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07 03:25:17

全市工作要点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1、加强对扩内需促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把扩大内需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继续做好对中央和省、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强化监督检查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不断增强监督检查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突出监督检点,进一步加强对投资安排、资金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以及过去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投资项目优质高效安全实施。统筹安排监督检查工作,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相结合,减少重复检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提高监督检查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在工程建设领域,深化和完善“预防腐败室”工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查找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抓紧完善项目决策立项、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制度,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长效机制。

2、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配合环境保护等部门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大对环境保护违法违纪案件实地督办和直查的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基层查处阻力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和天目湖水源地保护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督促各部门重点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3、加强对节约用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查处并纠正土地出让和划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证政府供应的土地及时开发利用。会同财政等部门对执行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拖欠土地出让收入,越权减免缓缴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行为,严格土地出让价款的收缴。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对未报即用、少批多用等违法用地进行清查,严肃查处违法用地案件。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城镇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和囤地、炒地行为。

二、深化专项治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要求,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着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进展。一是扎实做好排查工作。根据“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排查责任制。继续组织有关单位抓好建设项目自查,力求排查不留“死角”,确保排查工作到位。根据自查情况,选择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开展抽查,抽查面不低于20%。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加强研究分析,明确政策界限,实行分类处理,督促相关单位抓好整改。二是把握治理重点。重点治理招标投标弄虚作假问题、未报即用违法用地问题、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工程质量低劣问题。三是推进制度建设。重点搞好工程建设行政审批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建设、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投资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项目核准制、清理工程建设方面地方性法规等工作,加快建立以道德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诚信体系,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和监管平台。四是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积极拓宽案源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加强与各执法部门的配合,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和治本功能,真正体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要求。

5、重点抓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督检查、清理涉企乱收费和各种摊派、清理规范检查考核活动三项工作。一是以确保强农惠农资金落实为重点,减轻农民负担。组织开展财政支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及检查,坚决纠正截留、挪用、套取及贪污等行为。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征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措施。继续对“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加强涉农收费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问题,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二是以清理涉企乱收费和各种乱摊派为重点,减轻企业负担。清理涉及企业的各种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及时修订公布新的收费目录。组织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性收费“回头看”工作,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加强企业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三是以清理规范检查考核活动为重点,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巩固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成果,严格控制和审批新增项目。

6、继续深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一是继续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二是继续深化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管办法,规范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施。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开展医德医风巡查,加强医药领域诚信建设,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进一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三是继续深化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和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虚假广告、通过寄递等销售假药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行为。四是继续深化治理公路河道“三乱”。加大明查暗访力度,规范治理超限超载执法行为,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五是继续深化治理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中的不正之风。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管理,坚决纠正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各类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7、认真解决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决定,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和控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着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继续开展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建立因公出国(境)网络管理系统。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切实加强公务用车规范管理。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认真解决各种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的问题。

三、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源头治腐工作

8、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按照“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形成年”的要求,围绕建立健全廉政教育机制、权力监控机制、纠风长效机制、有效预防机制和从严惩戒机制,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提升行政监察理论水平。

9、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第五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实行编码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工程监督机制,实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资源领域统一规范的交易市场,加强对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机构、财税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努力解决导致腐败的深层次问题,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10、深入推进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各类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全面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强实时监控,实现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提高应用水平,加快信息共享,搞好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不断放大综合效应,开展网上沟通互动,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四、强化政风建设,促进行政机关创新管理、提高效能

11、深入推进“效率”品牌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市36项重点工作的督查。继续深化行政许可(审批)改革,推进“两集中三到位”工作,延伸“一号审批渠道”功能。继续实行“民主评议机关中层干部”、“千人民主评议机关”活动,对市级机关热点岗位、重点科室实施评议。扩大效能监察点企业数量,继续开展“服务企业优胜单位”评选,探索建立科学的效能绩效考核体系、程序和办法。

12、深入推进全市效能监察工作。制定《市行政机关效能监察办法》,进一步明确开展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会同市委组织部继续对重点部门实施效能巡察。对全市机关工作人员执行“五个严禁”、“十条禁令”的情况及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窗口单位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效能建设基本制度的情况实施“明查暗访”。不断拓宽效能投诉受理渠道,严肃查处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

13、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和“民生聚焦”工作。认真落实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督促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系统政务行风建设的检查指导。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单位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决纠正公共服务行业指定服务、强制服务以及价格欺诈、乱收费等损害群众消费权益问题。总结和提高“民生聚焦”工作,健全社情民意分析上报、重点投诉跟踪督办等制度,充分发挥“民生聚焦”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升政府效能方面的作用。

五、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惩处违纪违法行为

14、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利用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搞权钱交易的案件,严厉查办在贯彻落实扩内需促增长政策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房地产开发及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积极推进宣传教育、制度保障、权力监控、行业自律、查办案件、有效问责六个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新格局。

六、突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监察机关履职水平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1、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等行为。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坚决防止和制止以各种名义拖欠税款。科学分析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税收的影响,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充分发

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

2、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建立多级政策反馈机制,认真分析和评估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效应。继续深化税收收入能力估算和税源分析工作。深入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努力形成点面结合、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

3、深化两个系统应用。完善保障机制,通过改进工作讲评、加大复审复核力度、加强督导考核、强化责任追究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成效。丰富评估方法和模板,强化生产要素分析方法应用,有针对性地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评估力度,积极拓展评估范围,以主体税种带动其他税种实现综合评估。依托两个系统,全面落实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

4、继续开展管理增收工作。在去年管理增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增收工作长效机制。结合税源调查工作,确定管理增收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和稽查部门,明确工作责任,抓好督导检查,按月通报完成情况,确保管理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大依法治税力度

5、强化执法监督。制定重大执法事项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及集体决定制度,提高税收执法透明度。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做好审核把关、备案备查工作,健全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反馈评价及内部管控机制。落实新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调整和优化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标准,强化对审理质量的考核。加强税务行政听证、复议、应诉工作,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内部工作机制,增强税收执法监督效果。

6、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和改进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检查模式,优化检查结果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深化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严把申辩调整质量关,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运行成效。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与目

标管理考核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7、加大稽查力度。全面完成上级安排的检查项目的同时,结合全市征管状况,选择部分项目开展检查。积极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选案,重点对医药、水泥等行业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巩固和扩大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斗争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查处各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抵扣凭证等税收违法行为,保持对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增强税务稽查的震慑力。发挥以查促管作用,深入分析税收违法案件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

三、深入推进信息管税,提高征管服务水平

8、大力实施信息管税。加强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严把数据采集关,保证各项数据及时、完整、准确。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之间、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之间信息共享。做好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等工作。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利用,进一步拓展信息集中的范围,健全税收风险预警等指标体系,加强信息比对,查找和堵塞征管漏洞。强化信息系统支撑,提高税源管理实效。

9、继续夯实征管基础。严格户籍管理,充分利用两个系统,加强非正常户监管。深化外部信息应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发票管理条例,按照上级部署推进普通发票改革。加强与地税部门配合,积极稳妥地做好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工作。强化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不断提高涉税鉴证业务质量和执业信用。

10、做好信息技术保障工作。按照省局要求,做好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相关工作。深化数据处理分析,创新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和手段,拓展数据利用范围,加强数据预先应用和预警。加强数据质量分析,探索有效避免异常数据产生的方法,建立及时检测和修改异常数据的长效机制,为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应用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提高数据采集层级,扩大数据交换范围,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平台,加强运维和安全管理。加强网络运行监控,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1、完善纳税服务平台。整合一厅、一网、一线服务功能,逐步将各类纳税服务事项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制定实施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合理设置办税窗口,建设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办税服务厅。拓展网上办税功能,进一步整合网上办税资源,深化应用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服务功能,探

索推进网上登记、网上审批、网上开票、网上数据采集等事项,积极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指南和表格软件的下载信息。积极推行防伪税控远程报税系统,减轻纳税人负担。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需求,提供场景式办税流程服务,探索建立多功能、多元化、综合性虚拟办税服务平台。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管理,形成快速响应服务模式,完善服务热线的宣传咨询、投诉举报等基本功能,逐

步开通发票信息、待办事项等查询功能。

四、深化专业精细管理,增强税种管理能力

12、加强货物和劳务税管理。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注销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严格实地核查、发票增量调整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遏制虚开虚抵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辅导期内一般纳税人的管理,优化纳税申报一窗式比对软件及相关操作程序。加强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的跟踪问效,积极开展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专项检查。探索商贸企业增值税的信息化管理,强化中小商贸企业的监控。根据农产品抵扣政策调整情况,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加强成品油购销品目分析,完善外购燃料油消费税抵扣管理制度。强化白酒消费税计税价格管理,对大、中、小型白酒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全面推行车购税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快建立与公安车管部门信息协作机制。

13、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源规模进行归类,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深化分行业管理,按照行业管理指南,结合我市行业性质和特点,细化行业管理措施和模板,完善行业细类的管理体系。强化分事项管理,规范跨地区汇总纳税管理,加强汇算清缴、重组改制、并购清算等特别事项的跟踪监控,做好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的审核审批和备案管理工作。开展上下游双向联动核查,集中开展税收优惠、税前扣除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着重抓好税负明显偏低行业的分析评估。全面推行企业所得税电子申报,提高申报汇缴质量。加强核定征收企业动态跟踪管理,适时调整核定税额,确保核定公平、规范、准确。探索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促进核定征收企业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化,加强转换后的后续管理,防止出现大面积亏损。

14、加强国际税务管理。深入开展反避税工作,规范特别纳税调整程序,加强关联交易信息基础管理,强化预约定价的监控执行,不断提高案件调查调整质量。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认真做好非居民企业、扣缴义务人登记和合同备案管理工作,加强

扣缴、日常纳税申报管理,开展股权转让、对外支付税务证明、股息分配等专项调查和检查。全面实施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减少协定执行风险。做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深化税收情报应用。

15、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深化出口企业全税种管理模式,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加大管理力度,把出口企业征税退税抵免等全部纳入管理,将退税抵免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推行出口退税一站式受理,进一步精简出口退税审核、审批流程,减少内部纸质资料流转。继续做好免予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工作,加强出口退税信息管理。加强应征税出口货物和出口货物管理,开展应征税出口货物专项检查,对重点行业和敏感货物进行专项评估,有效防范和打击出口偷骗税。

五、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6、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分层次,抓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国税网站、宣传栏等载体,营造浓厚氛围。紧密结合国税实际,找准党建工作着力点,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17、推进队伍建设和机构改革。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加大领导班子考核考察力度。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完善干部交流办法,加大基层分局长和税收管理员的交流轮岗力度。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积极稳妥地做好全市国税系统机构设置工作。理顺上下级之间的业务关系以及同级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建立职责明晰、分工合理、衔接紧密、工作量相对饱满的岗位职责体系。

18、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突出理念灌输和精神塑造,加强“忠诚、法治、尽责、创新、和谐、发展”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和教育。继续健全以政治行为、业务行为、生活行为、道德行为等为主的行为准则体系,引导和规范干部言行。进一步创新载体和形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增添文化气息和体现文化内涵。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继续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丰富文化品牌内涵,充分宣

传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成果,深入持续推进国税文化建设。

19、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以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税收政策研究、税收经济分析等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岗位技能标准,探索开展岗位能力评价,实施专业化、差别化、特色化培训,逐步建立分级、分类、分岗培训体系。结合岗位交流和轮换,探索能力与岗位挂钩的培训与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促进干部职工在线学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水平为目标,以科(股)级干部、“六员”骨干和拔尖人才培训为重点,组织岗位业务能手竞赛,培养和选拔一批岗位业务能手,营造“学业务、强素质、做能手”的浓厚氛围。加强人才梯级队伍建设,利用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开展与税收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专业的学历(位)教育。

六、完善内控预防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20、发挥廉政教育先导作用。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继续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廉政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巡回宣讲、大讨论、实地参观、现身说法等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营造“崇廉、尚廉、学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21、实施岗位风险管理。对税收业务流程和行政运转环节进行梳理,认真分析权力事项的内容、范畴和效力,查找所有岗位特别是“两权”运行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潜在的风险点,合理确定风险等级,突出防范和监控重点,为强化内控预防找准目标。税收执法方面,针对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行政处罚、资格审批等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征、管、查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行政管理方面,围绕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经费审批使用、基本建设支出、大宗物品采购等重点环节,完善相应的制度办法。

22、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合理分解权力,细化和明确各岗位具体职责,搭建起分权制约、前后控制的岗位职责体系。进一步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认真落实痕迹化管理,规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集体决策控制,强化对“两权”运行流程的监督控制,特别是对基层一线税收执法权和县级局以上行政管理权进行重点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七、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2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今年总局将中央财政拨款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各级要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公

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方面的经费支出,确保不突破规定标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压缩行政支出。实行预算执行月报季评制度,促进预算执行与时间进度同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深入推进财务公开。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将实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24、规范内部行政管理。弘扬务实高效作风,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完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信息宣传、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工作。深入实施税收科研精品战略,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严格执行条例和有关规定,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按照管理规范、降耗科学、保障到位的要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传染病的防治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做好信息系统升级改选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

(二)深入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切实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医防合作,以结核病防治项目带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系统管理。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治愈率85%以上;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90%;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以上。

(五)学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实施计划》,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与国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二)落实《年—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1—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三)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全面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

三、地方病防治

(一)按照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做好自查补漏工作,迎接上级的考评验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二)切实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完成人间布病监测任务,与农牧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充分利用协作机制开展防控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慢病防治

(一)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重点疾病,探索疾病控制工作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快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综合机制。根据呼伦贝尔市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重点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加强政策性粮食监管。始终不放松政策性粮油库存监管,做好年度粮油库存检查和日常监管工作,确保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开展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确保惠农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出库顺畅。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监管,确保管得住、管得好。

二、加强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和收购活动检查;开展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和保持最高、最低库存量检查;开展原粮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落实原粮出入库检验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积极配合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开展成品粮油供应及质量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全社会粮食经营者监管信息资料库,实施信用分级监管。

三、推进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建立监督检查日常工作制度,推进工作常态化。各县要进一步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年度内组织粮食收购资格和粮食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等检查不少于两次;对辖区内省级和市、县级储备粮临时突击检查不少于一次;对从事政策性粮食业务的企业跟踪检查。各县要按照省局统一印制的格式文本,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和档案,并作为填报监督检查报表的原始依据。市局采取暗访方式,对省、市级储备粮随时检查,抽查工作档案,并纳入工作考核范围。

四、严肃查办涉粮案件。畅通案件受理渠道,关注网络舆情,认真做好案件举报受理工作,依法严肃查办各类涉粮案件。重点查处政策性粮食拖延出库、拖欠售粮款、擅自动用库存、搞“转圈粮”、政策性用粮业务受托企业违规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案件督办,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各县对省局转交办理的案件,构成行政处罚的,在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切实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解决行政处罚偏软偏弱的问题,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树立执法权威。

五、稳步推进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我市粮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梳理处罚项目,细化处罚标准,控制和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确保执法公正。推进粮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统一的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

六、努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管理执法队伍,严格遵守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结合粮食业务工作实际,组织参加业务培训,组织跨部门经验交流,向先进地市参观取经,邀请专家业务辅导,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抓好综合执法与联合执法的有机结合,多开展业务科室之间的综合执法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建立一支高水平、有权威的执法队伍。

七、做好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学习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积极参加省级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动力,推动我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切实发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作用。一是努力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热线工作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的新路子、新局面,逐步解决目前我市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二是科学界定热线服务范围。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热线工作职责、业务受理范围并在网站上、媒体上予以公布。对不在受理范围的电话,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对权属不清的办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确定权属界限。三是不断拓展热线功能。进一步完善政务咨询、便民服务数据库等应用系统,全面升级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拓展现有的电子地图,扩大城区覆盖范围;探索建设村(社区)级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网络平台。四是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努力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系统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强化对热线考核工作的监督并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确定考核内容、权重和分值,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区“12345”平台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对相关部门的月度考评情况进行通报,努力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在全市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二、巩固提升电子监察应用水平。一是继续优化系统功能。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提升,努力打造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功能先进、评价科学的系统。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对县区、市直相关部门电子监察员的业务培训,在全市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电子监察系统工作队伍,以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三是强化日常监察工作。加强日常网上监察力度,重点下力气解决“体外循环”、事后补录等违规行为,并加强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异常情形的分析、研判,不断提升办件的“质”和“量”。四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电子监察工作相关制度,提升电子监察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通报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运行绩效情况实行通报,并将结果应用于年终考核工作。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中央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清理后的事项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及审批流程,并向社会公开,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稳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三集中四到位”工作。以抓督查、抓落实为重点,以部门进驻率、项目到位率、授权到位率3个100%为目标,确保“三集中四到位”工作各项内容落实到位。二是加大对市级服务中心的监管的力度。抓好14项服务制度的落实,制定出台相关监管办法。三是完善分中心管理。推进“四统一”,即分中心要与市县中心统一审批办件制度、统一日常管理制度、统一收费管理方式、统一监督考核模式;倡导“一中心一品”,鼓励各分中心根据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创新服务品牌。

五、扎实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一是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把监督改进机关作风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切实打造“效能港城”。二是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建设、土地、资金、分配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监督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问责力度,逐步减少和消除秸秆焚烧现象,努力促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开展价格调控监督检查。不断提升价格监管能力,改善价格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物价稳定,保障民生。

六、深入探索政府绩效管理。一是进一步推进市级政府部门绩效管理试点工作。选择更多的市直部门进行绩效管理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二是鼓励引导各县区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帮助试点县区及时总结经验并做好推介,促进各地工作交流,推动县区绩效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三是扎实开展专项绩效管理。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抓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四是探索整合全市考核考评资源。按照“政府可考核、干部可评价、群众可参与”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理清相关部门职责,整合各类考核资源,为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实施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模范区创建活动

1、继续督促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的意见》,努力争当为民造福的模范、改革创新的模范、务实拼搏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

2、督促各市卫生系统认真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检查,并于年底前将检查结果逐级报告上级部门。

3、督促各市卫生系统落实中央、省、市和市卫生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的工作情况,结合全市卫生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做到“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对工作态度消极、行动迟缓的,督促其迅速行动,认真执行;对打折扣、搞变通的,坚决纠正,责令整改;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4、纵深推进“治庸、治懒、治散”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治脏、治乱、治堵”工作;积极参加“人民满意公仆”评选活动。

二、积极营造赣南苏区卫生事业振兴发展的良好环境

5、严格执行涉医项目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认真落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办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6、按照要求,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期限,提高审批效率;对已下放的行政审批权及时制作并公布事项目录;坚决纠正该取消的不取消、该整合的不整合、该上网的不上网、该进行政服务中心的不进中心,以及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等问题。

7、认真落实全市“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工作。

8、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扩大政(院、站、所)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行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工作,建立“评价—整改—反馈”的测评机制,做到“评改结合,以评促改”。

9、围绕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以及优化卫生事业发展环境的便民措施、服务标准、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内容,由单位主要领导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

10、组织具有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设科(股)室或二级单位积极参加内设机构测评活动。

11、认真清理各类收费项目。按照要求全面清理各类涉企收费项目,对不合法、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要一律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项目,有关规定明确要求降低收费标准的,要落实到位。

三、切实加强受理投诉工作质量

12、认真制定市卫生系统机关作风效能投诉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投诉受理的范围和内容,规范投诉受理工作,提高投诉受理水平;认真受理各级各类投诉,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复”。

四、强化监督检查并实行责任追究

13、加强日常督查。加强对执行会风会纪、工作纪律和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的督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对各地各单位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情况建立日常扣分台账,同时纳入单位年度绩效综合目标考评范围。

14、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按照“一季一督查”的原则,认真开展体验式督查,通过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线路的作风巡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保证察访结果的真实有效,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及时反馈并责令限期整改。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企业培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为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1、以服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切实加强企业家培训。

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和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计划,继续举办企业家境外培训班。继续以“企业发展讲坛”为平台,结合企业实际,通过高端讲座、专题培训、企业家沙龙等多种形式,组织“千名企业家进讲堂”活动。市级全年筹划4期高端讲座或报告会。市及市(区)全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积极应用高校资源,突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培训。继续与清华大学江苏工作组联合举办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组织企业战略升级特训班,推动市(区)强化企业上市业务培训。

2、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方向,继续加大企业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力度。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企业转型升级,关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和方法的转型升级。2013年,组织一期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各市(区)自主办好一期中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确保完成今年培训考核认证160名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任务。

3、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切实抓好紧缺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

推进企业管理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围绕“眼界、知识、能力、作风”四要素,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围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认真组织“市百名企业家走进三一重工”学习考察活动。积极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运用校企挂钩方法,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织企业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确保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利用国内外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MBA、EMBA、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班、总裁班等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加快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继续抓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围绕创业发展、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和素质修养等内容开展培训。

4、以推动企业自主培训为重点,继续做好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

要加大指导和推动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力度。企业是培训工作的主体,要推动企业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经费等方面工作的落实。企业要针对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政治理论、管理知识、财税、金融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抓好节能减排、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和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的培训,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择训机制。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对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和正在创建的企业,要按照学习型企业的标准,加强规范建设和指导。做好典型经验推广,推动全市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5、以提升企业培训工作人员素质为着力点,推动全市培训工作逐步升台阶。

要加大企业培训工作的绩效管理力度,做到企业培训工作“有机构管、有领导抓、有专人干”。认真组织市(区)经信委之间培训工作的交流研讨,面对转型升级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我市企业的人才队伍状况,针对企业培训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在实践中创造出的企业培训工作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工作新路子,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三、几点要求

紧扣当前发展的实际,坚持把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实现基本现代化、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建设“三个名城”等新形势、新任务作企业培训的重点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1、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要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及成长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集中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讲授现代企业管理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传授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远程学堂教育培训资源,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层自选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研究方案和改进措施,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最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坚持系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大力鼓励企业家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接受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可依托省内外知名高校,举办针对企业家的EMBA课程班,系统学习战略管理、公司理财、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领导艺术等工商管理课程,使企业家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提高驾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围绕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大型报告会,企业家论坛,企业家沙龙等,着力搭建全市企业家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营造企业家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交流合作、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

3、坚持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企业家培养培训工作。除依托国内高校、培训机构的教学资源开展培训外,同时选派我市优秀企业家赴境内外进行短期培训,到境内外知名企业实地参观考察,与境内外企业家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企业家参与经济合作的实务水平和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生存适应能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善于整合全球资源的优秀企业家和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一、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主线,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

版权所有

⒈坚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对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督促和指导,。采取灵活形式,切实抓好基层党员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和轮训情况的督促检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⒉认真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研究制定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校、各类干校在干部理论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办好各类主体班次,抓好一把手专题班、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等班次,推广个性化培训,举办全市招商引资培训班和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培训班。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系开办工商管理知识培训班,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开辟新的培训基地。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调学任务。

⒊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深化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坚持和完善干部点名调学、按需培训、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学情通报和培训质量评估等制度,强化对干训工作的全程管理,构建完整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强化各级党委在干训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

二、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心,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⒋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精神,召开全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常性工作,认真抓实抓好。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抓好县处级、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制度,修订和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定期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全市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教育,适时举办市属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以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制度。加强对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和政绩观教育,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勤奋工作、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

⒌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结合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着重充实熟悉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外经外贸、城市建设和党务工作的干部。做好群团组织、市属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经常性建设工作。上半年对市管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加强和改进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注意选拔高知识层次的优秀干部,提高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干部的比例,不断增强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加大培养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工作力度,年内配齐个必配部门的女干部和县、区及市直部门的部分党外干部。

⒍加强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宏观管理的实施办法》,促进干部队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制定《铜陵市县级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加强对县级非领导职务的管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定《干部人事档案考评暂行规定》。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管理等工作。继续做好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注重发挥好老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⒎认真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县处级后备干部的调整充实和考察考核工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中长期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继续加强后备干部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全年安排名左右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基层挂职任职。同时,积极开辟新的挂职任职渠道。挑选部分新提拔的县处级干部到部门挂职锻炼,为他们了解社情民意创造条件。建立后备干部实绩档案制度。出台《铜陵市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若干规定》,对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作出硬性要求。

三、以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方向,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⒏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宏观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改革。继续抓好各项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研究制度《关于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

⒐拓宽干部工作的民主渠道。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全面推行县(区)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无记名票决制,认真落实任用县区党政正职实行市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结合优化班子结构,安排一定数量的紧缺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召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经验交流会。选择部分专业性强或比较热门的空缺领导职位,开展空位公推试点。

⒑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坚持和完善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研究建立市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办法。改进干部实绩考核方法,建立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实施意见》,强化对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系统”,适时在干部考核中全面推开。

⒈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继续抓好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点工作,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出台干部任期制的具体实施意见。建立领导干部待岗制度,健全调整不称职干部制度,完善干部辞职制度。

⒉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同一职位上任职满十年的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进行交流,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时间较长的,也要有计划地安排交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台《铜陵市科级干部交流意见》,推进中层干部在单位、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

四、以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⒊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制定下发××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筹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一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⒋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成立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职责,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机制。探索建立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和使用、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人才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新机制。认真实施芜马铜人才开发一体化,抓紧制定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总体目标、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搭建芜马铜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⒌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铜陵市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意见》,加大对我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和管理。开办高知读书班、高千科技知识专题研讨班,建立优秀人才工作情况年报制度,组建各级各类人才库,考察确定第五批市级拔尖人才,建立县(区)及市属单位二级拔尖人才队伍,形成人才网络体系。坚持和完善《铜陵市科技副职选派管理办法》,继续做好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开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联系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认真抓好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培训和管理。加强对全市知识分子工作指导、协调和督查。

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方式,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培育、选拔、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市委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在调研和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

五、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关键,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⒎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继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规定,对全市各党委(党组)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监督办法》,认真落实并完善《讲座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暂行规定》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前资格审查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现干部监督关口的前移。

⒏着力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年度总结报告制度,全面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办法》,切实解决“审用脱节”问题。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诫勉、回复组织函询制度。继续完善干部监督进社区工作,加强督促指导,认真解决在监督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六、以农村、企业、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⒐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以先锋、致富、民心、素质、基础、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六项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在全市乡村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完善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基层组织持久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制度和农村基层干部经常联系群众制度,探索为民服务的新形式。研究《铜陵市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的实施意见》,加强对三级联创活动和县(区)委书记履行责任的考核。构建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五大体系”,拟定《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三年规划》和《选派干部实行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筹划开展“选派村农业项目服务月”活动,重点引导选派干部选定实用的农业项目,帮助选派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重点抓好个示范基地和个示范户的建设。继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建岗争先活动。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乡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增强两委合力。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配备企业领导班子,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继续做好停产、关闭、破产等国有企业党的工作。以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新机制。建立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资料库,制定《股份制版权所有企业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加强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股份制企业党的建设三级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全面推进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认真抓好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和党员发展工作力度,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力争使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以上。建立全市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公开招聘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向国有企业、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工作。

⒈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领域和新机制。以实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连心工程为重点,建立社区党建示范城区考核评估体系。积极探索社区在职党员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制度、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制度,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在社区党建一区一品的基础上,将活动载体向一支一品延伸。逐步将全市离退休县(处)级干部关系划转到社区管理,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一人一岗活动。完善社区党建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推行资源共享协作会,积极开展联手共建活动。选择部分街道开展社区干部两考一选试点,拓宽社区干部产生的渠道。研究加强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办法。继续做好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⒉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研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与活动方式。继续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开。

七、以提高素质、永葆先进性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⒊认真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我市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认真抓好骨干培训和宣传引导,组建专门办事机构,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四季度前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党员先进性的岗位标准及表现形式”,探索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尝试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围绕全市组织工作中心任务做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办好《铜陵党建》网站。抓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党员教育管理,研究探索在实现再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措施。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

⒌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为核心,以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妇女、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为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开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研究在社会新阶层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落实发展党员项制度,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责任制,全面推行农村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

八、以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⒍继续深入扎实地抓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市组织系统继续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做好查摆‘整改,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不断深化和拓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并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再扎扎实实地抓一年。上半年对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一次回头看。以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制度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组工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健全部机关职工选调任用、学习培训、实绩考核、交流轮岗和竞争上岗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对组工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创新试点责任制,实施重要任务项目责任制管理,健全督查责任制,推进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制定《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若干准则》,用制度约束组工干部自觉做到公道正派。

⒎加强对党建理论政策的研究和组工宣传工作。围绕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调研。认真开展“组织工作优秀提案”征集评比活动,结合活动开展应用性调研,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新措施和新办法。召开好组织(政工)科(部)长例会,及时沟通上下情况。加强组工宣传工作,创办《铜陵党建研究》。加强信息上报工作。做好党建研究会的换届工作。

⒏建设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部活动。抓好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两年内将全市组工干部轮训一遍,重点办好组织(政工)部门领导干部培训和专题研讨班。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2012年全市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全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保增长,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2年全市地税要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着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将学习实践与推动地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一)增强科学发展理念。继续组织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增强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准确把握上级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充分发挥地方税收的职能作用,有效解决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地税工作突出矛盾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增强科学发展机制创新能力。着眼于构建有利于惠州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税工作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操作规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真正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以构建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为重点,着力加强组织收入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服从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确保税费收入任务的完成。

(四)加强收入计划管理。坚持全市经济税源通盘考虑,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税源分布情况,统筹协调税费任务的下达。实行总体及单项相结合的目标考核,把握收入进度,均衡入库。在强化税费收入目标完成率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收入质量。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收入考核办法,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确保组织收入责任制全面落到实处。

(五)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强化税源调查工作,密切关注组织收入面临的新情况新

; 站内范文搜索 问题,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科学判断税收发展趋势。强化税源分析和预测,制定分析工作制度,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的税收监控分析;分析各税种各行业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通过分析行业税种的税负以及弹性变化,有针对地查找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潜在税源以及征管上的薄弱环节。完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基础,落实报告和预警制度。加强对重点纳税户及重点项目的监控管理,跟踪掌握相关税收政策调整和征管方式措施变化对有关税收的影响,及时掌握收入异动,及时提交分析报告,便于各级领导参考决策。

(六)加强主体税源管理。加强重点项目税收征管,对年度投资额超亿元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完善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双向申报制度,确保大项目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强主体行业、主要税种的管理,继续加强和规范对建安房地产、饮食娱乐服务行业、金融、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税收管理,继续加强和规范对营业税、两个所得税等主体税源的管理,通过规范征收方式和加强纳税评估,合理调整行业税收负担,从规范管理中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强部门协税护税管理,继续深化房产、土地税收一体化管理和车船税收管理。加强挖潜堵漏工作,进一步挖掘建安、房地产行业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潜力。

(七)加强规费征缴。牢固树立税费同征同管同查观念,加强各项规费征缴工作。以社保费全责征收及上线大集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社保费征缴工作力度,突出抓好社保费扩面工作,巩固和扩大费基。继续抓好对教育费附加、文化建设费、堤围防护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各项规费的征缴工作,健全和完善规费管理责任、费源监控、数据分析等征缴制度和机制,确保各项规费征缴任务的完成。

三、以夯实基础管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税费征管

(八)完善征管基础管理。完善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规范征管档案管理,切实发挥出其在税源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落实纳税评估员制度,继续优化税收管理员平台,深化税源分类管理。制订业务规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纳税评估业务操作。对建安、房地产行业实施全面评估,组织集团企业试点评估,拓宽在服务业、餐饮业、旅店业的纳税评估。继续加强和规范两个行业三张票管

; 站内范文搜索 理,优化网上实时在线开票系统,加大在建安、房地产及其他行业的推广应用。落实征管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外出经营税收管理、纳税人税前纳税认定、发票验销、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等流程重组。

(九)完善数据管税。全面加强数据采集,规范数据录入管理,提高纳税申报数据录入和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拓展涉税信息渠道,广泛采集统计、发改、国资、财政、工商、国税、质监、民政、交通、房管、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基础数据、涉税信息。发挥大集中数据集中处理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征管质量和纳税遵从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相关指标体系实现系统自动考核评价。全面梳理岗位操作权限,规范和加强大集中系统的管理和操作。抓好网上办税系统拓展功能、委托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职能核定模块,加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提升数据管税综合效能。

(十)完善社保费全责征收。以大集中系统为依托,全面落实社保费征缴环节中的缴费登记、申报、审核(核定)、征收、追欠、查处、划解财政专户等工作职能。加强费源管理,完善社保费征管档案管理,规范归集办法和内容。建立重点费源分级管理制度,对重点费源实行重点管理。结合日常税收管理,对参保人数、缴费费基等申报资料进行检查核实,确保核定资料准确完整,申报资料真实可靠。加强欠费管理,处理好历史欠费。加强工作调研,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优化日管业务的分析。加强内外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社保费全责征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保费征管岗责体系,完善社保费考核体系,规范全责征收程序,推进全责征收制度化、岗责化、程序化。加强对税收和社保费各类申报征收数据的整合,通过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计税基数与社保费参保人数、缴费基数的比对、分析,全面掌握企业职工的参保情况。全面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费源的发展趋势,为改进征管提供依据。完善与财政、劳动、社保、银行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全责征收遇到的问题。

四、以增进税收公平正义为重点,着力规范税收执法

(十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组织开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加强地税干部法制教育,不断增强税务人员法制意识和执法风险意识。认真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把好地方税收业务文件政策关,强化税收执法事前监督。加强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切实把好审理关,规避税收执法

; 站内范文搜索 过错,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强化税收执法事中监督。加强税收执法检查,深入开展税收综合执法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防范税收管理工作各环节的执法隐患,强化税收执法事后监督。继续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加强执法考核评议,充分发挥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的监督预警作用。进一步强化行政复议和应诉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提高执法内外监督和应对水平。

(十二)规范税收秩序。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力度,继续利用新闻媒体和地税网站、12366-3服务热线宣传平台,大力普及税法知识,广泛宣传正面典型,倡导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提高广大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营造和谐融洽的治税氛围。严格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稽查执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惠州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对一些征管漏洞多、增长潜力大的行业税收专项检查,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和打击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治理行动。完善和落实“一级稽查”体制,深入推行首查责任制和案件复查制。进一步完善案件督办和协查机制,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继续落实稽查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稽查与征管信息互通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合作,落实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制度,形成税务、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合力。

(十三)规范税收政策法规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尤其要注重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全面规范各税种管理,以加强项目管理、分类管理和差额管理为抓手,规范营业税管理。强化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规范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抓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后有关税收政策的落实,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和重点检查工作。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汇算清缴工作质量。继续抓好个人所得税12万元自行申报和明细申报工作,大力推广和运用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网报系统,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带征率。加强土地增值税核定和清算工作。加强全市土地税收税源数据库建设,强化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健全和完善土地使用税减免备案管理制度。以加强房产基本档案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应税房产户清源明,提高房产税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以解决纳税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优化纳税服务

(十四)优化办税服务厅资源配置。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统一规范办税服务厅的形象标识、服务标准及管理规则。完善

; 站内范文搜索 办税服务厅功能建设,统筹安排办税服务厅改造与建设,做到分期分类,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制定办税服务厅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加强对办税服务厅的监督与考核。

(十五)优化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围绕打造网上税务局目标,加强完善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拓展优化功能设置,促进门户网站与征管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加大网上宣传及咨询辅导的力度,畅通网上办税功能,逐步实现涉税事项网上办理,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两个减负”的落实,不断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加强纳税服务热线建设,开发自动语音系统、自动传真系统、语音信箱功能。开发应用短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涉税信息。

(十六)优化纳税宣传辅导机制。继续实施纳税宣传辅导管理办法,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各级、各岗位纳税宣传辅导责任。增强税收宣传辅导计划性,统筹各级纳税宣传辅导资源,增强宣传辅导实效性。举办专题税收辅导班或讲座,强化纳税志愿者宣传辅导作用,及时有效地将各项税收法规、政策宣传到每位纳税人。

(十七)优化纳税服务体系。梳理完善各项纳税服务制度,统一规范服务的硬件环境、服务的职能范围、服务的标准、服务礼仪、服务管理模式和服务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执行标准和考核办法。完善纳税人需求分析、纳税服务联席会议以及涉税事项限时办结制度,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以人才兴税为重点,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十八)加强各级班子建设。组织开展好各级党组(班子)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政策业务水平和把握税收全局工作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各级党组(班子)议事规则,增强班子依法依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开好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畅通沟通协调渠道,增强班子团结协作。继续推进“一把手”工程和“三好班子”创建工作,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全面加强对领导班子的考核,提高各级班子整体战斗力。

(十九)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加大对税务干部的培训力度,按照全员培训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整体推进各级领导班子、一线基层人员、骨干人才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税务干部的总体素质。加快全市系统内部师资库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外部师资网络,为培训教育工作提供师资力量支持。推行网络教育培训模式,适时开展干部队伍岗位能力测试。抓好多媒体电教室建设,完善教学设施

; 站内范文搜索 ,增强培训自主性。完善培训考核机制,健全学习激励机制,增强干部队伍学习自觉性。

(二十)加强队伍能级管理。抓好机构优化调整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规范工作标准,量化工作要求,推动岗位职责的落实。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办法,分专业建立系统人才库,规范人才管理和使用。积极探索能级管理新方法,将能级管理与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税收管理员操作系统以及执法监察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提高能级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将能级管理与干部任用、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绩效考核,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二十一)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形势教育,促进队伍思想观念和作风纪律适应经济社会和税收形势发展要求。层层成立作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实行领导负责,全员参与。深入开展“刹风整纪,强化地税作风建设”教育工作,加强对干部职工纪律作风教育和引导。坚决纠正和解决办事拖拉、作风散漫、服务意识不强、组织观念淡薄、艰苦奋斗意识淡化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责任制,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落实检查、督促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着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二十二)强化廉政文化教育。规划和落实全年反腐倡廉教育重点,举办各种廉政讲座和辅导,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组建惠州地税特色的廉政文化“轻骑队”,深入基层灵活宣教。通过建设和培植优秀的系统廉政文化,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实现从被动受教到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转变,切实筑牢干部队伍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二十三)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完善“一把手”责任制和全员廉政责任,确保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和责任延伸“四到位”。要把重大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细化工作责任和目标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细化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建立完善配套措施,抓好责任延伸工作,建立有利于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体系。

(二十四)强化惩防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惩防体系构建工作,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和监督,着力提高地税队伍的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惩防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预警和效能测评模块,加强对税收执法重点业务、

; 站内范文搜索 税收管理业务的数据分析、监控、核实和处理,实现预防预警。拓宽模块功能和监控范围,加大对各种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建立“全面覆盖,重点监控”的惩防信息监控网络,推动“科技防腐”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十五)强化“两权”监督。针对“两权”运行的重点部位和惩防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预警多发的环节,运用税收综合执法巡视检查、执法监察以及内部审计等手段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全面落实“四个一”制度,加强税纪、税检、税警、税企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内外结合的反腐工作合力。

八、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着力规范内部行政管理

(二十六)规范机关财务管理。继续完善财务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加强机关接待、政府采购、报销审核、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理。对办公费用、政府采购与同期的相关指标实行比对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规范固定资产购置、清理及日常管理,加强机关行政费用的审核,坚持勤俭办事,防止讲排场、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实现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预算“五个零增长”以及晚会、展览、庆典和论坛活动要实现“四个减半”。

(二十七)规范行政事务管理。从规范岗位职责、完善工作规则入手,健全从政务服务到事务管理,从外部协调到内部运转等工作制度。对会议、检查、培训、外出等实行计划管理,进一步归并检查,压缩会议,精简文件,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后勤管理,推进后勤管理规范化。深化政务公开,强化监督管理公开化。全面推广全省视觉识别体系,进一步规范办公环境、视频会议室、办公用品等,提升机关社会形象。加强税收档案工作,严格按省特级要求进行归类、保管、查阅和管理,迎接档案省特级的复查。

九、以建设地税文化为重点,着力打造地税文明机关品牌形象

(二十八)加强地税党建文化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继续抓好机关团建工作,加强对工青妇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组织的职能作用。继续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和“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继续落实对扶贫点的帮扶和支持责任。

; 站内范文搜索 二十九)加强地税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规范创建机制,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成果。积极开展地税文化年建设活动,举办地税文化专题论坛,积极探索建设地税文化新路子。举办书法大赛和“我爱地税”15周年征文活动,使税收与广大市民更加贴近。组织宣传报道一批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做有目标。继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组织“访贫帮扶”“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更加关心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地税队伍和谐。

(三十)加强地税文化阵地建设。在网站和办公自动化开辟地税文化建设专栏,展示地税文化建设成果。结合“两基”建设,加大基础投入,重点抓好县(区)局及基层分局地税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县(区)局基本有地税发展史室或荣誉室、图书阅览室、室以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等活动场所。基层分局基本有文化场馆和简易体育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有效的文化活动阵地设施和载体,大力宣传地税精神,展现地税风貌,丰富地税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文明、方便、快捷的办税环境,和谐、高雅、温馨的地税人文环境。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2011年全市经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倍增和节能减排攻坚三大工程,突出抓好经济运行、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市场开拓、企业管理、淘汰落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011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长16%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6%以上。

一、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按照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设立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6大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千亿产业,加快培植形成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体系。力争到2012年,新兴产业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

2、加大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坚持分类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创新成长型企业事务督办制度,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及时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难题,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化扶持培育创新成长型企业的新机制。进一步扩大扶持培育面,组织开展第三批创新成长型企业筛选工作。引导企业发挥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力争2011年创新成长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在40%以上。

3、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落实首台套扶持政策,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集中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实现面上提升与重点跨越。2011年,力争有5个装备产品列入省首台(套)技术装备。重点抓好年产3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生物检测(监测)、超级电容动力汽车等项目建设。

4、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品牌特色产业集群”的思路,切实抓好东岳氟硅材料产业集群、唐骏欧铃轻卡和“电动汽车”、泰宝射频识别等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策划实施,培育重大整机和终端设备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在生物医药、先进陶瓷、功能玻璃、先进制造业等部分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国家、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5、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全面落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见》,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抓好重点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鲁中公铁物流园区、齐鲁化工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鲁中商贸物流园区及一批物流中心、专业物流园和专业市场,明确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相关发展思路,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进专业园区和专业中心,规范管理,实现集群式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到我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物流项目,通过抓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具有品牌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传统产业以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技术,推进信息化应用,拉长产业链,降低能耗排放为重点,全面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带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速规模扩张为重点,全力推动实现规模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项目规范管理,突出发挥技术改造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倍增和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力争2011年实现技术改造投资670亿元。

2、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特色产业品牌化目标,制定《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市技术改造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推进技术改造的政策文件,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制定工业发展导向目录,确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政策,在部分行业中制定高于国家、省要求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扩大产能的传统产业项目建设。

3、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编制2011年技改项目导向计划,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精心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予以扶持。加强项目管理,开发建立项目调度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进度网上直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促进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加强重点项目策划,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前着手完善手续,力争更多的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范围。

4、加快提升技术标准和工艺装备水平。以建材、冶金、机械、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分行业制订技术改造工作计划,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努力推进全市工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鼓励企业用好国家增值税转型、首(台)套等政策,不断提高用于工艺和装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比重。使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居国内领先水平的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占到40%以上。

5、抓好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密切企业的优势,按照研究、打造、扶持、发展、完善和务实的原则,从具体产品入手,围绕氟硅材料、生物质气发电和煤矿乏风装置、电动汽车、地源热泵、磁悬浮电机应用、功能玻璃、钛及钛合金制品、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和头孢产品等重点产业链,深入研究,找准影响产业链发展的瓶颈环节,采取整合资源,难题招标,技术引进,产学研联合以及招商引资等方式方法,重点予以突破解决。

6、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工信部颁布的《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要求,认真制定落实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大建材、钢铁、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2011年完成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淘汰任务;用两年时间全部淘汰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企业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督查调度,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任务。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加快建陶、耐火材料、冶金等资源依赖型产业向外转移。支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将生产环节向外转移。抓好石嘴山万亩工业园建设,尽快完备接受转移项目落地建设的条件,加快推进产业梯次转移进程。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培育工程。建立“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系统”,加强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鼓励具有自主创新和设计能力的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培育一批部级、省级技术中心,提升创新水平,发挥技术中心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的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争市级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3%以上,省级达到4%以上,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以上。

2、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加强技术创新项目调度管理,对行业共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工艺、原材料、零部件研发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实施。2011年,力争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00项。重点抓好高性能大直径镁合金铸棒、PVC无尘环保稀土复合高效稳定剂、开关磁阻电机等产业化项目建设。

3、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制定出台工业设计发展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吸引工业设计创意领军人物和团队,形成我市工业设计聚集地,建立起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力争新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培育工业设计优秀产品10个。组织举办“创意”2011年工业设计大赛,打造人才汇集、成果交流,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4、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推进企业技术中心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加强与同济大学、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十九基地、西安邮电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产学研对接,重点抓好大功率磁悬浮电动机、超级电容电池、芯片封装测试及微系统器件制造等项目的合作。组织参加全省2011年产学研展洽会和产学研20周年纪念活动,对我市产学研20年取得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5、抓好产品质量标准工作。加快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大力推动和支持质量共性与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做好重点工业产品贯标工作,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我市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好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增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

四、深化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完善两项机制。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严格能耗总量控制,落实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制度。探索节能量交易等相关制度,选择部分区县探索节能量交易试点。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从源头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完善节能激励机制、节能目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制定《市2011-2015年重点产品能耗定额》,启动《市节约能源条例》立法,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2、积极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围绕工业锅炉(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10个节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以钢铁、有色、电力、建材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10个关键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培育博山机电泵业、桓台新能源两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20户环保节能骨干企业。推广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扶持和创建10个合同能源管理优秀示范项目。

3、强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建立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动态监管系统和平台,实现重点用能单位月度能耗数据网上直报。在300户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节能低碳行动。以建材、化肥、钢铁、有色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制定节能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机构对基层节能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题培训,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培训能源管理师100人以上。深化节约型机关、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建筑、交通、农业、商贸、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机电产品再制造、治理过度包装、废旧硒鼓回收利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宾馆酒店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打造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出10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10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开展对标建设活动,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单位。

5、加大执法监察和宣传力度。理顺全市节能监察体制,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公共机构和公共建筑依法用能情况等为重点,组织开展日常节能监察活动。对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能耗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做好“十一五”节能总结回顾,大力宣传各区县、行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取得的成绩和创建的典型经验。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建设节约型城市,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两链一网两基地”(集成电路产业链、电力电子产业链、物联网、电子仪器仪表产业基地、MEMS产业基地)的建设为总抓手,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抓好集成电路、电力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等四个省级园区的招商工作。加强与清华大学、大学、上海交大的合作,推动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力电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以医疗电子为代表、以传感器为核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微系统(MEMS)产业基地。力争2011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20%。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的落实,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在化工、医药、纺织、陶瓷、机械等重点行业中重点扶持15家示范企业,30个信息化改造项目。扶持和培育企业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步伐。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做好电子政务中心机房扩建和电子政务内网升级改造。重点启动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投资1500万元,初步建成市级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建设全市协同办公平台,推进全市办公流程的自动化和无纸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快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大力推广城市居民“一卡通”。积极推动全省互联互通,完成交警、出租车和民工安保三大系统建设,累计发卡达到60万张,建成全省最完善的示范工程。

4、提升通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实施“无线城市”重点工程,加强信息安全检查和技术监测,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完善通信和信息安全应急机制,推动我市通信和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开展。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步伐,出台《加快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意见》。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第三方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网络增值、电子金融、数字传媒、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搭建面向行业、区域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实现物联网发展新突破。

上一篇:办公厅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工委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