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4 05:42:00

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保证经营管理活动高效率地进行,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管理活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方法、措施与程序。内部控制活动是所有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并一直认为是管理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与管理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产物资状况,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可能导致信息的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

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制定控制程序和标准,并使之成文化,让员工都了解相关的控制。而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宣传。

虽然建立了但很不健全,如较重视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经济往来中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无法实行等等。

虽然制定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不执行、不落实,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制约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实践中,或企业领导自身不注重遵守有关控制规定,或对员工的违规情况一味宽容,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频频使用例外原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导致控制制度失效。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有的单位连必要的账都没有,或设立多本账,直接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虚假业务资料进行核算,人为捏造、篡改会计数据,乱挤乱摊成本,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账务处理极度混乱;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使得员工相互勾结;有的单位很少进行财产清查,账实不符,大量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三、产权关系不明

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企业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企业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四、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甚至有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实际上与财务部门重合;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五、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

经营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没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再者,企业员工素质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了,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原因之一。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及时、准确和真实,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体系等制度安排的基础。从内部控制角度而言,法人治理结构中应当有独立权威的决策层、被合理授权的执行层和健全有力的监督层。完善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上应当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完善决策机制。在董事会中提高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在组织结构上健全监控体系,设立内部审计、稽核等专门的监督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监督权,建立覆盖各环节的控制系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监督和制约,可以防止控股股东或关键人控制的现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2.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内部控制政策、程序的制定、执行产生影响等各种因素的总和。控制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实现程度,对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起主导性作用。因此,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诸要素之间,居基础性地位。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职工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等。建立了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管理当局不重视或为了自身利益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即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支持,也将会失效。因此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至关重要。

3.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位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最后,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这个账务处理的过程,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产物资状况,同时也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化。

4.树立全员性的内部控制意识

制定了规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只能说是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发展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确定了一个考核的基本框架,但制度运行状况的好坏及其能够起到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行制度的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人员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负有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的责任。因此,确立全员性的内部控制意识,使企业内部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环节工作效果都有意识地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比较,并自觉地按内部控制制度地要求来修正自己地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并达成预期效果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规范。

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被切实、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其职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企业进行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当局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使成员能自觉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外报告,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内部控制报告中,管理当局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作出评估,并表明其对账务报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无重大不利影响,这实际是表明了管理当局的一种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黄景尧: 《关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财会月刊》 2003.6.

[2]邓丽萍: 《试论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2005.5.

[3]郭华平: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光明日报》 2005.6.

[4]彭晶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冶金财会》 2005.8.

上一篇:投资银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下一篇:“大非”减持的动机及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