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05 08:35:54

金融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从总体上讲,年我县金融运行良好,风险控制成效显著,贷款投向结构趋于合理。不良贷款余额17383万元,占6.36%,比年初下降0.8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9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开始实现扭亏为盈,共实现营业利润2271.6万元;年末,存款余额597630万元,比年初增加78826万元,增长15.2%;贷款余额219053万元,比年初增加31328万元,增长16.7%。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贷款增速实现大突破。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7%,高于年7.6个百分点,当年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比率首次达到40%,贷款增速快于全县GDP,增幅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二是优质信用培植实现大突破。年我县通过银行信用等级评定的中小企业达到72家,其中达到A+级信用标准22家,信用乡镇8个,信用社区1个,初再次申报信用乡镇3个、信用社区1个,已获得市政府批准,初步形成了一批树诚信、讲信用的企业和单位,为争取成功申报全市金融最佳信用县市打下了基础。

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大突破。年新增贷款31328万元,投放重点在建项目及招商引资企业18523万元,支持了我县一大批优势企业和行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县80%以上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企业都获得过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支持。

四是争取各项政策性资产处置实现大突破。近年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利用各种途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剥离39326万元、核账9681万元、股改处置26370万元、票据置换11034万元、核销贷款8183万元、其它方式处理34730万元,共计129324万元,为我县企业改制、经济发展减缓了压力。

五是金融业务服务实现大突破。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基金销售、保险、完善信用卡及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金融服务呈现多角度、全方位发展态势,为企业、个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服务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一是“存差”现象继续扩大,资金矛盾更加明显。自年起,我县金融机构一直是存款大于贷款,年递增率高达121.3%,“存差”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上存资金过大,利率调减,处于微利或无利的局面;另一方面,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金融资源不能出现良性循环,削弱了金融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二是信贷实行“抓大放小”,中小企业“贷款难”更加突出。目前,县内国家大型企业和垄断行业贷款占40.5%,达13472万元,中小企业贷款5051万元,仅占15.2%,金融信贷投向不平衡,呈现出“抓大放小”的格局。我县拥有3634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35万人,注册资金2.5亿元,产值和税收分别占88%、34%,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与实际贡献极不相称,中小企业“贷款难”非常突出。

三是信贷资金“短、频、快”,信用等级依然不够。据报,年,我县金融发放贷款(不含贴现)3846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30941万元,占80.4%,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立项的特大工程建设和垄断行业,工农业、养殖加工业等贷款不足19%,且一年、两年短期居多,信贷资金呈现“短、频、快”的特点。造成企业疲于借贷,疲于还贷,其原因是,金融机构经济效益取代了服务功能,银企双方信用不够。我们都知道,工业、农业、种养加等基础产业,周期相对较长,短期内难见效益,一旦贷款追求“短、频、快”,信贷资金不到位,不足时,不起效,种、养、加等行业的运行和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将随之受到影响。

三、搞好我县金融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努力寻求支持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就是要围绕“政府想什么、县里抓什么,发展经济缺什么、工作目标是什么”,调整金融思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具体来说,,人行要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围绕县委提出的“两化”建设,做到“四个推进”,即支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支持支柱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支持地方小城镇建设和城镇住房、农田水利、城乡道路、城区改造、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贷款营销,推进城镇化建设。支持“三农”,推进小额农贷网络化建设;商行要调整存贷结构,将每年新增存款的70%,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建设;信用社要将每年新增存款的80%,用于服务“三农”;农发行要做好粮棉油收购贷款供应与管理工作,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和涉农企业的投入。所有金融部门要把支持招商引资当作重要工作来抓,提供多途径、全方位的服务。

二是加快建立信贷运作的担保机制。“贷款难”根本原因在于“担保难”,只有建立起有效运作的担保机构,“贷款难”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我们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通知》,实行政府注资、市场引资、入股合资等,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壮大担保实力,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制。担保注资力争达到3000万元,并实行挂牌营业。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担保基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切实做好农村信用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是认购央行票据最后一年,农村信用社公司法人结构治理进入关键时期。能否按期赎回央行15972万元的无偿“补贴”资金,直接影响到我县“三农”建设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据专项票据监测分析,我县在不良贷款占比、资本充足率、已置换呆账清收等指标上仍然达不到要求,在资金头寸、贷款清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信用联社更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问题。

四是积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集团控股企业、规模大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直接注资中小企业,包括发行债券、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渠道;要认真落实《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支持民营资本成立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三农”提供融资渠道;要积极推广票据业务,鼓励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用银行签发承兑汇票,采取贴现方式获得流动资金,全面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五是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目前,全市有6个县市获得省政府授予的“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称号,我县由于多种原因,至今未达到最佳信用县市考核要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四大信用工程”(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区域)建设,力争用一年的时间,把我县建设成最佳金融信用县。

上一篇:以民为本执政理念调研报告 下一篇:高校教育者信息传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