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2-05-05 11:42:07

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工作;运行;作用;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经营与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能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或“克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扩张中不走样,不变味,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企业要想以质量求生存,立足于国内市场,竞争于国际市场,就必须制定正确的质量方针和适宜的质量目标. 围绕着质量目标的实现,企业就要在新产品开发的设想、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工艺水平的提高、人员能力的培养、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分配与落实、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 这些管理活动就是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企业建立、完善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主要文件,它们在企业内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法律性,既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准则,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质量标准文件.

不少企业的实践证明,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中,应用标准化的原理起到了简化、统一和优化的作用. 使体系文件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之间得到有效的统一和简化.

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管理,而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是从制定标准着手的,只有加强对标准化的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只有让标准成为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才能有利于加强质量管理.它为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

二、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问题

2. 1标准的立项、编制和版权产生矛盾

水利技术标准立项主要由水利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水利企业一般很少提出标准编制项目。属于国家标准的编制计划由水利部上报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 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制计划则由水利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下达, 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均由水利部各业务司、局组织有关专家承担。因此, 水利企业对编制标准积极性不高, 水利技术标准适应不了市场经济机制的需要。

2. 2制定修订运行机制有效性差

( 1)制定修订效率低, 透明度不高。

( 2)反映市场和企业需求不够, 市场适用性差。

( 3)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2.3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

(1)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薄弱。标准化是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科学, 现有标准化人员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老化问题, 需要不断更新, 以提高业务素质,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中介机构薄弱。从我国几个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来看, 各类标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而我国水利标准化的中介机构却非常薄弱, 水利标准化机构和队伍与国内同行相比, 差距很大, 更谈不上用WTO /TBT 协议来要求标准化机构和队伍了。因此, 对我国水利标准化队伍的人员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

2.4标准化经费短缺

水利行业制定的标准, 无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 对标准化经费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编制技术标准方面, 并表现为补质, 而标准管理经费、研究经费没有着落。

三、水利标准化的建议

3.1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 水利标准化工作从指导思想、计划安排到标准的制定和批准、实施各阶段, 还存在许多与WTO /TBT协议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种标准内容不但多而全, 而且细而严; 只考虑生产水平, 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 标准制定周期长, 更新速度慢, 不能快速灵活地满足水利事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标准实施及对实施的监督不力, 标准信息化水平低。因此, 加入WTO后, 需要尽快调整和完善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体制, 以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宗旨, 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为框架, 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 完成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所规划的蓝图; 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 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3.2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方面, 在继续保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 积极探索,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解决标准化经费的管理新模式。仍以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主,加大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改革力度, 尝试采用招标方式编制水利技术标准, 探索建立水利标准编制、发行、培训和咨询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可行性, 使标准的立项、编制、、出版发行、宣传贯彻、实施及实施监督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标准体系的主体是技术标准, 体系不完善致使技术标准出现缺项、漏项, 技术标准是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 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体系建设; 而技术标准的基础及来源是科学技术和科学试验。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采用开放式研究方式, 将当前的研究体系与已颁布的标准、标准体系及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大规模、高强度地改造水利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3.3构建水利标准化管理新体制

尽快转变政府的标准化管理职能, 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经济管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于标准而言, 政府职能是保证标准化制修订机制和程序的公平公正, 而将标准逐步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来管理, 将标准的技术问题留给利益相关方去协商解决, 这样就可以避免用标准保护相关部门利益, 同时, 标准体系间的重叠、交叉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水利行业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加大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 充分发挥中间组织和标准化团体的作用, 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 使水利技术标准共享网站得到充分的利用, 将我们的标准及时准确地向全社会传播。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 使标准化工作按统一、公正和科学的程序进行。

3.4将专利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

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捆绑, 是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个单项专利技术只影响一个企业或若干企业的利益, 当这项专利上升到技术标准的高度时, 它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 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利益。将专利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 创造的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水利行业专利很多, 但反映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并不多, 应当改变这一现状。作为成功的例子,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均取得许多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并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 部分成果已纳入行业规范。应当参照这一做法, 使更多的专利和技术标准结合起来, 去争取更大的利益。

结束语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 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工具。水利工作正面临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技术标准化工作应适应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 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因而, 提高水利技术标准水平并增强水利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渭. 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2]胡恭智. 做好水利标准化基础工作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J]. 水利技术监督, 2004.

[3]田武. GB/T 19001 - 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陈明忠,刘咏峰.建立健全水利标准化体系迎接加WTO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水利, 2002.

[5]李镜.GB/T19000 -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关于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的探析 下一篇: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减少含钢量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