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吉花7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06 11:29:20

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吉花7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了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吉花7号的选育经过,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新品种;吉花7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20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033-01

近几年,我国花生产业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东北花生产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生产和出口地区。目前,吉林省花生年种植面积平均16.675万hm2以上,成为第四大作物。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2010年育成珍珠豆类型花生新品种吉花7号。吉花7号是于外引资源徐9505群体中发现并选取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品质较优、对黑斑病、褐斑病的抗性为中抗,对网斑病、根腐病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等特点,2014年1月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登记(吉登花生2014003)。适宜推广区域为吉林省花生主产区。

1 选育经过

2004年收集品种资源,并进行统一编号,其中徐9505(由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所引进)的编号为04JS-25;2005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试验地进行种植和观察,于生育中后期在04JS-25群体中发现2株变异株,单株收获后进行系统编号04JS-25-1和04JS-25-2;2006年结合室内考种,将入选的变异株04JS-25-1田间种成株系,继续进行个体选拔,编号为04JS-25-1-1~04JS-25-1-n;2007―2009年继续进行系统选育和编号,同时对稳定的系统于海南扩繁;2010年进行院内品比鉴定,将04JS-25-1-8-10-5-3这一品系暂定名为吉花08-25;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进行院内生产示范并扩繁原种、参加吉林省花生区域试验、参加省花生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吉花7号属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株型直立,侧枝长32.4 cm,主茎高29.4 cm,分枝数5.7个,花冠淡黄色;叶片椭圆形,生育期为125 d。果皮黄白色,网纹较浅,果腰较浅,串珠形,百果重121.2 g,2粒果居多,1 kg果数1 027.7个、仁数2 172.3个,出仁率为65.7%;百仁重46.5 g,籽仁卵圆形。

2012―2013年经接种及田间自然鉴定,对网斑病、根腐病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对黑斑病、褐斑病的抗性为中抗。2013年进行品质检验测试分析,粗脂肪含量48.85%,籽仁粗蛋白质含量26.29%。

3 产量表现

2012年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3 134.6 kg/hm2,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14.00%;2013年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2 253.4 kg/hm2,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4.00%;2年平均产量2 693.8 kg/hm2,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9.66%。2013年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产量2 680.4 kg/hm2,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9.41%(表1)。

4 栽培技术

4.1 地块选择

种植花生新品种吉花7号的地块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耕作层疏松的砂质壤土。实行秋翻耙,早春将田面旋耕整平[1-2]。

4.2 适时播种

一般为5月中旬播种,种子于播种前10 d进行剥皮、分级清选及晒种包衣。密度掌握在13万~14万穴/hm2,每穴播2粒[3-4]。

4.3 合理施肥

施肥一般底肥施用尿素75 kg/hm2、硫酸钾10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硅钙肥150 kg/hm2,或采用花生专用复合肥450 kg/hm2作为底肥。果针下针后期可进行叶面施肥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5-6]。

4.4 病虫草害防治

应注意防治病虫害,尤其注意叶斑病、网斑病等叶部病害和蛴螬地老虎类害虫的防治[7]。同时注意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4.5 适期收获

花生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并迅速摘果晾晒、入库[8]。

5 参考文献

[1] 吴继华,范小玉,李可,等.高出仁率大果花生新品种国鉴商花6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1):38-40.

[2] 高俊山,崔长江,刘,等.花生新品种粮花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0-61.

[3] 王志龙.花生新品种康花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6(1):87-88.

[4] 贺梁琼,韩柱强,王兴军,等.花生新品种桂花33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3):343-347.

[5] 陈长红,陈芹,陈合计,等.花生新品种东花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6):135.

[6] 任艳,石延茂,尹亮,等.花生新品种花育9801的选育[J].花生学报,2016,45(2):68.

[7] 李晓迪,孙泓希,吴金桐.阜新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3):169-171.

[8] 李晓侠.北方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9):17-18.

上一篇:打造珠三角旅游休闲首选地 下一篇:贺州烟区不同年份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