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课也来一次写生

时间:2022-05-06 07:03:28

让习作课也来一次写生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习作就是生活的再现,生活的再现往往就是艺术。我认为把美术写生教学法引用于习作教学,能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

一、抓住时机,进行片段写生训练

每每读完学生习作,常常感受内容空洞,主要内容总是写不具体,这是因为学生缺少观察的训练和指导。面对此现象,教师须对症下药,指导观察写片段。

一次上课时,教室里突然飞入一只蝴蝶,在窗前一次又一次地盘旋,总是找不到出口。同学们被这只美丽的蝴蝶吸引住了。这真是个好机会!我把课停下来,对学生说:“看来同学们对这位不速之客特别感兴趣,那好吧,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只蝴蝶有多大?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它是怎么一次一次努力要飞出去的?”这时,教室里特别安静,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只蝴蝶。过了一会儿,小手争先恐后举起来了,每个人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只蝴蝶比我见过的蝴蝶都要大,是蝴蝶之王。”“它穿着黑色的衣服,翅膀上还有黄色的斑点,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它的翅膀像电风扇叶片一样,在急速扇动。”“它以为玻璃窗是出口,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玻璃窗撞去。”“它用的力太大,气都喘不过来了。”“我猜它这时一定在想:‘奇了,怪了,明明没有东西挡着,我怎么飞不出去呢?’”……这节临时生成的习作课,没有繁琐的讲解,没有绞尽脑汁的思考,但教学的效果却胜过任何一次的习作课。

以后学生遇到习作中的难处,特别是细节写不具体时,我总会用类似的方法。比如,请一位同学上台踢毽子,让大家观察他的每一个动作,毽子的上下翻动;请学生观察描述一个有特点的同学的外貌,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带一盆花到课堂上,引导他们观察花的每一部分……学生在观察中既学到了观察的方法,养成了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又训练了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的习作入了门,而且进步非常快。

二、指导学生实地观察,经常实战演练

教师的传统习作教学模式:“讲解习作要求—念范文—打草稿—批改—评讲”,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和想象力的发挥。写生习作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身临实地、实景、实物,进行别开生面的写生写实教学。

去年,我教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一次写雾的练笔活动,我知道学生对雾虽然都不陌生,但没有细致的观察和真正的体验是写不出有灵气的习作的。当时已是深秋季节,但雾还是迟迟没有出现,我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终于有一天,一场大雾悄然而至。早读的时候,有同学说:“老师,今天起雾了!”我对学生说:“你们觉得雾有意思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雾白白的,像一片云。”有的说:“在雾里,什么也看不见。”有的说:“在雾里玩捉迷藏一定很有意思。”我发现同学们的热情已经调动起来了。就顺势利导:“你们出去好好地感受一下雾,体验体验雾中的乐趣吧!”学生顿时像出笼的小鸟,欢呼着奔入雾中。回到教室后,我什么也没说,只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雾”字。因为我知道什么也不用说,说得越多,越限制他们。一节课下来,一篇篇精彩的习作摆在我的面前,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别出心裁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我的眼前不断飘来轻纱似的雾,如烟、如尘……我伸手去抓,哈,抓住了!当我张开手细看,它早已从我的指间溜走了。空气中到处是它的身影,让我分不清了。”“雾笼罩着整个世界。分不清自己是在哪里,像在地上,又似乎飞在天空。”“世界变得很模糊,原本蓝色的天空被遮住了。过了一会儿,雾渐渐散去,像在玩捉迷藏。”“随着太阳徐徐上升,雾也渐渐地消失了。地上的泥土湿漉漉的,花草的叶子上有无数个晶莹透明的小珍珠,仿佛是晨雾留给大地的礼物……”

学生通过对真实具体的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产生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包含了观察、体验、咀嚼、顿悟,这样的感受是真实的,带着这样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言之有物,主题鲜明。学生有了对客观事物的感悟,小事情也可以写出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也可以展示整个人生。

三、开放习作空间,把学生的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的生活越充实,生活的文化内容越丰富,体会越深刻,写作就越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习作与生活的关系,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回归家庭,扎根学校,走进社会,在色彩纷呈的开放式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课堂上,教师教给了学生观察、写作的方法,写作技能在课堂训练中得到了提高,但这并不是写生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任何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异彩纷呈的,教师要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打破封闭的状态,把学生引向社会,启发学生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并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或家庭之外的人物、风光,或引导学生和家长及小伙伴课余常去“游山玩水”“访问先进人物”“逛街串店”“做游戏”“做实验”等,既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可以轻轻松松地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倾吐欲望。这时,让他们落笔成文,他们就再也不会视习作为头疼的难事了,而且写出的作文都是真心话,饱含真情,充满个性。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小学)

上一篇:“匾画联”中看荣华 下一篇:《九寨沟》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