个人月完成工作量、个人贡献挂钩,以及各科室制定的考核标准为考核依据,并同单位效益情况同比例增减。

(2)工资单元确定。

①基数工资,包括:技能工资、部岗位工资、局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及各项政策性津补贴。

②岗位效绩考核工资。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和贡献大小等要素为评价基础,结合业务性质、责任大小、苦累脏险程度、技术含量高低、工作量大小确定分配档别基数(系数)。

③奖罚工资。根据个人完成(未完成)任务量幅度确定奖(罚)额度。个人收入与单位效益挂钩。

个人收入=基数工资+岗位效绩工资±奖罚工资,

5 通过分析要在全员实行计件工资分配,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据各生产组、各工种(岗位)不同特点,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要素为评价基础,结合业务性质、责任大小、苦累脏险程度、技术含量高低、工作量大小及新技术、新设备运用等因素,科学制定实施办法,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重点解决出工不出力、在岗不尽责、挂名混日子的问题,认真测算计件单价和劳动定额水平,制定完善科学的全员计件工资分配办法。同时建立健全全员计件工资分配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分配过程的透明度,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全员计件工资分配办法是对现行分配模式进行的深层次改革,通过工资分配与各项管理的紧密结合,引进激励机制,平等竞争,使静态的工资分配形式变动态的工资分配形式。在实行全员计件工资分配的同时要与单位经济效益、效率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全员计件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上一篇:现代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研究 下一篇:煤炭企业供应商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