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走出“尴尬”

时间:2022-05-06 01:12:16

让识字走出“尴尬”

摘 要: 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低段的阅读课堂内,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总处理不好与阅读的关系,或者“头重脚轻”,或者“顾此失彼”,抑或“蜻蜓点水”。作者结合教学实例阐明如何“通过具体的语境认识生字”,又如何“把握识字教学的时机”,从而力求将识字教学和谐地融合在阅读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段阅读 识字教学

识字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得到教师的关注。然而低段的阅读课堂内,识字教学的处境十分尴尬,要么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将生字完全孤立认读,显得“头重脚轻”;要么整堂课花大量时间带读字音,分析字形,有些“顾此失彼”;要么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阅读教学上,识字读词如“蜻蜓点水”一般一带而过。阅读与识字并不矛盾,如何处理好低段阅读课堂中的识字教学,值得我们深思。

一、通过具体的语境认识生字

以“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通过具体的语境认字读词,让文本成为识字的重要依托,让阅读成为识字的重要途径。借助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让识字成为学生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统一的优化过程,顺应《课标》的理念,最终达到“多认少写”的目的。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生字。比如我执教的《棉花姑娘》一课,文章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文本,让低年级的孩子通过文本中具体的语境认字读词。《棉花姑娘》教学片断:

师:(出示蚜虫图片)介绍,蚜虫是一种害虫,它是许多植物的敌人,专门吃植物新鲜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已经被这些蚜虫咬得到处都是窟窿。

师:这真是一些怎么样的蚜虫?还是怎么样的蚜虫?

生:可恶的、可怕的、讨厌的……

师:谁来读?

师:带着这种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句子: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已然知道了蚜虫是一种害虫,并且“蚜”字的虫字旁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脑子里。比单独把“蚜”字拎出来,让学生一遍一遍个别读、再开火车读、再齐读的识字效果要好得多。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遵循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教学中融进字理,借助阅读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充分依托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将认字学词、读文悟情有机结合。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三者相结合。如果片面强调字音或字形,不注意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学到的字往往不易被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运用。倘若将汉字的字形与字音、字义有机结合,便能有效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只有学生识字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才算真的强化。

二、把握识字教学时机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亦需要注重“复现”,我们可利用“课的开始”、“课的中途”、“课的最后”,增加生字的出现频率,并通过这些时机,逐一突破字音、字形、字义等教学难点,体现识字教学的层次性。

(一)“聚焦性识字”,力显字音字形特点。

“‘聚焦性识字’就是通过集体呈现的方式,关注本课认读字的字音字形,揭示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认读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对生字的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读质量,通过聚焦性识字力图显现生字的共有特点,加深学生认知,为之后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打下基础。如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首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根据学情板书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带点字的读音难点,随机认读正音。通过集体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在读音上有哪些值得注意,在字形的识记上有什么样的难点。这样,学生能更集中、更有目的性地关注字音、字形上的重难点。字音上,以“甚至”一词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聚焦这个生词,他们就更加容易牢记“甚至”是前鼻音、翘舌音。字形上,如“蒸”字,学生形象地说这个四点底就像四团大火在底下烘烤,小鱼会被蒸干,如此一来,这个“蒸”字不必多讲,已经牢牢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样借助读音、字形上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生字读音上的难点,方能做到重点突出,基础扎实。

(二)“随机性识字”,力求理解字义。

随机性识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掌握字义,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字与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如某位老师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教学中,抓住“困”字展开教学。首先回顾旧知,明白“星星困得眨眼”中“困”的含义是“疲乏、困倦”。然后联系文本,明确“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中“困”的意思是包围。最后通过读课文,想想小鱼当时的处境,抓住“蒸”字,感受当时处境的危险,再度理解“困”字,将字义定位为艰难、痛苦。这位老师就是这样通过“困”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以字义的理解来带动句子、课文的学习,同时在阅读中加深字形的识记与字义的理解。

(三)“巩固性识字”,力拓识字环境。

低年级学生识字有这样的特点: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我们必须在课末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比如通过文本再现、编成新材料阅读等方式拓展识字环境,从而逐步实现从本课中会认,再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的目的。通过儿歌,将原本叙述性的课文,通过学生的思考改编成一首小诗,不仅带领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对本课新授的生字、词语进行了及时复现,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这样通过拓展识字环境巩固生字,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巩固了本课的会认的生字,拓宽了学生的识字环境和阅读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潜能。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汉字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中华文化源远源流长的重要职责,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汉字、学习汉字的主要阵地。如何让小学生在低年级牢固掌握所学汉字,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面临的严峻课题。由于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学生学会的生字难以真正得到巩固。这更加需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谢雄龙.让静态的文字动起来[J].小学语文教学,2008(8).

[2]柳琏.识字教学答问录[J].小学语文教学,2009(12).

[3]尹凤葵.加强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让科普类说明文在语文教学中不再“单调” 下一篇:互联网影响商业形态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