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时间:2022-05-04 11:06:27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内容摘要: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本文针对岩土工程主要勘察的对象--地质层做了比较深入的问题分析和探讨,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技术体制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运用各种勘察技术手段有效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及要求,分析场地内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论证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提出正确的岩土工程评价和相应对策,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主要是地面以下的地质体,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查。大多数岩土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且受力状态复杂,岩土工程类型及其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繁多,尤其是在复杂条件下场地自然条件的多变性,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多种多样,其勘探工作的实施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低价承接勘察业务,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导致勘察质量和技术进步有停滞不前的趋势。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准确、合理、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任务,认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有:1、界面划分问题: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4、综合能力问题:部分勘察技术人员对勘察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不够强,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5、技术素质问题:勘察技术人员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能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难题。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要解决上述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各种勘察手段的综合应用和思维的多样性,提高勘察精度,全面反映勘察场地各种地质体的形态、界面、物理力学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2、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3、加强岩土测试和各种原位测试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使用施工检测和监测技术,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参数的可靠性。

4、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工作。这首先是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5、重视地质钻探的过程控制。岩土工程勘探中的地质钻探仍是目前最主要、最有效的勘察手段之一,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岩体、地层条件和取样、测试要求对钻孔进行设计控制,以达到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岩土工程勘探工作是在现场踏勘、收集勘探区地质资料,明确拟建工程的结构、类型、基础埋深、基本荷载情况等的基础上,编写勘察大纲,制定勘探工作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勘探区地层了解不详、建筑物结构、功能等情况的不明确,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勘探点间距

实际工作中,勘探人员虽严格按原定大纲执行,但因现场编录人员的不仔细,不能做到随机应变,造成在内业资料整理中发现相邻两勘探点地层变化很大,甚至相差悬殊的情况。另外,在对勘探区岩土特性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按某个地基等级进行勘探,在室内对所采集的岩土试样进行分析时,发现如盐渍土、湿陷性土等特殊性岩土,使地基等级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点间距的不合理。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2、勘探点深度

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可满足要求,在工程地质条件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区可适当减小深度,而多层框架结构商场,高度较大的地下室,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尤其在细土平原区可能存在软土层的情况下,15m深度不能满足要求。相反,在有丰富经验的碎石地区,对2、3层一般建筑物,也盲目地勘探15m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量测要求应各勘探点同时进行,量测时间须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完成24h后进行,量测时需考虑周围地下水的开采情况,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精度要求为±2cm。但实际施工中,对钻孔(探井)中水位的量测,终孔即测,也不考虑附近有无抽水井及地下水溢出的陡壁等,以致所量测的地下水位极为不准,甚至给工程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4、试样采取

试样采集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原状样高度不够,数量不足或密封不到位,造成土中含水量散失,有时用于颗分或土盐化学分析的碎石土试样,采集时因从井壁敲刻接收不好,造成多为大颗粒,影响对实际级配的定性或土盐化学分析的准确性。采取地下水试样时,钻孔才终孔即采取,尤其是采用冲洗液或泥浆护钻进的钻孔,其水样成份根本就无法代表地下水的真实成份。

四、结语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措施的分析,了解到岩土工程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并且相对复杂。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任务是查明情况,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则,并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学习和总结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更好地为工程建设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俊泉.浅谈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措施[J].广东科技,2007

[2]常金铭.岩土工程勘探工作重点[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东乐.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上一篇:探究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