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武当尝百草

时间:2022-05-05 04:04:05

据1993年出版的《武当山志》载:“武当山药用植物繁多,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武当山有中草药400多种;据1985年药材普查,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上世纪90年代普查为800多种。

《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太和医院武当中医药研究所陈吉炎教授,郧阳医学院院长涂汉军教授,郧阳医学院药检学院党总支书记涂自良教授,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中国武当山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共同主持编写。书中首次披露武当山地区蕴藏的中草药品种数量达2518种之多,比李时珍《本草纲目》1982种多536种,比《本草纲目》中记载武当山有400多种多出2100多种,刷新了武当山药用动植物数量新记录。

该书首卷收载了武当山地区常用中草药品种118种,约110万字,按各类植物根茎、茎木、皮、叶、花、果实、树脂等药用分类,每味药分别介绍其名称、来源、产地与分布、化学成分、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含量测定、炮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武当验方(或民间验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品种注述,部分品种附有武当歌诀。此外,还附有346幅显微特征墨线图、129幅原植物(动物)形态彩图和药用部位外形彩图。

书中图谱清晰,有原植物(原动物)形态特征及药用部位彩图照片,使用方便;详细介绍了识别中草药混伪品的最新研究成果,处处体现了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宗旨;收集编纂了部分道教医药秘笈验方和武当山及毗邻地区民间医药验方;部分品种新增了武当医药歌诀,向世人展示武当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

武当中草药资源特色,向人们详细介绍了武当道教医药的文化特色、诊疗特色与中草药应用特色,重点向世人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武当道教独特的“四个一疗法”,即“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一丹炉”治疗方法,武当民间采药歌及武当道教医药避瘟疫秘方。2007年,“武当道教医药”已分别被十堰市和湖北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增项目。

2002年,一个偶然的提议,决定了《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的编纂和诞生,“由于每一个医药验方的应用,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编纂必须科学严谨。”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并受聘为该校兼职硕士生导师的陈吉炎,深知研究修编医药志书比修编一般志书更难。为充实研究内容,提高《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的质量,在太和医院党委书记涂汉军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他决定与武当山道教协会等单位联合组成专家组,一起寻访道医。

在风雨八百里武当山中,他们攀悬岩,涉深涧,访药农,尝百草,整理武当中草药资料,鉴定品种。

史书和学术界一般称武当山系所在的鄂西北广袤山区为“八百里武当”。

八百里武当山可谓是一座神奇的“天然药材宝库”。据史料记载,东晋道医葛洪、唐代药王孙思邈、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等人曾在此采药。

课题组成员深知采集到的中药标本必须根、茎、叶、花、果齐全,这样才能确保品种鉴定分类的准确性。为达到上述条件,必须选择在植物春季开花、秋季结果的两个不同季节在同一地点采集同一种中草药。为此,他们不畏艰辛,三上武当山及神农架北坡――房县桥上乡黄宝山、岩屋沟、长岭,顶酷暑、攀悬岩、走峭壁,穿越惊险的“一线天”大峡谷;在武当山南麓的房县万峰山、老人坪、鹰嘴山,不畏冰雹泥石流和黑夜迷路的危险,徒步寻访民间医师;在房县门古寺镇望佛山小武当山麓,涉深涧,趟溪流,走乡串村收集民间医药验方;在赛武当天然药港,请老药农引路,饮山泉,啃干粮,发现了“寸土必有药”的天然药谷;在武当山八仙观状元岩,顶风冒雨,全身淋湿,几渡“w”谷考察中草药资源;往返于武当山天柱峰南神道的十里长峡、房县福泉山等地收集验方。 2004年秋季的一天,陈吉炎教授和主管药师安志斌、李元宏等人驱车来到房县桥上乡准备采集药材江边一碗水。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到了桥上乡岩屋沟山岩。在一个60度的陡坡上,陈吉炎抓住树根准备顺势往山上爬。只听得“喀嚓”一声响,连人带断裂的树根猛然滑下坎去径直滚下山谷。滚落了数米远后,他险些坠入水流湍急的渠沟,幸亏被大草蔸挡住。

也就在这一天的上午,陈吉炎偶然得到了一枚特大的野生天南星。他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钢卷尺进行测量。经测量,形状呈扁球形的天南星块茎高5.2厘米,直径竟达10.5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直径最大的野生天南星。目前,正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采集中草药的途中处处都充满着惊险。他们不仅要面临攀登坠落的危险,还可能被毒蛇咬伤或被毒蜂蜇伤。路遇毒蛇和马蜂窝更是不足为奇。

神农架的旱蚂蟥较多,叮咬后伤口不感觉疼痛,但在很长时间内伤口仍会流血不止。原因是,旱蚂蟥在叮咬人体的时候会向人体内释放一种具有麻醉作用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

据课题组参加采药的同志回忆,2004年秋季,陈吉炎等人曾先后三次深入神农架北坡。在靠近神农架“山岔”路段穿越刺架过程中,陈吉炎不慎被旱蚂蝗叮咬,鲜血顺后颈流血不止。4天后,当他回到研究所整理标本时,同事们惊奇地突然发现他耳后还在流血,这才提醒他再次作了处理。

2005年5月上旬,房县万峪乡遭遇洪灾刚刚过去,陈吉炎就与袁正洪一行4人乘双排座卡车前往万峪乡收集验方,采集中草药标本。当天中午12时许,行经土城镇至房县城的途中,当车刚从紧贴山壁的公路驶过,山崖上一个几十吨重的岩石突然飞滚而下,轰然坠落在卡车身后。紧接着,“哗”一声闷响,泥石流顺势而下,顿时,一座泥山阻断了公路。驾驶室里的人不约而同的惊出一身冷汗。滑落的山体一旦砸中汽车,定是车毁人亡。

到了下午,他们从老人坪翻越鹰嘴山,沿路塌方塞途,汽车只能蜗牛似地在乱石堆上缓慢爬行。6个小时后,夜幕四合,伸手不见五指。此时,汽车却被长达18公里的狰狞乱石挡住了去路,课题组成员只好连滚带爬地用双手把一块块乱石移开,或将坑洼填平,汽车才得以前行。

就这样,他们一行4人,硬是用手铺平了1.5公里多长的夜路,开辟了一条便道,汽车声嘶力竭的轰鸣划破了沉寂的夜空。不知过了多久,他们迷路了。凌晨两点多钟,万峪乡政府工作人员举着火把上山才把他们接了下来。火光,在黑夜里跳动弥漫。课题组成员既紧张又激动,万分感慨涌上心头。

清晨8时许,课题组成员顾不上连夜的劳累,又继续寻访距乡镇府2.5公里远的当地老中医赵大铭。从事30多年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赵大铭,学习继承

了其曾祖父的医术,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光阴荏苒,春去秋来。课题组成员踏遍青山,风餐露宿的感人场面历历在目,令人难忘;他们寻访武当道人和收集民间医药验方的真实镜头,感动了乡间名医,也感动了深山老药农。

房县门古寺镇卫生院主治医师王振武,14岁时跟随祖父学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之处。当听说课题组成员翻山越岭前来寻访,感动之余,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古医书捐赠了出来;房县桥上乡年近八旬的老药农张国玺,带领他们冒雨穿越神农架北坡采集稀有名贵中草药辽细辛;2005年6月,家住六堰社区滨河新村的退休林业老专家曹志雄、龙祥生夫妇,也把自己历经10多年潜心研究主编的《十堰药用植物》、《十堰植物》、《十堰植物方名录》三本书捐赠给课题组,以支持医药教学和《中国武当中草药志》课题研究。特别是曹志雄,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坚持为志书撰写“武当医药歌谣”,将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医药经验,以歌谣的形式无偿奉献给社会,无怨无悔;2007年,课题组成员还针对武当山道教医药秘方八宝紫金锭进行深入系统的药理研究,小鼠试验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题组采集到的5000多份中草药标本,从采集到压制整理,从消毒固定再到分类鉴定,陈吉炎和他的同事们该要付出多少辛劳啊!无论哪一次采药,几乎都需要起早贪黑,白天采药,夜晚不顾疲劳地压制标本。因为具有草质叶的中草药植物标本,如果当天不展平吸干,叶片次日就会卷曲或根部出现腐烂。因此,无论熬到深夜何时,他们都会精心地用草纸对标本进行压制。次日清晨6点多钟,又开始了新的采药行动。

第二天的工作量比前一天的工作量更大,不仅要压制完成当天的标本,还要整理前一天的标本,更换新纸。日复一日,工作量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每天无论多么疲惫,都定要完成程序性的所有工作,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钟才休息,这几乎已成为铁定的惯例。

为减少采药成本,他们住在简陋的农家小院,携带干粮,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从无怨言;面对翻山越岭、历尽艰辛采集到的药材标本,他们忘记了一路辛劳,全然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如今,在武当中医药研究所已经分类鉴定陈列的3000多份和正在鉴定分类的2000多份中草药标本,就是他们的心血凝聚而成的丰硕成果。

每当夜幕降临,武当中医药研究所内灯光通明。课题组成员为完成这部大型书稿的编写任务,翻阅大量书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中国中医科学院胡世林教授,和湖北中医学院詹亚华教授,也在百忙之中审阅全书。

2005年秋冬时节,为了提高《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的质量,陈吉炎与袁正洪一道前往北京征求业内专家意见。为节约经费,二人住宿在20元一晚的地下室。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和许多十堰籍在京老乡无不为之感动,纷纷热心地为志书的出版提供支持和帮助。

课题组负责人陈吉炎教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志书编撰工作之中。他每天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多年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

2006年,陈吉炎的妻子突发急性阑尾炎,须住院手术,独生子在武汉上班一时无法赶回来。当妻子最需要家人陪伴照顾的时候,陈吉炎却远在苍莽大山之中披荆斩棘采摘中草药。出山归家后,他望着妻子苍白的脸,满怀歉意地说:“手术成功,我也就放心了。我手头上还有工作,科室的同志们都还等着我,你辛苦了,忙完了我一定回来陪你。”

2007年元月,为了赶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题片,55岁的他,竞创下连续工作44个小时不休息的新纪录。

徐悲鸿的弟子、著名画家和书法家马萧萧,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陕南分社随军记者肖岛泉,欣然为该书题词祝贺。时年(2005年)96岁高龄的中国著名书法家谢冰岩,不顾年老体迈,亦欣然为该书题写书名。

《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的编纂,受到我国中医药学一些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中医药学专家程莘农教授为该书写序,称该书“贯通古今,融会中西,宏微兼备,详略有致,图文并茂,使用方便”;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教授为该书题词,夸赞“挖掘武当山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国中医科学院胡世林教授为该书作序,称该书“为华夏医药增辉,为武当道教扬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委员会专家杨思澍研究员也题词致贺,称赞该志书与其它药志相比,有其独特的创新点,是一项“让武当医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武当医药文化珍宝”的伟大壮举。

上一篇:三皇炮捶攻防实战精选 下一篇:“四两拨千斤”绝非“四两拔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