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05-06 05:28:51

如何转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锻炼,基本数学能力的培养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初中生,处在思维发展和个性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很多的做事特点和习惯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往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只要学生理解和学会了课堂中的知识,那课堂就达到了预订的目的和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学生不但要成绩优异,更主要的是动手动脑能力强,能做到学以致用。

一、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应用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进行较为透彻的讲解,数学理论的传授也较为完整,每一个理论也都讲述的清清楚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始终担当者聆听者的角色,主动性没有得以发挥,以此同时,对数学学习,教师较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在考试过程中所获得的考试成绩。但是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所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是要为将来的发展服务的,这些知识不能只是做到理解,而要做到为己所用,学以致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学就应该一培养运用型人才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为目的。因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及时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挣脱专业习惯的束缚,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较为单一,逻辑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在学习锐角函数时,如图一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思考: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讨论: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二、革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初中数学教材,大部分数学知识仍然是以定理或性质,以及对应练习的为主,并且这部分练多数都是计算题。为此,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时的创新,淡化理论,强化应用和实践,并善于结合学生所涉及的相关专业进行联系、创新和适当的取舍、强化。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由于这节内容主要是关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提升和综合应用。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活用我国第六次人口大普查的结果载体,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知识,从而发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这就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交流来获取信息,是形成学生统计观念的好材料。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结合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清晰、有效地表示数据;经历数据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日常生活中与数据有关的问题;感受统计图对生活预测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事情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开展数学实践课,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数学既从实践中来,又将到实践中去,归根到底数学就是实践和运用的双向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不能墨守陈规,一定要与时俱进,开展有益的数学实践课,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数学知识,对相关联的概念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在强化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实践,应该应用于实践的道理。再者,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数学建模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因为,数学建模作为联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在建模过程中,缺乏充足的已知条件,而需要学生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炼、总结,从而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好习惯。同时,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熟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的过程,从而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其运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上一篇: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分... 下一篇:设计师串门:游赏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