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彰显小学数学魅力

时间:2022-05-05 10:25:14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彰显小学数学魅力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数学之初的机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透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关系;加强互动

小学生是天真懵懂的孩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视线容易被转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教师与学生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教学。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们走上学习道路的第一步,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P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大提高,还能使学生后续数学学习也受益匪浅。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积极自主的学习,与学生共建良好的师生情义,构建一个具有充沛活力的课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更重要的是注重他们心理情感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习惯,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师用幽默易懂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

一、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学生年龄较小,上课时总会东张西望,注意力很难高度的集中,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由于老师有趣的教学语言以及与学生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所以有趣的语言以及老师在讲课时,使用介质工具与学生的互动,避免枯燥无味的一讲到底。比如在讲解到基础数学计算的时候,老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用算数棒或者其他的数学算数工具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字的加减乘除,这样与学生加强互动,让学生多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归属感。老师一边讲解书上的内容,在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的时候又互动一下,活跃课堂气氛,大大的减少了学生上课走神。也可以借助现在的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画数学计算视频,让学生从“动”的数学上直观的感受数学的计算,而且小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方式,学生始终都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接受知识的效率更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对于数学课便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会自觉的为学习、为课堂负责。

二、运用生活,拉近数学与学生距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但是非常的具有“生活气息”,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的存在。数学存在于生活,那么将学生引入到生活之中去,学生便能切实的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串串符号与数字的组合体,数学是生动的、形象的、鲜活的,学生不仅能够利用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事件来学习数学,比如学校的长方形体育场是多大,让学生自己测量出体育场的长和宽,计算出体育馆的面积。将书本上的尺寸大小与现实的大小相比,抽象的量词变成实际物体的大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对一米长短有了实际的印象。反之,学生也能够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比如:每个人都会有在银行存钱的经历,那么,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了解到银行的存钱利息是多少,不同的存钱方式的利息差距有多大,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数学问题。学生了解清楚了这些问题之后,当遇见家里人要存钱了,比如家里人要存一万块钱,学生经过计算选择一种最方便利息最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完美的将学习过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让数学不局限于书本之中,而是跳出了书本之外走进了学生身边,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习起来更加的主动。

三、教师走进学生的课余时间

教师的教学不是局限于课堂之上的,相比于学生的课堂时间,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之外,走进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容易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不要一下课就回到了办公室,让学生有问题到办公室找老师,因为小学生对于办公室总会有一种恐惧感,会与办公室里的老师产生很强的距离感,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或者生活问题都不能被及时的解决掉。所以在下课或者放学之后可以在教室里面多停留两分钟,这两分钟不是用来讲课拖堂,而是与学生沟通,聊聊天,说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中的趣事。这样不仅快速的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还能及时的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了,学生对老师减少了畏惧感,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因为老师并不会是完全正确的,老师也会犯错,而且老师犯错更需要及时的改正。比如是否上课的节奏过快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引起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到位;是否在上课时有讲错或者写错了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是错误的,这些问题都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的,老师必须要及时了解并解决。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与学生玩一些游戏或者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锤炼了知识。

四、关心学生的情感问题,避免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学生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因而很容易被周围环境、身边的人影响的,尤其是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若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就要避免学生之间的关系破裂。小学生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冲动、极其情绪化的一个时期,学生之间可能会因为一个极小的摩擦就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友谊破裂。教师这时候就要作为中间的一个调剂者,了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的前因后果,安抚学生的情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明白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从学生的心理层面上出发,进而修复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联系,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心中非常特别,非常尊敬的一个人,所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关心,可以收获到极大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不能够对某一个学生产生偏见,如果老师对学生产生了偏见之后,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其余的同学孤立起来。但是也不能过于偏爱某个同学,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师对某个同学过于偏爱的话,也会让那个同学与其余的同学之间产生距离。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都应该是一样的,平等、尊重每位学生。

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的提高学生上数学课时的质量,老师和学生双方都会感觉更加的轻松。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会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走进学生的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玩耍互动。关心学生成长时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有一种非常积极友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共同进步。

上一篇:简析高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