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水彩画多元化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2-05-05 01:00:57

当代中国水彩画多元化发展的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水彩画开始复苏,在老、中、青三代水彩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摆脱了传统水彩画的模式,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意识,明确了各自的艺术个性,开拓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冲破了水彩画“小品、轻音乐、小画种、小篇幅”的局限,功能、容量、题材、形式手法、创作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精神、地域风貌和个性风格的当代中国水彩艺术,以多元化的面貌展现于世界面前。

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时代特色

当代中国水彩画,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显示出与时代高度同步的当代性,有量的剧增,更有质的飞跃,以艺术家的浪漫与责任,用水彩的语言形式尽情地传达和歌颂着对这个时代的热爱。如苏海清的《世纪辉煌》,用象征、意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前行中的火车头,讴歌了20世纪大工业革命的辉煌,预示了祖国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陈海宁《俗物散记》的“俗物”不再是简单再现自然物象,而是将其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以此追求物我共化的时代精神;关维兴的《乡情》、黄增炎的《同心协力》、王绍波的《渔歌》,画面上都充溢着劳动者激昂的生机与活力,凸现着这个时代创造与前进的脉搏。

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地域风貌

从我国近二十年的历届水彩画大展和“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由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的不同,我国各地区的水彩画艺术也已经相应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区风格,有以刘亚平、柳毅、平龙等为代表的自由纵横、刻意求新的海派水彩画;水彩人才辈出、富有江南风韵的江苏水彩;开拓进取的浙江水彩画群体;北京水彩画异军突起;湖北江汉水彩画派异彩纷呈;钟情于反映三湘四水风情的湖南水彩画;大胆探索、厚重磅礴的广东水彩;东北水彩则倡导写实、淳朴坚实;巴蜀水彩不忘表现东方诗境创造中国意象以及反映齐鲁风采的山东水彩画群体等。

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精神

不同的地域风貌,五千年的文明却在其之上铸就了相同的民族精神,中国的水彩艺术家们在学习和吸收西方水彩绘画精华的同时,又不忘借鉴和融入那早已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于是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到了交界点,在传统艺术理念、审美取向、表现技巧的传承与变革中达成交融,创造出富有民族精神的当代中国水彩画,也正如教育家吴琬先生所预言的那样:“以中国绘画技法――笔墨去做养料,去配置水彩的新技法,而更兼以西洋现代造型,其成就总会可观的。” 阳太阳先生的作品,就充分运用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线条,水色交融,富于浓郁的中国情趣与诗境,画外有画,空灵悠远;张克让先生的钢笔水彩《古运河畔》,运用线条与黑白的穿插,水色交融灵动,画面意境优美;黄铁山先生的《洞庭渔光曲》情调轻柔舒缓,流淌着浅唱低吟的旋律,在空间意识上反映着东方人的美学准则,强调了一种虚境;张英洪先生的《百合》等写意抒情作品,着眼于内赋的精神气韵,追求一种和谐律动的情趣,超越世俗的格调,映射出饱满的中国文化精神取向。

当代中国水彩画多元的个性风格与表现形式

创作意识和审美理念的更新,技理语言和综合媒材的不断发展,个性风格与表现形式也随之被赋予空前的多样化,如写实的表现形式就有陶世虎、陈勇劲等人的超写实主义水彩画,画面透明轻快却又精致入微,丝毫不见笔触;黄铁山、朱辉、李水成等人的具象写实水彩画,画面色彩温润雅致,造型真实却又笔触水痕可见;刘寿祥的装饰写实水彩画,统一和谐,丰满厚重而又富于装饰构成趣味等。意从象来,意寓于象,象从意出,象表达意,是写意水彩画的最好概括,例如陈少平的风景画《夕照图》来自实景,却又不固于实景,而是用洒脱、豪放的笔触,表现出景物的意蕴,创造出“以情胜景”的意境;雷洪的《蓝色意象静物》、《红色意象果实》等作品就是用东方意象艺术精神和造型规律,把东方色彩的情感因素和西方色彩原理的运用相结合,自创一格,是写意水彩中的佼佼者;而樊惠刚的水彩画,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抽象作品,通过点、线、面、色彩的构成以及画面的技理语言等来体现不同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北京的青年水彩画家钟铃,也创作了一系列的水彩抽象作品,他们都对我国刚开始不久的抽象水彩画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当代中国水彩画对传统水彩画的突破

不得不提的是广东的水彩画家黄增炎与湖南的水彩画家坎勒,他们的水彩画彻底打破了传统水彩画水色交融、透明流畅、轻松明丽等特点,而追求一种厚重感与力度感,并获得了成功。为了达到他追求的坚实雄厚,深沉博大的效果,黄增炎使用油画刷甚至油漆刷,粗刷细写;同时又在纸上刷涂料,改变了纸面的质地,不再吸水,但结实耐磨,便于清洗;他还在颜料里调入一些辅助材料如蛋黄或其它橡胶剂等,经过这样的一番彻底的革命,他的画面效果达到了他的追求――与传统水彩画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如他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的作品《同心协力》,人物造型尽其所能的简洁沉稳,如磐石般结实,给人以汉代雕塑般坚实雄厚、雄宏博大、浑然一体的感觉,人物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既保持了自然形态美,又明确表达了创作意图,受到众评委的一致好评。坎勒则放弃使用传统的水彩纸改而在玻璃卡纸上作画。玻璃卡纸与传统水彩纸不同,纸面十分光滑且不吸水,颜色在玻璃卡纸上因不能渗透散开,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珠,干后留下斑斑点点的水渍。他就是利用这种美妙而斑驳的肌理效果,加上自己一些独特制作手段来进行创作,在审美特征上追求厚重感、力度感、堆积感所形成的语言张力和作品强有力的构成感合成为宏阔的空间意象,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使人耳目一新。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的水彩画作品《来自森林的报告》就是用这种技法完成,并获得了银奖。

纵观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多元化面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水彩的明天将更美好!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上一篇:全球艺术市场行情&数字 下一篇:基于任务分解的工业设计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