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唱响大风歌

时间:2022-05-05 05:16:58

高原唱响大风歌

节能减排、以清洁能源替代矿产可燃能源,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内蒙古电力系统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这一绿色能源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日,记者走访了自治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福生。

记者:张经理,如今,经常能看到草原上有一片一片的风电发电设备,我区风力发电的现状是怎样的?

张经理:我区风能资源丰富,全区风能技术可开发容量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资源储量的50%以上,居全国首位,被同家确定为“风电三峡”基地。截至2010年一月底,内蒙古电网(不含东部四盟市)已接入风电装机容量446.7万千瓦,占电网最高发电负荷的24%,预计到2010年底,内蒙古电网投运的风电容量可达650万千瓦。我区电网风电发电量比例已超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的2010、2020年目标。这说明,内蒙古电网风电接入容量的各项比例已经达到全世界的领先水平。这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可再生能源法”见到的实效,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全国范围内消纳风电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对我国的节能减排跨入世界前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政策以及积极兑现总书记就节能减排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提供了大量决策依据。

记者:风电在建设和发展中与火电不同,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和制约因素,那么我区风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张经理:目前我区风电发展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供热期电力平衡困难。2009年底,我区电网供热机组达到1200万千瓦,留给风电的负荷裕度已经很小,电网无法满足风电全额上网的要求,2009年冬季电网后夜没有接纳风电的能力。因此,今冬明春我区电网风电限况将十分严重。2010年一月,我区电网已投运和要求并网运行的风电容量达457万千瓦,容量达全区电网开机容量的20%、占电网最高供电负荷的25%,将超过我区电网的承受能力。而中国电科院论证我区电网风电承受能力为8%至10%’。

第二个问题,目前电网接纳能力无法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要求。我区电网供热机组占火电机组比例接近40%。受电源结构制约,我区电网调峰、调压能力不足、手段单一。特别是冬季供热期,供热机组必须满发运行,不能参与调峰,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电网无法保证安全运行。地区负荷没有明显增长,如不解决电力送出通道、增加调峰措施,我区电网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都将出现大范围控制风电出力的情况。

第三个问题,电网投资能力无法满足大规模开发风电送出要求。我区规划了多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接人电网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一二百公里以上。风电接人单位投资达到火电接入的30倍以上,电网投资能力不能满足风电发展的需要,为风电接入,电网不但需加大500千伏主网架的投资,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电网结构和电网改造,从而加大电网投资压力。由于我区电力公司购售电差价低,电网建设投资能力不足,由此出现风电接入电网方面的卡脖子问题。

记者:看来,我区风电要想长足发展,还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助。那么,如何破解我区风电发展的“瓶颈”呢。

张经理:我们是在按照国家级“风电三峡”基地来规划送出通道的。我区的风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内蒙古的“风电三峡”是全国人民的“风电三峡”。必须实现跨省、跨地区、在国家电网包括南方电网层面的电力市场接受风电的统筹规划。风资源丰富的地区科学合理开发建设风电基地,全国各省区在电力市场中必须留出接纳风电的空间,这两方面是保证我国风电事业科学发展、早日实现国家节能减排以及内蒙古“风电三峡”建设目标的根本前提。

十多年前,国家在规划建设三峡水电站的同时,就提前向各省区分配电力指标、提前规划设计送出通道,保证了三峡水电站投产的同时电力的可靠送出。如今,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及环保调控目标,就必须统筹规划,在同步解决风电送出通道的前提下发展风电。如果不建立全国电力市场消纳风电的机制,不解决边远地区风电送出通道问题,无疑是把风电这个刚出生的孩子遗弃。我们已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需求、成本等因素,深入研究风电送出通道以及国家电网大范围消纳风电的总体规划。我公司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努力保证风电接入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及时足额收购风电机组上网电量。

记者:除了积极向国家争取风电总体规划及其政策措施,我区还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来促进风电发展?

张经理:我们正在积极挖掘我区电网的自身潜力,为风电发展创造条件。首先要用足现有的两个通道,向华北电网输送风电。根据我区风能资源历年风电实际运行规律,风电具有电网反调峰特性,即后夜电网负荷低谷期间正是风电大发时间,由于我区电网面临的实际困难,不得不要求大部分风机在后半夜低谷期弃风停运。所以必须逐步加大我区电网现有两个通道后半夜低谷外送电力,最大限度不让风电弃风。二是充分利用托克托、岱海、上都电厂现有外送通道,增加我区电网风电送出容量。按照风电火电1:2的比例,给这三个点对网送电通道配置风电,形成风火打捆送出的模式,真正体现“风进火退、风退火进、风大火小、风小火大、风借火势、火助风威”,风、火、水电和谐发展的局面。这项措施实施后可增加我区电网风电送出容量480万千瓦,每年送出风电电量130亿千瓦时左右。三是新建几条送出通道。2010年新建乌兰察布吉庆至华北(华东)+660千伏直流送电通道,满足吉庆基地400万千瓦风电送出要求。2010年新建我区电网第三、第四送出通道:宁格尔至河北南部和桑根达莱至承德两个通道,两个通道可新增风电送出500万千瓦,与火电、抽蓄电站打捆相互调峰以稳定的潮流向华北地区输送电力。2011年新建鄂尔多斯至国网华东地区或南方电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电通道,满足蒙西地区1200万千瓦风电送出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区电网通过这七个500千伏交流通道、一个+660千伏直流通道和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可外送风电3000万千瓦,将极大地促进风资源匮乏的中东部省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论未来煤炭、石油等资源如何涨价,但大自然赐予的“西北风”永远不会涨价;不论未来能源如何紧缺,内蒙古的风资源永远不会枯竭。中东部地区接受内蒙古风电的经济性和稳定性是有保障的。

记者:我区火电再加风电已形成强势,为何还要投入许多资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张经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增加电网调峰能力、提高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

有效措施。抽水蓄能电站能够将电网负荷低谷时的电能转换成势能存蓄起来,在电网需要时稳定地为电网调峰,避免风机弃风,可以解决提高风电利用率与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之间的矛盾,使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大化。经测算,如果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装机作为风电场的调峰电站,实现水、风互补,电网可多接纳200万千瓦风电出力,同时可减少火电对风电的深度调峰及备用,增加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我区电网目前自备电厂容量为245万千瓦,这些电厂按照自发自用的原则既不参与电网调峰,也不向电网提供备用容量。为保证风电的正常运行,应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参与电网调峰,并与公用电厂、电网企业共同承担电价交叉补贴等社会责任。

记者:此前有人说风电是“垃圾电源”,而且说内蒙古风电在无序发展,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经理:风电是间歇性电源,但不能将其定义为拉圾电源。内蒙古做为送端电网虽然风电接人多项指标比例如此之高,白天不仅不弃风,而且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都能保证。全区电网在送出受阻的背景下,获得了大容量消纳风电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世界风能委员会的高度评价!风电现已成为内蒙古的第二大主力电源,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第一大主力电源。所以称风电为垃圾电源是违背可再生能源法的,不利于电网对风电的大容量吸纳,不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实施。内蒙古风电发展是快了些,但不应该用“无序”来简单评议或否定。如果以中国在节能减排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标准来衡量,风电发展不是快了,而是应该更快!当前的问题应该说只是送出通道建设的慢了。蒙西电网外送通道建设年复一年地推后,自治区方方面面都焦急万分。目前,自治区已投产和在建的76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都通过了正式核准程序,大部分是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是在国家出台可再生电源匹配比例政策、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力推动下的产物,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记者:尽管我区发展风电还有许多困难,但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风电三峡”的美好蓝图。那么,为加快风电发展,内蒙古电力公司将做出哪些努力?

张经理:为满足风电并网和送出要求,我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陆续建成投产了灰腾梁、库布齐等多项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今后几年,我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投入,竭力为新建风电场并网提供方便。规划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间建设临河北等9座500千伏风电汇集站、多条输送风电的500千伏线路及多个汇集风电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与此同时,在全力建设汇集输送风电内部网架的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自治区风电绿色能源外送通道的建设。根据我区电网目前接纳风电比例超过20%的现实情况,按照全国最高供电负荷的15%保守的测算,2015年全国电网可接纳风电容量为1.5亿千瓦,可节省原煤约2.8亿吨,相当于7.8万列火车运煤专列的运力。只要解决了风电汇集和外送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消纳风电,内蒙古发展风电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投资优势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完全可以实现“十二五”末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或更大规模的目标,为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陈巴尔虎旗:创建责任体系 形成工作机制等 下一篇:在强旗 富民 乐民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