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5-05 04:43:14

一年级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数学老师,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点: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读题习惯

数学课中,读题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读题是审题的前提,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认真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和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做好铺垫。“题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读题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到之中,心到为重,让学生用心去读,并与思考同步,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

1、把题目读正确,不读破句,不添字和漏字,学会独立阅读题目。

2、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弄清题意。

3、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学生通过读题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抽象概括。有效的数学读题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刚开始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 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

如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

五、培养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赣榆县柘汪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让探索成为主导让体验丰润科学 下一篇:语文因科学散发迷人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