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11 14:33:41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1

[摘 要]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从“教内容”到“教阅读”的转变,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 教教材 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6

《珍珠鸟》主要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的过程,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在于读懂“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意思。它不仅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和同事们经历了艰难的磨课过程。

一、基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

在初次试讲的过程中,我没有完全走出以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为主的误区,以下是《珍珠鸟》第一课时的部分课堂实录。

师: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1:第4自然段主要写珍珠鸟由怕“我”到喜欢“我”的过程。

生2:第5自然段写珍珠鸟很喜欢和“我”在一起,很晚了还舍不得离去。

师:从文中对珍珠鸟的描写,你看出了什么?

生3:开始珍珠鸟对“我”不放心,后来见“我”不伤害它,于是胆子慢慢大了,敢和“我”玩了。

生4:作者很喜欢珍珠鸟。

评析:从上面的教学实录可以看出,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教内容方面。在这里,教师对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的关注高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关注,因此,学生难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友好,教学难点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

二、基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

在第二次试讲时,结合第一次授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和同事们商量以后,就部分内容做了改动,觉得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具体语言进行教学将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于是有了下面的课堂教学。

师: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描写珍珠鸟活动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并且思考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从“起先……随后……渐渐的……后来……”这些语言描写中,“我”感受到珍珠鸟逐渐对“我”放心了。

生2:“我”写作时珍珠鸟落到“我”的肩上睡着了。正是因为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彼此信赖才形成了这美好的画面。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3:珍珠鸟喜欢“我”,“我”爱珍珠鸟。

师:请大家带着喜爱之情把这几段话再读一遍,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信赖。

评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同时情感得到了熏陶,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不过,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意识不强,教师也缺乏对语言品味的具体指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大都停留在浅层。

三、基于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教学

第二次讲课结束以后,教研组经过评课讨论,认为这节课较第一节课在学生活动以及阅读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整个课堂教学还是围着教师转,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课堂显得沉闷、无趣,缺乏活力。于是,我们决定在第三节课上把学生的自主阅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阅读。

师: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写上自己喜欢它的原因,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生1:我喜欢“起先,这小家伙只在四周活动……一会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飞来飞去……一会儿落……一会儿神气十足……一会儿撞……”这两句,作者把珍珠鸟的机灵活泼写得很形象。

生2:我从“它先是离我较远,后来一点点靠近,蹦到……俯下喝茶……”这些地方看出它很可爱,并且和“我”是慢慢亲近起来的。

生3:“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从这,我看出小动物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

师: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4:他们彼此信赖。

评析:在这节课上,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主动思考,并且能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欣赏、理解、感悟,把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充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更关注文本的语言,在语言品味、感悟的基础上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磨课,我和同事们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顺利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由“教内容”到“教阅读”的转变,并且使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独立思考。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2

一、问情在何处?情在娓娓细语中

作者对珍珠鸟的爱,渗透在字里行间,让人可触可摸。教师于此引导,让那一丝柔柔的情如清风细雨滋润心田,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从阅读中你是否感受到作者对鸟的情感,对鸟的喜爱?对这种情感,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加以展示的?

生1:是的,作者是深爱着鸟儿的。这种爱,不是仅仅附着于口头,而更多地体现于实际的行动中,这行动给人的是一种柔柔的感觉,是如此的温馨。所以,作者在行文时显得不疾不徐,在娓娓的细语中,情感得到宣泄,并得以浓郁。

生2: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珍珠鸟是多么的用心,“我把它挂在窗前”,还“用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我”细心照料着它,“很少扒开”就是具体的体现。“渐渐地敢伸出脑袋瞅瞅我”可以说是珍珠鸟迈出了“信任我”的第一步。

生3:“更小哟,雏儿!”语气中多少喜气,多少爱意,虽朴实却有味。

生4:是的,“我”对珍珠鸟的爱本就深,随着交往,这种情也在不断加深,我不伤害它,它自然也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亲昵动作,“挨近”之后是“蹦”,是“俯”,是“偏过脸瞧瞧”,当见“我只是微微一笑”,“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作者就这样于娓娓的叙说中剥离着故事,深化着情感,直至出现珍珠鸟敢于“趴在我的肩头睡着”这一让人倾心的情景。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这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难怪作者有如此温馨的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可以说,这种“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取的,这需要你的付出。只有有了如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会有鸟对人不一样的情,不一样的“信赖”,才会出现鸟与人的一体,也才能享受到那份美好的境界。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脉络梳理文章的内容,在交流中反复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进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感悟。

二、思趣在哪里?趣在用笔之巧妙

作者不仅能注意情的抒发和表达,还能显示出让人为之心动的“趣”,这种趣容易吸引住学生,粘住学生。教师于此用功,可以使学生怡心且益智,在激发出无限趣味的同时,得到智慧的熏染。

师:作者在抒发对鸟的情感的同时,还从中显示出诸多的情趣,让人觉得颇有意思,你在感受时注意其中的趣了吗?

生1:是的,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珍珠鸟体如其名,有着玲珑小巧的形体,“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让人感觉到这珍珠鸟是多么的小。“一个小脑袋”,“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不仅小且小的漂亮,多么的有趣,惹人喜爱。

生2:它是那样顽皮,也十分有趣。从“挨近”到“蹦来蹦去”的一系列的动作就可以显示,似乎这珍珠鸟也有了人的灵动和思维。

生3:与鸟相伴的日子同样也是富有情趣的。它带给我愉悦,带给我亲近的情意,温馨的画面:“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也带给我新奇的感受……

教师着眼趣字做文章,引导学生不断去体味思考,因趣而情生,因情更有趣,怡心益智的结果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设计求匠心,“境界”让人为之称道

感其趣,悟其情,自然离不开教师独出匠心的引导。匠心来自何处?这匠心体现在导语的设计上,情景的营造里,有效的过渡、合理的点拨与延伸拓展的训练中。

1.精彩导语细细磨。“我们都有过急走追黄蝶、意欲捕鸣蝉的经历,也曾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而心仪,但也许更多的是对鸟的情感。且不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些诗句带给我们的享受,哪个同学没有玩鸟、捕鸟的经历?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珍珠鸟,体会一下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设计富有魅力的导语,唤醒学生曾经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情趣,让学生进得来。

2.巧用资源得精彩。师:当我们读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难道在做梦?”之时,我们的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这画面是如此的让我们心动,那么,你愿意想一想鸟儿的梦是怎样的吗?假如让你给这幅画起一个名,你会给出怎样的名称?学生得此激发,必然会积极去想,精心去拟,就会有诸多的创造,呈现诸多的精彩。再如,师:书上有一幅插图,你看看是和文中哪些部分的文字相吻合的?“我只是微微一笑”,你觉得作者在笑什么?这样,利用插图让学生去想一想,注意充分挖掘课本资源,给学生提供仔细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感受,当然学生也会驰骋想象,无拘无束地表达,还你以精彩。接着播放“爱之罗曼斯”的音乐,让学生在袅袅的乐声里朗读课文,进入那令人醉心的境界,必会陶醉其中,进一步感受作者柔柔的爱心,蜜蜜的情谊,体会到小鸟的幸福,作者的幸福。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3

一、具体画面中“读”出语感

朗读训练要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如《桂花雨》一文中讲我“摇桂花”部分时,课文配有相关插图,朗读时,我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及结合实际来读,使学生形象地感受“我”边“摇桂花”边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时的快乐。使学生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这样眼看口读,耳听脑想,学生朗读的过程自然也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二、比较朗读中“读”出语感

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语句作适当的调整,教师不作多讲,只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通过比较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珍珠鸟》一课,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改成“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虽然它们表达的感情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容易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从而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三、品味词句中“读”出语感

在朗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品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感觉。如在《珍珠鸟》一课的朗读教学中,我抓住写小珍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出现珍珠鸟的静态美,同时,抓住“扭动”“挤开”体味到小珍珠鸟的可爱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里又会出现珍珠鸟的动态美,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一些关键词句,感悟人鸟之间可贵而感人的默契,以及互相信任、友好共处的美好境界。学生不仅有浓厚的“读”的兴趣,而且读得绘声绘色。通过读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丰富了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训练了语感。

四、讲解范读中“读”出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范读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通过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融入课文里,并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从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九寨沟的诗情画意,读着读着,对九寨沟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再如我饱含深情地朗读《老师,您好!》一诗时,引发了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学生眼里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敬、感激、爱戴之情。学生再读时,感情表达有了参照,再经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得很到位,学生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五、真切感受中“读”出语感

语文教材中,大量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会和感受课文,塑造和陶冶学生健康美好的感情,并使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如《诚实与信任》一课,通过指导学生充满感情地反复朗读“我”与小红车主人在电话中相互表示歉意和感谢的话,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感染和熏陶,充分感悟出诚实和信任的可贵。

六、在扎实训练中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过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受,而且能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获得更深的感受与理解。如《珍珠鸟》一文中“美好境界”一词,我引导学生读这段话后这样理解:“美好境界”指的是互相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人与鸟是这样,人与人更是这样。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再说说这个道理。学生理解后,再指导他们读出反问的语气。经常这样的品词、分析,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力就会敏锐起来。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种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依托教材,巧设途径,对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对言语材料的感受和I悟能力。相信长此以往,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目标一定能最终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4

我一直追求不留痕迹的教育,因为语文教学靠的是潜移默化的滋养和不露痕迹的熏陶。教学《珍珠鸟》,印象最深的是文末的那段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在让学生领悟了人与鸟之间的互相信赖后,还剩十分钟的时间。于是我临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那只雏儿珍珠鸟,并根据它的活动来想象珍珠鸟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没有一丝预设的环节里,生成的却是那样的精彩,让我久久的回味。

1激活思维之初,开发语文灵性

【课堂再现】:于是,我开始领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它想……”

最先回答问题的是很沉稳的范冰,她说:“咦,真好玩的嘛!这是是什么玩意,怎么那么硬呢?”

懂事的周子易说:“怎么搞的,这家主人这么对我,瞧,我这样顽皮他也不管我,太好了。谢谢我的主人,你能给我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

思维灵活的汪轩说:“这一排排是什么东东,主人每天都给他们抹灰。吃吃看,嗷,不对啊,哦,这不是吃的,瞧我这张贪吃的小嘴。哈哈”

……

我选了珍珠鸟出场的片段做为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点,这样层层引入,学生的语文灵性一点一点的被挖掘出来。

2点燃思维的火花,语文味道愈行愈浓

【课堂再现】我继续领读“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想……”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每天都看着主人喝着这杯子里的水,以为是什么灵丹妙药,结果没什么感觉啊,不过,看看主人看到我没有……”班长黄文静说。

――“我上当了。味道怎么这么苦啊,苦死我了,苦死我了,主人,这么苦的东西你怎么喝下去的啊?”平时不爱发言的马瑞雪说。

――“咦,味道怎么怪怪的,该不会是什么毒药吧。主人,我平时的淘气都是你惯出来的啊,我不对你可以把我放回笼子里,千万别给我毒药吃啊。我还是小心了。不过,看看主人的反应,看看他是什么表情再说……”还是思维怪异的汪轩的答案。

学生们发言很精彩。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语文味,在思考,在表达,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我在收获,我的学生也在收获。

3放飞想像的翅膀,浸染语文素养

【课堂再现】我又继续领读:“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我不动声色地写……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茸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此时的它在想……”

――“你老是一个人写啊写啊,你闷不闷,我要你停下来,我啄你笔尖,看你停不停不下来,主人,身体要紧啊!”――一只善解人意的鸟。

――“我跳累了,也该歇歇了,也该享受享受了,啊,这个主人真是很温柔,他抚摸我的感觉和爸爸妈妈抚摸我的感觉不一样呢,爽啊!”――一只懂得享受到鸟。

――“主人,你从来不正眼瞧我,你什么意思嘛?我今天就要你看看我可爱的模样。我啄你笔尖,哈哈,主人终于看我了,他今天抚摸我了,我好高兴。”――一只乖巧的鸟。

――“主人,你写累了吗?那就看我给你跳支快乐的舞蹈。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主人我跳的舞好看吗?”――一只快乐的鸟。

――“主人,你停下来,陪我玩会好吧。不然的话,我让你写不下去,我就来给你捣乱。在你的纸上跳跳,这个方法不行,那我就啄你的笔尖,你总该停下来了吧。陪我玩玩吧,哪怕几秒钟!你终于停下来了,我的主人。啄你两下手指表示谢谢,谢谢你懂了我的意思。”――一只调皮可爱的鸟。

他们听得好认真!此时此刻,我也变成了那只情感丰富的珍珠鸟,我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浸染在学生的世界里,语文素养一点一点的渗透。

4让思维自由飞翔,升华情感

【课堂再现】我继续领读:“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它梦见……”

――“梦见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瞧还在舔嘴呢!”

――“梦见了自己变成了人,正和主人高兴的做游戏呢!”

――“梦见了自己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好多伙伴一起玩,一起找果子吃,好香好香……”

……

学生边回答我边评价。丰富的想象充盈着整个课堂。思维在自由飞翔,思维也在被无声的滋养,好一只只“珍珠鸟”,好一个精彩的结课。

叮铃,下课了。我们意犹未尽,看着学生脸上满足又留恋的神情,我知道文字的美丽加上想像的丰富已让他们领略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我知道这节课他们已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不留痕迹的熏陶,所谓“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就在于此吧!

信赖学生,往往创造出美好的语文课堂。

教学感悟: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5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合理应用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还能够借助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入手,对课堂提问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课堂提问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其他各项知识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明确自身教学责任,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进而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作用,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l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虽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也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探索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但是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方面,提问形式化和片面性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课堂提问效果的发挥,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具有明显的形式化特征,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往往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而是基于自身提问经验对学生进行提问,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回答能力,提问形式化明显,不利于提问效果的强化…。其次,课堂提问存在片面性,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字词句和课文阅读理解方面,虽然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效率,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获取,对提问效果的发挥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最后,提问对象存在单一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往往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长此以往,在教师提出简单问题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般不会对其进行分析,教师提出较难的问题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会进行深入思考,极大限制了课堂提问教学活动效果的发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2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课堂提问优化措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逐步改善课堂提问教学现状,为课堂提问效用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2.1 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师有效提问的意识

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课堂提问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促使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逐步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对《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吗?”“小动物在雪地上的脚印漂亮吗?都像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与课文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能够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完成课文知识的简单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知识形成深刻认识,还应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使用”画”?小动物自己”画”好看,还是一起”画”好看?这样,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凸显提问教学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2专研业务,提升教师有效提问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执教素养和提问教学能力作为支撑,只有教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并有意识的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才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强化有效提问能力,为课堂提问教学环节的高效推进提供相应的支持。(fanwen.chazidian.com)具体来说,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提问质量,可以在课前阶段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并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列出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难点,然后明确课堂提问方向,以便在教学实践环节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为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2]。

2.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问题

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学问题的设置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课堂提问环节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应该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层次性梯度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次性梯度问题:在初期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将珍珠鸟称之为珍珠鸟?”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后.逐渐加深问题难度,如”课文中的我与珍珠鸟的关系?”、”珍珠鸟真的是一种怕人的鸟吗?为什么?”、”珍珠鸟习惯了笼子的生活,除了反映出珍珠鸟与作者和谐的关系外,你还能看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发挥课堂提问教学的作用,逐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结语: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点翠工艺 清代宫廷头饰《甄执》

中国分类号:TS934.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86―02

一《甄执》里的漓代宫廷头饰

《甄执》的热播使华丽的清代宫廷头饰走进我们的视野,剧组在头饰上下了不少功夫,不同人、不同级别、不同饰品,是此剧成功的一大看点。剧中佳人各有韵味,皇后城府颇深、华妃张扬跋扈、甄帜诹采畛粒各自的气质又被专为他们打造的点器、发钗、花钿等饰品烘托,在眼花缭乱的奢华背后,清代头饰有哪些基本的元素呢?

各项之中,皇后以下,因等级高低不同,饰物数字亦不同。如皇后至贵妃的朝冠,这是皇后着朝服时所必戴的,尔珠顶部是二层,朱纬上金凤七支;妃和嫔的东珠顶都是二层,金凤五支。至于珍珠数字,自皇后至嫔等级数字差别为三百二珠、百九十二珠、百八十八珠、百七十二珠。其余头饰有簪钗、流苏、步摇、钿子、扁方、金约等在数字和质地上。亦各有等级的差别。所以清代妇女尤以满头的珠宝翠玉为荣耀,尤其是清代宫廷的后妃们,更是“戴金翠之首饰,缀珠以耀躯”。

二 《甄执》里的点翠工艺

点器工艺不算是头饰的种类,但是它时头饰饰品的影响不容忽视。“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这一点正反映了人们对于翡翠华丽羽毛的经久不衰的热爱。点翠首饰在清代非常受皇宫后妃们青睐,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作为装饰,从钿子、簪钗、头花、耳环,甚至到团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尚。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

再次获得皇上宠爱的甄郑ㄍ家唬,春风满面。发饰的变化,表明她身份与地位的提高。不过甄趾芏得掩盖锋芒,主打镶红宝石,攒珍珠粒的银簪,两把头两侧,则攒满银质、碧玺、绢质的栀子花装饰物。而其所梳两把头上装饰的点翠,则是即辨明身份又不张扬显眼。这和经历苦难再次回宫后的甄郑ㄍ级)所佩戴的点翠饰品是完全不同的样式,这时候甄值纳矸莶煌于以往,地位之重从她戴的钿子可以看出,这个钿子以点翠为主打,左侧比右侧多出一截,而右侧则用珍珠流苏来平衡,样样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平和的美,一如甄值拇κ路绺瘢荷朴谥坪飧鞣搅α浚平心静气地处理各种矛盾。复宠后的甄郑即便在宫中权势熏天,也不会打扮得像华妃那样高调。

华妃(图三)的头饰则多是饱满精致的点翠凤凰旗头。繁复的缕鹿髻中央是一支宝蓝凤凰镶珠鸾掐丝缀雕步摇头钗,坠着雨滴状的珍珠。织金镂雕刻的水纹浮花镀金点翠镶嵌着红宝石,宝蓝凤翅香珠玉钏颇显身份。髻饰的亮点在于圆润莹亮的殷红镶黑红宝石,充分体现了华妃“第二凤凰”的大气恰人。

剧中另一重要人物则是端妃(图四),,剧情前半段端妃常年卧病在床,但在后半段病痛被温太医调养好后,协助甄指飨詈蠊事宜,最后被晋封为皇贵妃的她依旧装扮典雅,一如她自身与世无争的性格。她头上的点翠饰品没有华妃凤凰的招摇,也没有甄诸渥拥姆备矗更多的则是左中右的三方平衡,稳重精致,就像端妃为人处事一样,低调内涵,沉稳大气,心思缜密。

由此可见,点翠工艺在清代对头饰饰品的影响之大,使得点翠工艺在清初达到设计艺术的顶峰。清代点翠一般都是宫庭富豪之物,其装饰习惯与注重金银饰品的唐宋时期不同,清代点翠更加注重宝石的镶嵌和色彩的绚丽,为了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明亮的翠羽终被蕙质兰心的工匠们用于首饰工艺上,在首饰艺术领域发扬光大。所以清代后妃的头饰极其讲究,这也是她们身上最重要的装饰,并且是有别于其它时代妇女的最重要的特征。

三 点翠工艺概述

“点翠”最早出现在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在“买椟还珠”一段里出现“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这样的句子,这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楚人以“珠玉”、“玫瑰”、“翠羽”来装饰珠匣,使得匣子的价值甚至胜过了匣内的珍珠。其中“辑以羽翠”指的就是“点器”这种金属工艺,即用翠羽进行“镶嵌”或者“粘贴”,与珠宝、与玫瑰一起装饰。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个点翠,它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特殊的光泽,这种光泽是大自然神奇造物的最直接体现。翠羽因所用材质的不同,可以呈现出浅蓝、蓝绿、湖蓝、藏蓝等不同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梦幻的光泽,而且经久不退色。据科学分析,这是一种结构色,是翠羽的微观结构反射光线形成的,不含色素,所以不怕风吹日晒。但是怕挤压,如果夕143改变其结构的话,那这种结构色也随着消失,蓝色立即黯然无光。

翠羽羽毛的种类决定了制作点翠首饰的色彩、光泽甚至覆盖面积的大小。翠鸟身躯娇小,仅有麻雀大小,而那些柔细而鲜艳的宝蓝色羽毛,也仅长在翅尖与鸟尾。在制作点翠之时,每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还必须“活取”,因为翠鸟一旦生病或死亡,其羽毛便会丧失那层魅影般的光泽。收集的翠羽先根据部位粗细进行分类,再根据颜色分两种进行制作,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宝蓝色。这种颜色上的细微差别,是由不同种类的翠鸟所决定的。其中白胸翡翠、蓝翡翠和普通翠鸟最为多见。普通翠鸟(图五),长约15厘米,是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白胸翡翠(图六)的毛色更为漂亮一些,这种翠鸟体型略大,在27厘米左右,喉及胸部是白色,上背、翼及尾羽蓝色鲜亮,特别是在晨光中,似青绿色闪光。蓝翡翠翠鸟(图七)体型更大,有30厘米长,在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地区繁殖和度过夏季。这种鸟头部为黑色,上体除翼上外,其余均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那些繁复的首饰与摆件,用量更是难以计数。而皇家所用的点翠,更是只用翠鸟头部数根最闪亮的羽毛,因此,点翠或许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生物之灵与器物之美结合起来的宝物,其价值之昂贵,难以用平常的金银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只选择翠鸟羽毛为材质呢?首先,翠鸟翠绿明亮的颜色为古人所喜爱。翠鸟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毛色翠绿明亮,阴阳有致,又以头顶和下颚茸毛最为珍贵而受欢迎,古人喜好以此翠羽制作饰物,为王室贵族所珍。其次,翠鸟羽毛防水性能非常好。翠鸟们平时常栖息在水旁,巢穴也驻在水边附近,这种整天与水域打交道的小鸟,羽毛防水性能极好,也成为了被迫牺牲、优先用作人们选材的原因。后来以孔雀羽毛代替的点翠防水性就无法比拟了。

四 点翠工艺的现状与思考

美国东方艺术研究学者Jackson女士在她的《中国艺术》一书中形容说:“从点翠艺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再没有比中国人对于羽饰的认识与驾驭更高成就的艺术创造。”可惜的是,尽管中国的饰羽文化较为发达,但相应的研究与社会关注却较少。1998年博物院执行院长李林晨在给Jackson女士的复信中说道:“很遗憾,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的书籍详细记载关于翠鸟羽毛作为装饰物使用的特殊含义,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大概了解到以翠鸟羽毛装饰为主的这种常被用于头饰与装饰品的羽饰工艺称为‘点翠’,而以羽毛为服饰原材料的-艺术创作被总称之为‘天绣’,这是我们已知的全部”。

点翠饰品无论是在材料工艺还是在装饰美感上都有别于传统的金银器首饰,它珍贵且不可复制,制作过程必须全程手工。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非常难以保存以及所用的翠鸟羽毛稀有罕见,再加上环保等时代需求导致这项传统工艺几乎失传。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熟练掌握点翠工艺的工艺传承人寥寥无几,而传承人的工艺活动仅仅局限在古玩市场暗流下的“老活”修复等活动中。除了关于上述的表象因素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首饰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簪子钿子这些传统头饰几乎被皮筋儿头绳儿等简单束发产品代替,使点翠首饰缺乏补给。而自我国加入世界环保组织体系后,对野生禽类的保护措施直接影响到了传统点翠工艺的原材料供给来源。翠鸟被正式评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明令禁止捕猎与贩卖贸易,从而在原料来源上限制了点翠工艺的生产与销售。

在种种现实局面下,本文认为对于点翠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应该从特殊的角度去看,对于翠鸟原材料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动物保护与传统手工艺保护之间的矛盾可参考我国针对象牙雕刻艺术保护蓝本。本文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相借鉴的可实性,同时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人工繁殖翠鸟,仅仅是为了我们的装饰品?对于翠鸟这种已经濒临灭绝的动物,我们首先想的是不是要保护动物而不是自身美化?其次,中国的羽饰艺术不单单有点翠,还有湖州的鹅羽伞制作工艺、广西的羽绘工艺等等,对于传统民族手工艺如何保护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例举法国香奈儿品牌②,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财团资助传统工艺服务于现代生活的做法,这种方式是否真的适合于我国国情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的还是决定于相关部门的做法上,更多的是宣传教育,真正的财政支持是否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还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最后,任何事物发展都必定有高潮和落寞,顺应自然规律才符合事物发展定律。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需采用伤害自然动物的方法来满足我们传承这种工艺的必经之路,我们的代价必定是惨重的。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7

    在教学着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作品《珍珠鸟》一课时,我让学生给书上的插图题上合适的名字。(图上画的是一只可爱的珍珠鸟落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我”幸福地看着它。)行间巡视时,我看见大多数学生题的是“信赖”、“幸福”、“温馨”等名字,而班上的中等学生杨亮在书上赫然写着两个字——“企盼”。当时,我心头一喜:嘿,终于有一个不同的声音了!

    接下去,我便让孩子们交流自己题写的图名,并阐述理由,当时所有关于信赖意义的名词几乎充斥了整个课堂。在这关键的时刻,我决定让杨亮发言,带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思维概念。“杨亮,你来说说,你题的是什么?”“老师,我题的是‘关爱’。”“什么?请再说一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关爱!我觉得正是因为有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才有了这幸福的一幕。”“好,好,行。”我随口应道。

    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找来杨亮。“杨亮,老师明明看到你题的提‘企盼’,怎么变成‘关爱’了呢?”这位憨厚老实的小男生嘿嘿笑了两声:“同学们都认为作者关爱小鸟,小鸟才会信赖作者的,班长周一帆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就改了。”说完,又不自然地抓了抓后脑勺。“噢,是这样。”我知道他在受权威学生的影响,他是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我不能让他丢失自己。“那,你能跟老师说说,开始为什么题名为‘企盼’吗?”我拉过他的小手放在我的大手中。他羞涩地笑了笑:“我觉得这种人鸟相依的美好一幕在我们周围几乎看不到,所以……”他不知可否地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试探我的反应。“你说得很好,老师喜欢听,请接着说。”我拍了拍他的小手,想传递给他信心。“所以,我企盼我们人类真的能有一颗像作者那样善待动物、善待小精灵的心,也企盼着这幅人鸟相依的幸福画面能永远地——永远地——定格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于是我当时就起了这个名字。”他一口气说完后,又不自然地抽过手去抓抓后脑勺。

    “孩子,你说得多好呀!你知道吗,你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作者的心声,道出了作者的呼唤呀!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比什么都珍贵!”“是吗?老师?”他不敢相信。“当然啦!孩子,你要记住,你自己的声音才是世上最美的语言。下节课,你就像现在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大声地说给同学们听听,好吗?”小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了:“行,我一定说出来,以后,我也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吗,老师?”

    我不由自主地回答了他一个最有力的点头和最美的微笑。

珍珠鸟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三维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3年高考作文来看,新材料作文已经占据了绝对主体,这是因为新材料作文有些优点是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无法取代的,它除了能考察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外,还允许了学生从多个角度立意,因此还能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给了学生更多的个性写作空间。纵观流传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都体现出考生对材料或独特或深刻或辩证的见解。而高校选拔人才就是选拔那些有思想有自我有独到见解的人才,新材料作文恰恰给这样的考生一个小试牛刀的平台,因此研究新材料作文对于高三语文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高三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写出优秀的新材料作文,除了了解上述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考察目的外,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写好新材料作文还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面上的把握,二是纵深的开掘。

一、面的把握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往往信息庞杂,初读时尽量面面俱到。一般来说材料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对象、行为、结果、原因、关系。理清这几个要素基本上就把握了材料内容。例如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材料如下: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则材料它包含的对象行为结果原因关系如下表

对象 行为 原因 结果 关系

年轻人 苦闷的求教 认为平凡也应该值得尊重 明白又迷茫 珍珠与

沙子

老人 循循善诱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沙子 落入沙堆都不见 太平凡太普通太微小 无人赏识

珍珠 在沙滩上异彩纷呈 从蚌变成珠蜕变出华丽 令人瞩目

这种面的分析虽然机械却是认知的必经阶段,养成这种分析习惯,对于全面把握材料举足轻重,是深入分析的第一步,所有立意都得从这几个要素生发,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稳定情绪建立自信,不会因突遇陌生材料而焦虑慌张,熟练而游刃有余后,自会对材料了然于胸,也才能谈得上纵深的开掘。

二、纵深的开掘

指的是找出材料深层的指向及对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一般来说所给材料包含命题人的感情褒贬倾向,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主体内容和最主要的观点倾向。

例如曾有这样一则材料: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在对面的把握以后可以立意如下:第一,从乌鸦的角度,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好高骛远。第二从牧羊人角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三从小孩角度,要敢于尝试,要有知其不可而为的勇气。而从命题者的思想倾向来看,给出的小孩的语言“这只鸟也很可爱啊”反映出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透过繁琐的叙述找到材料最深层的思想,那就是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在考场作文中大部分同学都围绕着乌鸦和牧羊人角度展开作文,一方面容易撞车,另一方面不够深刻,自然也就难得高分。

2013年辽宁卷也是同样需要深入开掘把握材料的深层指向。从面上把握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从年轻人角度立意――勤思善问;从老者角度立意――循循善诱给人在心灵上指点迷津;从沙子角度立意――平凡就容易被漠视;从珍珠角度立意――只有自身优秀才不怕被埋没。从阅卷老师反馈来看,大部分考生都从珍珠的角度立意,不愿平凡唯冀卓越。这种立意虽然扣住了材料的主体内容,但却不是最深层的内容。如果能从年轻人最后的自言自语中揣测出命题者希望考生能有更独到的见解更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平凡才能孕育伟大,社会的基石更多的是平凡人,立意自然高人一等。

在材料作文中凡是出现动物事物都要把它指向为人,只有透过这些外物向人性人品渗透,文章才能有深度。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试题就有很多失败的例子。许多同学写的内容围绕着沙子如何变成珍珠,沙子如何成为坚固的基础性建筑材料或者一粒沙子的遭遇。有的同学运用了形象的拟人手法也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但是却很难得到高分,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所给对象的深层含义。他们的文章顶多算一种对材料的扩写,所以再瑰丽的想象曼妙的文笔也无法提高作文的档次。所给材料中的沙子代表着平凡朴实代表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珍珠代表着优秀的人才代表着掌声代表着光环。珍珠与沙子的关系不能仅停留在聚沙成塔蚌变成珠这样较浅的层面,而应着眼于平凡与伟大、人才需要磨砺等这一关系蕴含的深意,这样文章才能出自材料而高于材料,与材料神似而不是相似。

再如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绝大部分考生从蝴蝶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如果仅仅停留在蝴蝶翩跹飞舞于无人之境来展现蝴蝶的优雅,其实并非是最为深刻的立意。蝴蝶的深层含义是一种自然的宁静,人与蝴蝶的关系代表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关系,如果不能够把握蝴蝶这一形象的深层含义是很难参透命题者的用意的。

上一篇: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下一篇:建设项目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