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时间:2022-10-13 01:42:29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推进**科学发展、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刚才,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市重大科技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为全市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授了牌,4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同志和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我市已连续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我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家,其中部级24家,实现产值25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5%,比2000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提升块状特色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层次的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已形成**高新技术园区和长兴无机非金属材料、南浔特种电磁线、德清生物医药3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一园三基地”发展格局;全市有108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技术)中心,其中部级2家,省级47家;全市共搞入9075万元建立科技创业园(孵化器)4个,共吸收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创业;在童装、木业、转椅等行业建成了一批设计、培训、检测和信息中心;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88家。三是产学研结合迈出新的步伐。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中电科技第十五研究所、武汉冶金研究院、北师大等共建了创新载体,最近我市又与浙江大学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以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全市现有823家企业与国内217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十五”期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2045项,正式签约1039项。四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12.9亿元,其中研究与开发(R&D)投入5.1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8倍和3.9倍;全市各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4亿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13亿元,是2000年的4.1倍和3.9倍。五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十五”期间累计申报专利3524件,获得授权1488件,在生物医药、环保水处理、淡水鱼养殖、竹子深加工利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2005年全市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751项,其中15项列入部级重点新产品,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2只、浙江名牌67只,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1件,国家免检产品24种。2005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4.76%。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我市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数量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科技人才总量不大,素质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均不够合理。二是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由于经济总量较小,财力不强等客观因素,近几年财政对科技拨款的增长幅度还是比较低。2005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09%,一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往往更多地追求即期增长,习惯于外延扩张,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在技术引进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产值比重不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的阶段,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在科技进步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拥有量低,环境容量有限,从长远来看,仅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无论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面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要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有一大批创新型城市。城市的发展没有转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质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结合**的实际,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增长方式、切实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发展总体上是依靠不断增加资本、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走的是一条投资驱动型道路。目前,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两大产业占比达42.9%,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经遇到了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今后再走这样的路,路将越走越窄,将难以为继。国家政策不允许,资源环境不允许,市场竞争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十一五”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切实将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三力”、奋力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路径。“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市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化逐步完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将呈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与创新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要加快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个新路径、新动力、新的竞争优势,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抓住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就把握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努力走在前列,奋力率先崛起,根本出路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让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真正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增添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要素瓶颈等障碍因素,持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奋力实现**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

二、进一步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这方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坚持科教兴市,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环境,转化创新成果,活跃创新文化,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把**建设成为创新型产业突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汇聚,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品牌,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起到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将**建设成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工作上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但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观念决定行动,没有人的创新观念,没有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来说至关重要。**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和谐、务实、精致的元素,也不乏有开放、创新、进取的精神。**人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许多创造,近代也有不少创新。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时代精神,特别要使传统文化中“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形成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创新文化。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不断破除束缚创新创造创业的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坚决革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弊端和过时规定,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大发展。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把大家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加快率先崛起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应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努力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加强创新文化的传播,广泛宣传创新创造创业的先进典型,让创新的思维、创造的活动、创业的人们充分活跃起来,激励大家拓宽眼界、增强胆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创新创造创业大潮,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做贡献。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我市广大科技人员刻苦努力、奋力拼搏,为**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需要英才并能够造就英才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远大抱负并能够实现远大抱负的时代。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拼搏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2、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和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去年,**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所以,必须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要按照“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围绕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围绕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组织力量进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技术战略制高点,加快培育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确定若干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突破的重点,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实现重点跨越,力争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形成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要以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利用浙大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省淡水研究所等农科院所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新型农村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体系,加强农业科研与攻关,在种子种苗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业、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现代林业等技术领域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三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力。抓住我市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中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生产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人口与健康、人居环境、公共安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示范工程,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的支撑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强相关技术在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中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3、坚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千千万万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创新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企业创新,说到底要靠企业的决策者。所有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都要认识到自主创新不是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特别是大企业和优势企业,要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力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贡献、树立榜样。二要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要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部级出口加工区。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重要基地。要大力推进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浙江太极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生物中心、**科技创业园、部级**淡水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尤其是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要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更好地吸引、集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入驻。三县二区的企业都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帮助解决一些科技攻关难题,转移成果。要鼓励**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围绕区域创新目标,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孵化功能,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南浔木业、织里童装、安吉转椅等特色优势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整体水平和效率,成为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三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信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投融资、共性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科技资源。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不多、创新资源不足,要千方百计做好借“外脑”的文章。尤其要建立灵活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合作与交流,主动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特别是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提高层次和水平。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和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组织形式,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向全方位、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鼓励开展科技创业,在相互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建设科研生产联合体,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实现科研开发优势与生产经营优势相结合。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绝不排斥开放。每个企业都要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我市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同时,要坚决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集成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一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应该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紧紧围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任务,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要重视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二是大力引进创新人才。要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要抓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敢于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引进优秀的科技专家和善于组织研发、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拥有科研成果、研发能力较强的留学归国人才。特别是对学科和技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要舍得成本,给予特殊政策,吸引他们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带到**来转化。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是吸引、集聚人才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发挥自己价值、创新创业的基地。要十分重视这些人才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发挥**的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瞄准大城市尤其是周边杭、沪、宁等大城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建立有效吸引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机制,努力开创人才会聚、智力集聚的新局面。三是大力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用、奖”并举,放胆、放手、放开使用人才,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继续实施对具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实行重奖的制度,建立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激励机制,真正让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努力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实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完善切合实际的科技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建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导责任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各地、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都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形成共同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营造更加灵活、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实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杠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潜力不可忽视,要进一步重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营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

三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产权拥有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亟待提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时有发生,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能力已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工作。要加强专利工作,鼓励创新创造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力发展和应用专利产品。要重视商标注册,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品牌为主转变。要加大宣传,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给品牌注入文化内涵。要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充分利用名牌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自身。要大力加强技术标准建设,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同志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全市农村综合改革会议讲话二 下一篇: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