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有效的英语阅读任务设计

时间:2022-05-06 03:56:04

例谈有效的英语阅读任务设计

【关键词】阅读任务?摇英语名著?摇赏读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75-02

自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使用以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得到了重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对于阅读板块,即教材的Reading部分,许多教师更注重词汇语法教学,而忽视了阅读策略的渗透;重视语言材料的背诵默写记忆,忽视了对文本内在的挖掘和拓展;重视考试形式的训练,忽视了将阅读和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课外英语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最终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广度与深度。

2013年5月,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课评比活动,对其中四节英语阅读课(Outdoor Fun选自Alice in Wonderland)的授课过程感受颇深,并据此总结出:教师设置阅读任务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分享几种科学有效的阅读任务设计。

一、对故事进行预测或想象

名著故事普遍都有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丰富的生活内涵,能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四节课中,不同的教师根据这些特点,从不同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进行预测和想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关键词对故事进行预测和想象

一位教师首先呈现了如下单词:rabbit,hole,Alice,garden,key,doors,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关键词对故事的大概情节进行预测。一名学生这样预测:

Alice found a rabbit in a garden.The rabbit ran into a hole.Alice ran after the rabbit.Alice jumped into the hole.She saw some keys and some doors.Maybe she used the keys to open the doors.

根据看似毫不相关的词语预测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这有一定难度,但这位教师通过展示具有启发性的单词,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和目标性,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锻炼想象与创新能力。在关键词的引领下,学生能借助关键词降低思维难度,在分段化的引领下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二)借助课文标题对故事进行预测和想象

另一位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题目预测故事梗概,他首先提出目的:Prediction based on the title Down the Rabbit Hole.接着以如下对话引导学生:

T:When I read the story,I want to know who jumped down into the hole?When you read the story,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1:When did they jump into the hole?

S2:How did they jump into the hole?

S3:What happened after they jumped into the hole?

这种由教师提供一定的预设时间和空间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前做好思维预热,充分吸引和提升学生的注意。学生从自己的构思出发独立预想故事情节,激发对故事阅读的好奇和想象,带着目的阅读理解,并在阅读中再次有所思考、想象,多次挖掘并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利用图片对故事进行预测和想象

图片展示也是推进学生想象的直观材料之一。第三位教师通过图象的鲜明性、丰富性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应,让图象的趣味性、深入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好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内在参与度,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教师在故事的第一小节呈现了the rabbit后,让学生对图片进行预测:

T:Perhaps what can the rabbit do?

S1:The rabbit can stand up.

S2:The rabbit can read the watch.

S3:The rabbit can talk to people.

……

学生预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文章内容询问:What was special about the rabbit?让学生根据问题再次挖掘人物特点,rabbit的形象逐渐丰满。

(四)根据某个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和想象

有位教师在故事结束后仍不“甘心”,继续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预测和想象:

T:I didn’t know why the rabbit was late.Can you give me possible answers?

S1:The rabbit man get up late.

S2:The rabbit may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学生对兔子迟到的原因推测想象后,教师继续提问:“兔子急急忙忙去哪里?”

S:Maybe the rabbit was late for ……

T:Do you have such questions?Each group asks at least one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you most. Then give you reasonable an-swers.

接着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写有问题的纸条,将这纸张贴到黑板上,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继续提问:

T:What did Alice see in the garden?

S1:Beautiful trees and flowers.

S2:Other amazing animals.

T:The lovely garden,wonderland,a new world is waiting for Alice and waiting for you.

这位教师通过一个个巧妙的提问、追问,不断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某个情节进行想象,让学生根据已知情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启发式提问、反问式提升、引领式追问,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正确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提升对故事的理解,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

利用名著故事标题、情节、关键词、图片等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预测想象,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则借助学生已经产生的兴趣顺势而导,完善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提升思维的准确性。

二、让学生置身文中,与人物对话

在名著阅读课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的人物之一,随着故事的发展思考、想象、创造,并和故事里的人物一同经历情感的变化,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中不断得到提高,也能使学生的情感从中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将积极的情感渗透于阅读教学中。

例如,有位教师分析了rabbit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由此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T:If you see such a rabbit,how will you feel?

S1:I will feel surprised.

S2:I can?蒺t believe my eyes.

S3:I will be happy.

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追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T:If you were Alice, what would you do then?

S1:I will run after the rabbit.

S2:I will catch it and talk with it.

T:What question will you ask him?

S2:Where are you from?

T:What did Alice think of the rabbit?

S3:She thinks the rabbit is so strange.

在故事结尾部分,教师又与学生小组展开如下对话:

T:Alice was very excited and she wanted to go into the garden.But she was too big.If you were Alice,what could you go through the door?

Group1:We want to be smaller and smaller.

T:But how can you be smaller and smaller?

Group1:Maybe we can do something or drink something.

Group2:Maybe we can break the door.

Group3:We want to make the door bigger.

整堂课教师紧抓故事文本,通过“If you were Alice/ the rabbit,what would you do?”的提问,让学生将故事人物“套在”自己身上,身临其境地阅读、体会,与故事中的Alice和rabbit实现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情感态度随着故事情节发生变化,学生不仅从字面上理解了故事语意,更深入感受到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真正实现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三、借助语境引导学生品读字、词、句

(一)通过语境学习生词

英语名著故事情节逻辑性强,表达严密工整,这为学生根据语境推测、理解生词提供了方便。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不仅是阅读的一个策略,也是教师处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的较好方法。

例如,某节课中,一位教师为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fall,alone两个词,先给出了例句:

Many people think that animals in the zoo are happy,but most of them are sad.

“happy”,“but”can help us understand sad.

In Para.4

can help us understand fell.

can help us understand alone.

根据例子示范,学生很快从文中的“down”理解了“fall”;根据“herself”猜测到“alone”的意思。

(二)通过诵读理解句子

英语名著故事语言优美,品读其中的语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水平,而诵读可以让学生利用眼、口感官理解原文原意。

例如,一节课中,一位教师让学生找出认为最有意义的句子并读给全班学生听,接着教师在PPT上出示下列句子:

1. How amazing!

2 . Down,down,down.

3.There were doors…but … locked.

Alice saw a small key,but … not fit …

Alice tried to go through,but … big….

教师有感情地读出感叹句所表达的强烈情感,并在“amazing”旁标注了“用词之美”,带领学生多遍跟读体会。

接着,在读第二个句子Down,down,down.时,学生更放开了,教师特别将“down”的读音拖长来表示Alice“fell down”的状态。教师在句子的旁边标注“意境之美”,让学生跟读体会。

第三组句子表达了Alice情感的转变由“happy”变为“sad”,教师在句子的旁边标注“句式之美”,让学生跟读体会。

在示范了对这三组句子的赏读后,教师给学生配音朗读。笔者认为这里的不足之处在于配音朗读不如教师亲自示范能带来更好的效果,但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赏读句子,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

而在另一节课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组对比,布置学生朗读并说出原文中句子的优势,以此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练:

Down,down,down.

Alice fell down,Alice fell down,Alice fell down.

(三)通过角色扮演来朗读文中难句

首次教授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是教学难点,一位教师很巧妙地用“角色扮演”游戏轻松化解这一难题。他让所有女生扮演Alice,让所有男生扮演rabbit,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懂教师的问题,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答案,并大声地说出。

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带着学生大声朗读的好处是使朗读变得有意义、有趣,学生通过听说训练理解了动词过去式所表达的含义,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英语教材中加入名著阅读材料,给初中英语教师开发研究更多的适合初中生的英语课外名著做了良好示范,也充分说明了英语教师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广大英语教师还应创设其他形式的阅读任务,通过生动活泼的任务形式,真正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名著赏读兴趣。

上一篇:用机智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