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价

时间:2022-05-04 11:44:14

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55例患者,经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9.09%;治疗组55例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雷贝拉唑;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药物仍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1]。为了探讨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13~72岁,平均44.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反酸、暖气、呕血、黑便等临床表现;经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4例,胃溃疡42例,复合性溃疡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4周内均未使用任何抑酸药物,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循环,恢复胃肠运动功能;积极预防感染;支持疗法,肌注维生素K1,出血量大或重度贫血者予输新鲜血。治疗期间检测血压、脉搏、血红蛋白、肾功能及大便情况,密切关注电解质及生化指标。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次,2次/d,连续3~5 d。治疗组55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日本卫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2次/d,连续3~5 d。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24h内止血;有效:72h内止血;无效:72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出血停止判断标准:心率、脉搏、血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肠鸣音不再亢进;胃管抽吸液的颜色由血性变清;隐血试验转阴;血尿素氮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对照组55例患者,经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9.09%;治疗组55例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3]。目前,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加压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立止血是为临床基层医院所广泛应用的,且有实质性的治疗效果[4]。本组资料中,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是由于消化道溃疡导致的出血。以往采用的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总有效率为69.09%。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中的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其抑制作用强且持久,可使胃内达到完全无酸的状态[5]。而且,雷贝拉唑能迅速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维持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更有效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马驰骋,李振作.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16(5):380―382.

[3] 延海,刘志国,陈洪芳.160例不同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17-8.

[4] 健康,杨冬英.吴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158例报告)[J].江西医药,2010;45(4):335-6.

[5] 吴君.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内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62-63.

作者简介:闵万苍,男,(1971-),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科

上一篇:氨溴索在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临床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