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创新驱动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5-06 02:26:51

在全市创新驱动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正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次大会,是贯彻国家和省有关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动员会,加快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部署会。会议准备充分、内容务实,开得非常好,开出了创新的思维和思路,开出了奋进的激情和干劲。

刚才,徐南平副省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镇江的科技创新工作把了脉、定了位,为我们指明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关键举措,对我市的创新发展寄予厚望。讲话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深受启发、倍受鼓舞。大会还表彰了2014年度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奖和杰出人才奖,各辖市区递交了目标责任状,六家单位作了表态发言,会场充满着创新创业的生机和活力;朱市长结合学习考察先进地区、“金山论坛”深入研讨的成果,作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操作性很强;会上下发的五个政策文件,突出创新驱动的重大问题,会前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政策措施扎实、含金量很高,必将有力促进创新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徐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全力推动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镇江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教资源居全省前列,拥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位列全省第一,尤其是创成部级高新区、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来之不易,更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了新的核心优势,为镇江的未来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大的潜力,我们一定能在践行“四个全面”、推进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的征程中,走出富有镇江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关键是准确把握新趋势和新路径,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主战略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下面,我在徐省长和朱市长讲话的基础上,再讲五点意见:

一、创新的关键推手是干部,要大力培育创新的引领者

先进地区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干部得力,创新就有力;干部领先,创新就率先。各级干部是创新思路的谋划者、创新政策的制定者、创新资源的整合者、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四者”聚合就是创新事业的“引领者”。对照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更高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重创新、懂创新、善创新的强大干部队伍。这次市政府赴三个城市学习考察,普遍反映最深刻的触动并不在于这些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巨大成就,而是干部队伍眼界思维、创新能力、干事水准的差距。我们的干部要更加重视创新。牢固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高度自觉,始终保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把创新时刻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我们的干部要更加懂得创新。对政策部署了然于胸,对最新动态敏锐关注,讲创新头头是道,抓创新活学活用,能和高层次人才交得上心,与创新型企业家对得上话,同高校和科研院所挂得上钩。我们的干部要更加善于创新。善谋长远、系统的创新之策,善以市场化理念和方式推动创新,善用改革思维和务实举措突破创新难点。总的一条,就是我们的干部要站在创新大势的前沿、走在引领创新的前面、干在创新竞争的前列,特别是要做到想创新创业人才之所想、之未想,让创新创业人才从心底里佩服、称赞你是一个“行家里手”。市委将进一步强化选人用人导向,把全面加强创新型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寻求突破,让创新型干部更多更快地脱颖而出,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锻造坚强的“脊梁”。

二、创新的主导力量是“双创”人才,要大力造就创新型企业家群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这个主体的“灵魂”就是企业家。一座城市的创新竞争力强不强,取决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创”人才队伍、一个高水平的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创新创业人才既通科技、又懂市场,是创新型企业家的雏形。我们要将两者贯通起来、结合好,念好引、培、扶“三字经”。“引”,就是要大量引入新生力量,推动“双创”人才大扩容,做大创新型企业家的“蓄水池”。我们既要放眼全球,着力引进领军型人才团队,又要聚焦身边,更加务实地把本地高校优秀人才留下来、把南京丰富人才资源引进来,更加注重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切实让“双创”人才在镇江创新创业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成大树。“培”,就是要全面提升现有队伍,通过政府搭台,开展大规模、高层次企业管理者培训,当好创新型企业家成长的“加油站”,推动本土传统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型,促进更多的“草根创客”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家。“扶”,就是要扎实有力强化支持,健全完善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激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充电器”。特别是对中小科技型企业,要在他们最艰难的创业阶段“雪中送炭”,给予充分的阳光、雨露和养分,推动“科技小巨人”大量涌现。“引、培、扶”这三个举措,不是什么新招,核心在于真抓实干、转变方式、务求实效。当前,我们首先要回答好“双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融资难如何有效破解。产业革命,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对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政策措施。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宁可在其他方面紧一点,也要拿出钱来搞创新,整合有限的财政资金聚焦创新,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我们的科技金融要打破“解不了渴”的现状,大幅度拓展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运用创投风投、股权投资、科技信贷、知识产权应用、新型互联网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金融支持方式,着力打通创新创业的关键瓶颈,形成创新驱动的活跃局面。

三、创新的腾飞之翼是高新区,要大力提升创新载体核心竞争力

创成部级高新区,仅仅是开端和序幕。我们的基础非常薄弱,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把“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高新区”的各项措施坚决落到实处。具体推进中,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规划的起点一定要高,深入研究“后来居上”从哪些方面突破、“领先示范”从哪些方面体现、“特色发展”从哪些方面深化。要高度重视整合联动。高新区是全市的高新区,各地各部门必须站在共同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高度,强化协同、全力支持,重点围绕“一区多园”布局下好全市创新“一盘棋”。要高度重视快出形象。切实按照“三个国际化”的理念、“一流园区”的标准,加快提升环境、塑造形象、完善功能,显著增强对人才、项目、科技成果的吸引力、承载力。要高度重视做强产业。始终把产业的集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产业的转型升级,放在高新区发展的中心位置,全力推动高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发展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这也是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同时,我们还要以高新区为中心,做好以点带面的文章,加快打造多层次、接力式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众创空间”,加快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创新的根本动力是改革,要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和创新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讲过: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包含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科技、产业、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新形势下,我们的创新链条上还有诸多制度关卡需要破除,需要借助改革这个“点火系”来点燃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主要是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对接”,强化问题导向。比如,我们要深入剖析科研成果和科技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哪些障碍,换位思考影响人才落地生根方面的身份、户籍、子女就学、生活环境问题到底有哪些不足,深入思考镇江这么好的高校创新资源优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就地转化不尽人意,深刻反思我们这些年也出台了好多的创新政策,也搞了大量的创新平台载体,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益,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要靠“自我变革”。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产业化、市场化创新之路,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真正让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政府职能的转变力度还要再大一些,简政放权还要抓得更彻底一些,倡导“马上就办”的精神,贯彻总理强调的“五个再砍掉一批”的要求,全力消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盲点”和“痛点”,掀起一场更深层次的“效能革命”,全方位提高运营创新资源的能力水平,让“有形之手”更好地助推创新。

五、创新的深厚根基是文化,要大力营造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我到镇江工作以来经常有人跟我讲,镇江在一些方面有“小码头”文化,创新创业意识不是很强;干部队伍有“温吞水”现象,激情有所不足。通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我深切地感到这两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决不是主流!我更多地看到了涌动在民间的创业热潮,看到了根植在镇江人血脉里的创业文化。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发源于镇江、闻名于全国的“四千四万”精神。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这是何等强烈的进取精神,何等可贵的市场意识,何等感人的苦干作风,何等鲜明的创新锐气!这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接力传承、大力弘扬,把“四千四万”精神作为培育新时期、新常态下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的着力点,不断丰富内涵、放大效应,为镇江的创新发展蓄积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不断浓厚崇尚创新的氛围,让创新为荣、创造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要不断塑造开放包容的气度,既为成功者喝彩,也为失败者鼓劲;我们要不断提振“草根”创业的信心,悉心呵护、倍加珍惜群众的创业热情,从细微处支持创新创业,让千千万万的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让各路英才在镇江大地上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同志们,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作为。创新要“实”,创新要“新”,创新要“广”,创新要“活”。我们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开拓奋进,迈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实步伐,谱写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汇聚强大动能、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市委书记夏锦文5月18日在全市创新驱动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上一篇:在甘肃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下一篇:在春季学期干部培训主体班开学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