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特色农业的石柱模式

时间:2022-05-05 11:19:40

山地特色农业的石柱模式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如何保护发展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要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建设成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探访】

2013年9月2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枫木乡。

初秋暖阳,照在李洪光的莼菜田里,他的双手不停地晃动着。

盆子里,刚刚采摘下来的鲜莼菜,正随着水波轻轻摆荡。

累了,李洪光就直起腰,狠狠吸两口清新空气,溢出一脸灿烂笑容。

李洪光家种了五亩黄连、四亩莼菜,“今年收入六万元没问题”。

和李洪光一样,石柱不少农民靠着发展山地特色农业,荷包鼓了起来。

全国60%以上的黄连产自石柱,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县是石柱,全国最大莼菜生产县是石柱,西部最大辣椒生产基地是石柱。

三个全国第一、一个西部第一,秘诀是什么?

“石柱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保护,一届接着一届干,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的山地特色农业之路。”石柱县委书记郑平说。

因地制宜

石柱县坐落在巫山和大娄山两大山脉夹槽里,山地面积占了95%,海拔落差达1700多米。长期以来,由于耕地较少,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一直滞后,生活十分清苦。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吃不饱饭,一些农民甚至举家搬迁到‘鱼米之乡’的湖北省沙市。”枫木乡一名退休干部说。

农民的清苦日子,让石柱县委、县政府领导心里很不是滋味。

经过多次调研讨论,石柱县委、县政府决定因地制宜,推动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发展的劣势转变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在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后,石柱按照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原理,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为“一圈三带”。副县长陆俊昌解释说,“一圈三带”,即城周休闲观光农业圈和高山原生态特色农业带、中山山地集约特色农业带、沿江库区生态农业带。

“一圈三带”的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布局,使石柱山地特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

于是,短短几年里,黄连、长毛兔、辣椒三大产业就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烤烟、莼菜、马铃薯、肉牛、中蜂、冷水鱼、林下产业等七个产业也不断壮大,形成了“3+7”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听到家乡搞农业也能挣大钱的消息,当初不少迁出的农民又举家搬回石柱。“仅在我们枫木乡,近几年就有三户从湖北迁回来,种植黄连和莼菜。”枫木乡党委书记岳良华说。

科技提升

2004年,是谭建兰的“大年”。

谭建兰是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年4月,一则招标启事点亮了她的眼睛:诚征成都经销商。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标,竟然成功了。”谭建兰说。

几车辣椒拉到成都,谭建兰小赚了一把。

第二年,谭建兰又小赚了一把。

尝到甜头后,谭建兰有了“野心”,决定加大投入狠干一把。

没想到次年,全国辣椒大丰收,价格大滑坡。

谭建兰将辣椒运到四川,卖不掉,再运到湖北,还是卖不掉。客户说“贵州辣椒肉头好,香味足,石柱辣椒比不过”。

这一年,谭建兰亏了十万元,石柱辣椒也打了大败仗。

通过这件事,石柱县决策层意识到,必须得运用科技,让辣椒产品具有竞争力。

石柱县政府联合市科委、西南大学,成立了辣椒专家大院和辣椒研究中心——七个量身定做的杂交新品种应运而生。

“现在,‘石柱红’1号、2号、3号、5号,已打遍天下无敌手。”谭建兰手捧辣椒,一脸兴奋。

尝到甜头后,石柱县委、县政府将辣椒产业形成的“一项产业+一个部门+一个科研团体+一批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广到其他产业中。

目前,石柱已建成黄连、辣椒、长毛兔、莼菜、马铃薯、魔芋六个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从研究到推广的全程“保姆式”技术支持。

“石柱特色农业能够壮大,科技服务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县长左军说。

培育主体

2013年8月24日,石柱县悦崃镇辣椒专业合作社。

村民余跃权将100多公斤辣椒卖给合作社后,拿到了500多元现金。

“现在,我们种植辣椒轻松得很,收入也有保障。”余跃权种植了十多亩辣椒,年收入有三万元左右。

余跃权之所以如此轻松,是因为有了专业合作社的保障。

2006年9月,石柱曾发生了一件不小的“小事”。

一天早上,上百名椒农突然涌进龙沙镇政府。

“整人哪!”把几百袋辣椒往院坝一甩,椒农大呼起来。

镇党委书记雷云华赶紧下楼:“怎么了?”

“辣椒是你们喊种的,现在卖不出去,啷个办?”椒农说。

这年全国辣椒大丰收,石柱农户种植的辣椒卖不出去。

“鲜椒摘下来,放上十来天就会烂掉。”椒农走投无路,只好找政府。

最后,靠政府筹钱收购,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如果再这样各自为政,辣椒产业就毁了。”雷云华说。

于是,石柱开始探索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多元服务体系,来实现价格、销售的调控和自律。

“新型市场主体抱团作战,让农产品及副产品的售价有了保证。”县农委主任汪万德说。

“跟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签了售卖合同,我们啥都不用管,只管把辣椒种好就行了。”余跃权说。

截至目前,石柱县已培育了67家农业龙头企业、376个专业合作社,还将培育500个家庭农场。

通过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来实现现代化管理,推动规模经营,是石柱特色农业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完善链条

2013年9月8日,石柱县东田药业有限公司。

“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五黄养阴颗粒销售任务?”董事长田秀东拉开嗓门。

“有!”员工群起响应。

前来调研的郑平站在一旁,百般感慨:“黄连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终于形成了。”

2008年,特色农产品种植渐成体系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由于没有工业产品带动,黄连、辣椒等农产品在市场自由交易,售价较低,农民增产难增收。“必须完善产业链条——只有依靠工业制造技术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借助工业营销手段开拓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才能获得较高的附加利润。”郑平说。

于是,石柱开始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

东田药业,就是石柱引进的提升黄连附加值的龙头企业之一。

“石柱县政府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田秀东很感激。

在这样的支持下,东田药业迅速推动研发,黄连微粉、黄连饮片、五黄养阴颗粒等新品相继面世。

“仅仅五黄养阴颗粒的投产,每年就可消耗近2000吨黄连。石柱农户种植的黄连不愁卖了。”郑平说。

“黄连一体化产业链最终形成后,年综合产值将超过十亿元。”左军说。

除黄连外,石柱县还通过引进企业、寻求销路等方式,精心打造辣椒、兔子(包括长毛兔、肉兔)等两个十亿级产业链。在未来几年内,这三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将为石柱特色农业带来无限发展生机。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石柱划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这为石柱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助推石柱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郑平说。为此,石柱县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第一要素,明确提出了“四个定位”:到2020年,将石柱建成扶贫开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成民俗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建成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优势资源利用基地;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美好家园。

上一篇:试论加强土木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具体办法 下一篇:基于集料特性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