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5-05 11:05:21

浅析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摘要: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部分,承担着整个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整个建筑的安全有密切联系。如果基础工程中出现问题造成根基不稳,将会使建筑物失稳,不仅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还会使整个建筑倒塌。因此,要加强基础工程的施工水平,完善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字: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房屋建筑的地基是指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 整个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全部建立在地基基础之上。地基承担着建筑物整个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危起关键作用。基础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的一部分,所以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问题对房屋建筑的整个结构都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的后果严重,甚至有可能酿成重大工程事故,特别是对于那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在滑坡、地震、泥石流经常发生的高发地区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地质情况不良的区域,如:盐碱地、常年冻土层、塌陷地等,对地基基础工程采用的施工技术也要求更高。另外,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没有被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没有给予重视也导致了或多或少的基础工程问题。因此,要重视基础施工的现场条件,改进施工技术保证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设项目中首要部分,基础工程施工中主要工作包括: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基坑降水、基础施工、回填土等分项工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按照施工的顺序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工序过程:拟建建筑物平面的定位与基槽放线挖土及清底验槽及地基处理做垫层基础放线,做基础及暖气等管沟铺设墙身防潮安设室内各种管线基础及回填土。

1.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复杂性。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施工中面对的地质状况复杂。这是由于在我国国土面积上分布着多种工程地质情况,常见的地质情况有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常年永冻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等,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溶岩地质。更应注意的是我国处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叉地,这两大世界级的地震带让我国成为地震多发的国家。正是因为我国地质情况多种多样,让建筑基础施工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且给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增加了特殊施工地质下的施工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改善与发展。

2)隐蔽性。在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每一道工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衔接,前一道工序会在不同程度上被后续的工序所覆盖,因此,隐蔽性是建筑基础工程的另一个特点。正是因为基础工程具有隐蔽性,当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几乎无法弥补。这就要求在现场施工中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保证每一道工序按照图纸施工,验收达到合格水平,从而防止问题的出现。

3)多发性和严重性。这里的多发性和严重性指的房屋建筑基础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引发的后果。基础工程由于自身存在的特殊性,造成在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中时常出现质量问题,由此带来了大量的财产损失,有时还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对于整个建筑实体来说,地基基础部分承担了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一旦地基基础出现质量问题,建筑其他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地基基础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建筑发生失稳现象,严重的甚至会使建筑倒塌或是塌陷;一般情况下,地基基础问题引发的事故大部分属于突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不易于被人察觉。建筑地基基础问题危险性大,产生的后果严重,不仅带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而且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

4)困难性。房屋建筑基础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后,对事故处理工作难度很大。首先是因为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给事故处理工作操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次,地基基础发生问题后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建筑上部结构受到影响,也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困难度。

2.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的勘察

建筑基础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从而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了解地质的类型,分析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情况。首先要根据建筑物图纸结合房屋性质、结构、规模等综合判断承载力,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在满足合理性要求的情况下,均匀布置勘探点;勘探深度应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勘察工作提供的资料可以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做出评价,并帮助处理不良地质情况提供数据。

2.2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主体结构和地基的连接物,将建筑主体结构的竖向荷载力传输给地基。基础的类型各异,基础类型的选择是以地基状况和建筑物的类型为依据。独立的地基主要适用于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情况;对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标高过高的情形,采用筏形地基基础更优,这种基础有着比独立地基更加的稳定的优点,但是在造价方面却比独立地基要高。如果遇到地基承载力不足,类似于软土地基的类型,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是由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淤泥质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因此在进行土质勘察时应查清楚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土质泥沙和均匀性组成,为地基处理方案的编制提供相应参数依据。

2.3 基础土方开挖和支护

基础开挖前挖土之前要充分考虑挖土方量和回填土方量,如果现场土质可以用于回填工程,那么还要计算出预留土方的数量和弃土量。在土方堆放选择时也要认真对待,不能过近的堆放于基槽旁边,防止下雨或其他原因造成土方塌回基槽中。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较硬土质和大面积开挖采用机械,当接近槽底时需进行基地抄平。在距离基槽底部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挖掘过程中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土质良好且开挖深度不大时,可以对基槽采用无支护处理或是进行放坡处理;对于深基坑来说,为力保证基坑开挖、基础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基坑支护的方式主要包括:钢板桩、水泥土挡墙、土钉墙、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SMW工法等,逆作法的形式现在也应用广泛。

2.4 地基处理

房屋建筑基础处理方式要根据该工程所处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主要形式及其房屋功能要求、基础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物所采用基础方式、以及工程所处地区抗震裂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地基处理方式要依据已经确定地基形式进行严格的检验,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并在施工期间要做好沉降观测。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基层法、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强夯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沙石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2.5地下水的控制

当基坑挖土到达地下水位以下时,就必须要进行降水工作,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一般情况下降水方法可分为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两类。在降水过程中当遇到土质为细砂和粉砂时,容易出现流砂、管涌冒砂现象,发生流砂现象时,土壤完全丧失承载力,土边挖边冒使施工条件恶化。因此,在地下降水时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3.结论

总之,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物质量的直接保障,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4):107-108.

[2] 蔡志锋,纵岗,丁伟,赵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1):108-109.

[3] 黄光琼.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70.

上一篇:探讨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 下一篇: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