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园林设计中植物色彩的搭配

时间:2022-10-19 05:23:23

谈园林设计中植物色彩的搭配

【摘要】:以植物为设计素材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是园林规划设计所特有的,是因为植物丰富的色彩及其多样化的配置。本文主要介绍色彩对人的心理感知,植物景观色彩的设计原则,植物色彩搭配的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心理感知设计原则色彩搭配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东西方园林历史悠久,植物作为造园的四大要素之一,它的观赏形式的演变也一直跟随着各地的文化艺术不断地发展。到近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生态意识的增强,植物景观设计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植物景观设计色彩的应用就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要想提高园林景观的质量,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环。2、色彩对人的心理感知

2.1 色彩的温度感

在标准色中,红、橙、黄3种颜色能使人们联想起阳光火光的颜色,因此具有温暖的感觉,称之为暖色系。而蓝色和青色是冷色系,特别是容易联想起夜色阴影更增加了其冷的感觉。而绿色则是介于冷暖之间的颜色,故其温度感适中,是中性色。

2.2 色彩的重量感

不同色相的重量感是由色相间亮度差异而定的,亮度强的色相重量感轻,反之则重。例如青色比黄色要重,而白色的重量感比灰色要轻,同一色相中,明色重量感略轻,暗色重量感重,色彩的重量感在园林建筑中有很大影响。

2.3 色彩的距离感

一般暖色系的色相在色彩距离上有向前凑近的感觉,而冷色系的色相有避退及远离的感觉,6种标准色的距离感由远至近的顺序是紫青绿红橙黄。在实际园林应用中,作为背景的景观色彩。为了加强其景深效果,应选用冷色系色相的植物。

2.4 色彩的面积感

一般橙色系色相,主观上给人一种扩大的面积感,青色系的色相则给人一种收缩的面积感,另外,亮度高的色相面积感大,而亮度弱的色相面积感小,同一色相,饱和的较不饱和的面积感大。

3、植物景观色彩的设计原则

3.1 整体和谐原则

美感是建立在协调的基础上的,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只有运用各种色相协调配置, 方能产生美的效果。在植物配色时,颜色过于繁多,缺少统一,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序、支离破碎。同样,过于统一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必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进行植物造景。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统一的优美景观,才能使游者流连忘返。

3.2绿色为主基调原则

任何季节, 植物都不会缺乏绿色, 在植物色彩中绿是绝对的主角。虽然由于季节和光线的原因, 植物的绿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 但这些绿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小差距, 当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时, 存在一种因为微差而产生的调和效果。不同颜色的植物对于光线所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 对于不同地方所处的光与影的不同, 植物配置的时候不仅要想到颜色搭配的问题, 还应考虑到光线对植物搭配的影响。影响植物色彩的原因, 如季节的变化,春天的绿色偏淡, 色彩在夏天则被加强, 秋天暖色渐渐成为了支配色, 相对来说冬季比较缺乏色彩, 以白色为主,这就是注意季节变化要相应作出调整。故绿色是设计中的基调,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重点把握。

3.3 色块的配置原则

在现代城市景观中,以色块、色带等形式营造图案造型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别实用。这种表现方法,既可表现色彩的明,以强调色彩构图之美,又体现了当代城市的快节奏感。在运用色块造景时,要考虑色块的大小和颜色的搭配。色块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一般淡的适合大面积的色块,色彩鲜艳的适合小色块。

4、植物色彩的搭配应用

4.1 园林植物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既受来自于主观的影响,又到来自客观自然因素的限制。想要总结一成不变的规律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但不管有多大的限制因素,色彩设计最终要达到整体色彩统一协调,获得视觉上的美感的目的。在总结植物色彩应用的基本规律后,同时还要注重以下两点:(l)重视植物景观色彩的常住性与变化性的逻辑"植物色彩经常不变的特性称为常住性,如松柏树及常绿阔叶树中的油松、广玉兰等"还有些植物彩色叶至少在生长季内始终不变的"另外一些植物一年2至3次变化色彩(包括花色与叶色的变化),这种特性称变化性"其中有自然变色,即生长季内自行变换色彩,如秋色叶、花灌木之类,还有人为的变色,即人工花坛换花、盆花更换等"常住性与变化性的游人心理也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色彩应用的重要因素,人们的视觉职能可以达到两个方面:一是形象,二是色彩,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色彩能够表现出感情,则完全靠人的联想"联想是记忆活动的基础,又是记忆的表现"用以上一系列论点来分析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色彩,可以说通过视觉先明确欣赏的形象是植物,再受到色彩的认知,从而激发起各种各样的个人联想"同时还会发生由视觉转化为听觉的联觉,如色彩的韵律感和喧闹感,引发游人审美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也就是园林内必须有新鲜独特的欣赏对象,即使是一年一度的重复,同样会激起强烈的反响,取得变化性的最佳途径是采用色彩丰富的植物。

4.2 不管是绿色作为支配色还是其它色彩作为支配色,在研究色彩的组合时,应该尽可能的从大面积和大单元来考虑。例如当一块场地以绿色为基调色时,那我们可以先考虑使中间道路的颜色和绿色取得调和,再逐步深化其它景观元素的色彩以取得对比和调和。接着还要深入刻画不同深浅的绿色是否有对比,整体是否调和,是否还要加入其它的花卉颜色,铺地的颜色是否丰富,整体是否有冷暖色,面积是否合适,明度和彩度是否符合场地气氛。

5、结束语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变化,未来的景观色彩将更趋向个性化、多元化。此外,将来的景观色彩应该更加注重色彩、生理、心理方面的属性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其设计也更加人性化。总之,设计师应该利用既有的审美原则和色彩应用规律,又跳出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创作出新颖的园林植物景观环境色彩。我们还可以从古典园林和已经建成的优秀景观作品中提炼出各种诸如幽雅的、热烈的、冷静的、质朴的、民俗的、宗教的色彩。在我们不懈地研究与发现中,人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园林植物景观之美。

【参考文献】

[1]《植物景观设计》陈月华等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设计色彩学》张宪容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植物景观艺术设计》陈少亭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关于土建施工质量问题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变电站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