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时间:2022-05-04 11:45:37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进行探究。方法: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并将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治疗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中时,其不仅护理方法简单易行,且疗效比单纯西医治疗与护理显著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西医;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被称作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病变及小血管炎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经典型的GBS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男女比例为24:12,年龄在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62)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入院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渐行性吞咽困难,活动受限等症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者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维生素B1、B12,抗生素,神经营养剂以及支持疗法。对5例并发呼吸肌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护理方法

西医护理:⑴心理护理。为避免患者因疾病而产生恐惧、消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并通过耐心、细心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了解治疗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⑵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多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并针对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⑶给氧护理。对患者用呼吸机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治疗,并使患者的血氧保持在98%以上,氧浓度控制在45%,同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⑷病情监测。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告知医生,以便于及时进行处理;⑸恢复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性肢体功能锻炼和自主呼吸功能恢复锻炼。

中医辩证护理:在中医辩证中,依据《素问·太阳阳明论》的辩证观点,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中医“痿证”,遣方用药、选穴补泻、推拿及食疗进行治疗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复原[1]。因此本院根据患者病症的具体情况,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针灸、推拿及食疗护理。

⑴针灸。①按患者病变部位取穴,上肢病变者取曲池、肩髃、合谷、外关等穴;下肢病变者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等穴;急性期以泻法针灸,恢复期以平补平泻法或补法针灸;每次15—30min。②按神经解剖取大椎穴、会阳穴、华佗夹脊穴、丰隆透腓骨与胫骨间、四凑透尺骨与桡骨间,每穴旋转100次,不留针。③按症状表现,面神经麻痹取翳风、牵正、地仓、四白穴;脑神经受累取穴风池、风府、完骨、廉泉、增音、人迎、迎香、印堂、合谷、天突等;运动障碍取手三里、曲池、合谷、中渚、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足临泣;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15—30min。以上针灸护理均是1次/日,10次/疗程。

⑵推拿。拿捏手三里、合谷、伏兔部肌筯,点压曲池、足三里、环跳等穴,并以深透为主进行推拿。

⑶食疗。薏苡仁、去皮大麦60g,土茯苓90g,煎煮为粥,去土茯苓服用。

1.3评定标准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以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情况[2]。

2.结果

本院通过对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对症治疗,并辅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后,治疗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无效例数,总有效率为100%,且在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作为一种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初期症状常以四肢对称性肢体无力为主,一些患者还会有麻木、烧灼、刺痛等不适感。渐渐可发展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颅神经症状等[3]。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时,一般均给予患者抗生素、免疫球蛋白、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并辅以呼吸治疗。为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治疗同时也需加强护理,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关节挛缩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由于病情凶险,恢复较慢,且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临床上针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防止患者肌肉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最好能对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及食疗的护理。

根据中医辩证的观点,将格林巴利患者分为痹证及半身不遂两类。痹证患者常因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使肌体废用最终致其肌肉萎缩;半身不遂患者多见于一侧肢体不用,而痿证为四肢不用,且多见于双下肢不用者。因此,在对症治疗与西医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护理,对预防患者废用性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也十分有效。另外,据栾燕芬、张玉萍[4]等人辩证,此病病因多为湿热阻络,且患者多有发热口渴、小便短赤的现象,所以给予中医食疗护理,可很好地帮助患者胃肠道消化,从而促进治疗效果。

本院就针对近年来收治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这与龙丹慧[5]、姚心凌[6]等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的研究相符;其临床疗效也比吴晋艳[7]等人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护理的效果明显;并且,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促进疗效的同时,治疗与护理方法也比赖芳芳[8]等人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的方法简单。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表明了在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中时,其不仅护理方法简单易行,且疗效比单纯西医治疗与护理显著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莉霞.4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27):246-247.

[2]张建东.1例重型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1(1):415-416.

[3]何小朋.1例中西医结合救护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J].当代医学,2012,26(7):234-235.

[4]栾燕芬,张玉萍.格林巴利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9):344.

[5]龙丹慧.中西医结合护理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0(10):123-124.

[6]姚心凌.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700.

[7]吴晋艳.护理干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出现呼吸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6):138-139.

[8]赖芳芳.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972-973.

上一篇: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护理的研究 下一篇: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