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酒问与答

时间:2022-05-06 01:25:55

健康饮酒问与答

酒后饮浓茶,生命打折扣

最近,我们几个姐妹聚餐,由于好不容易在一起欢聚,大家都很兴奋,结果你一杯我一杯地相劝,导致大家都喝了不少酒,我也不例外。过后,我晕晕乎乎的,连站起来都东倒西歪,一位小姐妹说浓茶水可解酒,并泡了浓浓的茶叶水给我喝。我一口气喝了好几杯,结果出现心动过速、胸闷、气急、两眼发黑等,将在场的小姐妹们吓得不轻,急呼“120”送医院急诊。事后,我—直不明白,我这是怎么啦?

湖北夏文莉

夏读者:

你由于大量喝酒,再加上大量喝浓茶水,很可能导致了轻度酒精中毒及心律失常(早搏)。这是因为饮酒过量,使人出现心悸、脉搏加快、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若饮酒者原本就有心脏疾患,特别是心功能不全者,若用浓茶解酒,无异于雪上加霜。其次,酒进入胃肠道后,其中的酒精大部分被肝脏所分泌的醛脱氢酶、醇脱氢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并被排出体外。若酒后立即大量喝浓茶,浓茶中所含的茶碱能抑制。肾小管再吸收功能而具有迅速利尿的作用,这样就会使酒中尚未分解的有毒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造成对肾功能的损害。另外,浓茶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刺激大脑神经,协同和加重酒精对大脑细胞的损害。所以,酒后大量喝浓茶解酒是错误的。

至于年轻女性饮酒过量很不好,若多次“醉”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还可能影响优生优育,希望你以后再饮酒要注意自己的“量”,同时多吃点瓜果如香蕉、苹果、梨、柑橘、梅、西红柿、西瓜、哈密瓜等,这些果糖类的食物有加速酒的代谢作用,且有解酒、醒酒的作用。

最后要说的是,不知你有否心脏方面的疾病?望到医院好好查一下,以免酿成后患。

总之,酒后喝浓茶,生命打折扣哟,希望饮酒者引以为戒!

酒兑饮料很时尚?

最近,我们这里流行酒兑饮料“混搭”组合的喝法,如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等等,有的媒体还说这种喝法既时尚又健康,喝酒等于喝“风情”。请问,这样的喝法科学吗?

广西王玉萍

王读者:

时下,喝酒兑饮料确实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隋有独钟。然而,这种“时尚”喝法并不科学。也容易损伤身体。我们知道,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其次,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另外,功能性饮料,即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等兑白酒喝也易堵塞血管,甚至容易危及醉酒者的性命。据悉,一般的功能性饮料都有咖啡因或可卡因成分,像可卡因与白酒混饮,最终会产生5个碳原子,流到人体血液,会堵塞血管,导致心脏压力加大,重者就会出意外。如今,一般的醉死者都被认为是酒精中毒而死,其实大家忽视了醉死者可能同食了功能饮料、酱油、可乐或者其他添加剂成分,加速了死亡。

为此,酒兑饮料“混搭”组合的喝法应慎重,媒体包括网络等更不应大肆宣扬。

酒量大是否天生的?

我们办公室有位女同事,酒量特大,一次能喝将近1斤白酒。前不久,我们单位举行节日餐宴,她—人喝倒了我们好几个男同胞,可她还是“面不改色”。我们感到很奇怪,难道酒精对她不起作用?为啥她的酒量特别大呢?

吉林刘长春

刘读者:

有些人酒量很大,有些人却滴酒不沾,捣鬼的就是乙醛脱氢酶参与酒精代谢,此酶是重要的催化剂,酒精在体内降解为乙醛后,由乙醛脱氢酶进行酸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正常人的乙醛脱氢酶应有两个同功酶,有些人只有一个,以致酒精的代谢速率大大降低,这种人对于酒精很敏感,容易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这种情况是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其酒量也不可能通过由少到多的饮酒锻炼来增加。这种缺陷主要存在于黄种人中,白种人、黑种人还未发现类似情况。国内发现,乙醛脱氢酶缺陷型汉族人约为36%,蒙古族人为29.7%,维吾尔族人为40.1%,壮族人为45.3%,朝鲜族人为24.9%。

其次,有的人酒量很大,很可能与长期饮酒而导致脑神经被麻痹有关。另外,一些人在酒桌上能够豪饮不止,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酒量好,也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身体格外强壮,而是因为他们体内的一种基因可能产生了变异。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些科学家在过去的6年中利用线虫研究酒精对神经的麻醉作用而得出的结果。据研究发现,酒精对所有动物都有麻醉作用,线虫自然也不会例外。实验中,“喝醉”后的线虫不能平稳爬行,产卵也较少。研究人员发现,SIO-1基因促使线虫产生一种名为缓激肽通道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进而能促使神经细胞中的锂离子大量涌出。该过程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却能造成神经细胞活动放慢。线虫体内有酒精存在时,缓激肽通道会更频繁打开,使神经细胞活动越来越慢。

由此可见,有的人体内的某种基因发生了变异,尽管大量饮酒甚至酗酒,都不能很到“醉意”。如果SIO-1也能对人类起到同样的作用,研究人员就可以研制阻击缓激肽通道活动的药物,降低嗜酒者对酒精的依赖。当然,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SIO-1能否对人体起同样作用,因为人体的结果比虫子“复杂得多”,人醉酒后可能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

总之,饮酒应掌握“度”,千万不能以“酒”论英雄。

喝酒后药物还能继续服用吗?

2013年春节即将来到,节日期间难免亲朋好友来访,也就难免请客喝酒。现在有一问题需要释疑解惑,即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正在服用腰痛宁胶囊,如果喝酒了,药物还能继续服用吗?

河南钱小军

钱读者:

我国人民一向对美酒十分倾慕,特别是逢年过节,谁家不备有酒?喝酒,不但能增加友好气氛,对于健康人来说,适量喝点酒,还有“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酒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剂,尤其是黄酒、葡萄酒、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此外,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减轻心脏负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液平衡等作用。故元朝胡思慧说:“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中医也认为治疗气血虚弱、机体虚寒、气滞血瘀、风湿痹症、手足不遂、步履艰难、跌打损伤等疾病的中草药用酒浸泡服用,疗效更佳。

至于您询问节日期间如若喝酒还能不能继续服用药物腰痛宁胶囊,我们知道,腰痛宁胶囊由调制马钱子粉、土鳖虫、麻黄、乳香、没药、全蝎、僵蚕等十味药组成。功能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那么如何正确服用呢?常规服用方法,用黄酒兑少量温开水送服。一次4~6粒,一日1次。睡前半小时服或遵医嘱。如果您喝酒了,量不大,无醉意,可延长时间,即1小时左右服用,一次3粒,一日2次。另外。不要用黄酒做“药引”了,直接喝白开水,且要多喝水。如果您喝酒的量大,有了醉意,最好暂停服药,以免出现意外。

喝酒能“喝”成“男性化”?

我是某公司的女业务员,为了推销产品,每天不得不同“酒精”打交道。几年下来,我虽然酒量翻了一番,但似乎觉得性格改变很大,同事们说我脾气暴躁,喜欢逞强、好斗,跟男人似的。我这是怎么啦?难道喝酒真得将我“喝”成了“男性化”?

广西王芳

王读者:

女性长期喝酒甚至酗酒,确实易“男性化”。国外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经常饮酒将提高女性血液中男性激素即睾酮的含量,平均升高65%。女性如果身体内的男性激素增多,容易发生性格嬗变,即我们所说的脾气暴躁、好斗等等,因为酒精使女性的肝脏产生一些变化,阻止了性激素的消失,故也有所增强。由此可见,女性经常饮酒甚至酗酒,便会导致体内激素失去平衡,发生内分泌紊乱,引起月经失调、不孕和绝经期提前等异常。

为此,希望您在工作即交际中尽量用白开水或果汁、酸奶等代替,尤其是多喝牛奶等饮料较好。

由此可见,酒这个东西,饮对劲了就是琼浆,饮不对劲就是毒药。所以,奉劝那些“陪酒女郎”,赚钱要紧,但身体健康更要紧!

啤酒标签上的度数是酒精度吗?

如今,啤酒简直成了我们这里餐桌上一“绝”。然而,在最近的聚宴中,大家普遍将啤酒的度数当成白酒的度数,我好像觉得这样不对,但又说不出道理来,请您帮助解释一下好吗?

安徽孙茅孙读者:

你的疑问是有道理的。确实,您那些朋友的看法不准确。据有关专家介绍,当今市场上出售的瓶装啤酒,标签上都注明10°、11°、12°、14°、16°、18°、20°等规格,这不是指啤酒的酒度,而是指啤酒的浓度,一般也可标为糖度。

啤酒的酒度与白酒、葡萄酒、果酒不同。白酒、葡萄酒、果酒的酒度是指酒中含纯酒精量的容量百分数。啤酒是按其芽汁浓度的高低规定酒度。所谓麦芽汁,即指啤酒在生产过程中,经糖化后的麦芽中含有可溶性浸出物的重量百分数,通常用糖度表来测定。

国家对啤酒的酒度规定,是按啤酒的浓度和质量等级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如10°啤酒的酒精含量在2.9°以上,11°啤酒的酒精含量在3.1°以上,优质的12°啤酒规定在3.5°以上。啤酒的酒度,一般不在标签上注明。一瓶11°啤酒,按其含酒精量相比。仅仅相当于60°白酒0.66两。所以能饮2两60°白酒的人,可饮11°啤酒2~3瓶。

但要声明的是,啤酒喝多了也会醉人,伤身损体,甚至危及生命。其次,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肝脏排毒功能,导致肝脏细胞受损甚至肝硬化。还有,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会增加心脏负担,并使心肌组织中出现脂肪沉积,心脏变大,从而减弱心肌的收缩功能,产生较严重的心脏疾病。另外,大量饮用啤酒会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胃炎的发生和胃溃疡的复发。

因此,喜欢喝啤酒的人,为了您的健康,希望您控制啤酒的饮用量,一般每次1~2杯(茶杯)为宜,每日不宜超过3杯。如果有较严重的胃肠道和心脏、肝脏、肾脏及痛风等疾病的人,最好远离“啤酒”。

饮酒缘何诱发哮喘?

曾荣获“亚洲第一飞人”称号的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从2003年12月8号下午6点到9号凌晨4点,在上海共出席了3次酒宴,其中喝了大量的酒,后导致哮喘病急性发作而死亡。请问:大量饮酒缘何会导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而死亡?

陕西萧冰

萧读者:

科学证明,酒精对气管、支气管以及肺脏有不利的影响,因为酒精进入人体之后。有一部分以原来的形式从呼吸系统及肺脏排至体外,这些酒精会对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据悉。常饮酒的人。患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几率特高。如果支气管扩张,COPD、哮喘的病人大量饮酒,会抑制人的大脑中枢,加上酒的蒸气刺激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致病。除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外,还可诱至哮喘发作,严重者会导致呼吸抑制而死亡。有关专家曾调查过53名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有30人反映在饮酒后哮喘发作,这个比例相当高。可见,饮酒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可诱发哮喘发作。另外。哮喘患者中约有10%对酒精过敏。

值得注意的是,饮酒造成的精神症状与肺炎症状,二者互相加重,使病情更加复杂,酒精中毒症状掩盖了肺炎的症状。机体发热反应轻,血象变化不大,给及时诊断和正确疗治造成困难。

柯受良患有哮喘病,现在又大量饮酒,可谓使自己的病情“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最后丢掉了性命,可谓教训惨痛!

由此可见,患有支气管哮喘及COPD的病人,饮酒一定要慎重,最好戒酒。

饮酒咋会引起高血压?

我喜欢喝酒,按我夫人的话说,每天不吃饭可以,但每天不喝酒万万不可以。最近,我因头昏头晕等到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说我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我问缘故,医生问了问我的生活情况,说可能与长期喝酒有关系。我不明白,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按理说应该降压和扩张血管呀,怎么会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呢?

安徽周勇

周读者:

对于健康人来说,适量喝点酒,确实有“通血脉,散湿气”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帮助消化,减轻心脏负担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液平衡等作用。美国密歇根大学对2万人进行34年营养同血压关系的调查发现:酗酒者血压最高,其次是不饮酒的人,少量饮酒者血压最低。还发现适量饮酒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而且具有防止心脏病发作和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

然而,长期过量饮酒,对人的胃肠、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都会有不良的影响,酒精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损害脑细胞、微血管,影响人的思维和注意力,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脑萎缩、脑缺血、脑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图兰大学的流行病学家研究了高血压病易患性的种族差异,该项研究的对象是5300多名年龄在35岁到74岁之间的男性,他们分别提供了自己每周的饮酒量。研究人员还对他们的详细血压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在中国男性中,每周消耗酒精饮品超过30杯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不饮酒的人高1倍,而喝酒多的中国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不常饮酒人的2倍。可见,“适量”饮酒有益。超量则有害,这就是您长期喝酒喝上了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原因。为此,希望您暂时不要同酒“亲吻”了!

饮酒能提高“性”趣?

我结婚已经快2年了,但怎么也体验不出性。最近,我听办公室同事说,若在同房时,多喝点酒能提高“性”趣,可我平时根本不喝酒。喝酒真能提高“性”趣吗?若果真如此,我就来学喝酒。可我又拿不准,同事说的对吗?

江西周军

周读者:

您的疑问不无道理。关于饮酒能不能的问题,有关专家日:适量喝酒能,但长期多喝则又败性。

国外学者对酒与性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少量饮酒时,即血中酒精浓度约为250毫克/升,有45%的男性和性有所增强,硬度也有所增加;有68%的女性性有所提高。因此,有节制地少量饮酒,可以克服中的性焦虑或内疚感,降低自控能力,对协调夫妻性生活有一定益处。所谓“酒为色媒人”,“酒壮色之胆”即反映了这层意思。

但是,饮酒有利也有弊。当饮酒过量或长期酗酒时,酒精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干扰性冲动刺激,抑制,从而影响的正常发挥,甚至降低年轻男子的睾酮和垂体激素水平。英国研究人员指出,酗酒可损害生殖功能,加快睾酮代谢,造成雌激素相对增多。由于有活性的雄激素减少,可能萎缩,继而则易出现阳痿。另有研究表明,当血中酒精浓度达550毫克/升时,相当于饮烈性酒80~100毫升,可导致障碍,出现暂时性阳痿,至于急性醉酒后就更谈不上什么了。据悉,在长期酗酒致慢性酒精中毒者中,约有半数的男子和1/4的女子患障碍。

可见,夫妻双方在时若达不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不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助“性”,而盲目地靠酒“帮忙”,则会造成恶性循环,使障碍进一步加重。长期下去,会造成女性减退或消失,男性则易造成阳痿。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酒带来了希望,酒也使希望化为泡影”。

上一篇:内镜治疗消化道疾病 下一篇:多点“年味”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