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时间:2022-05-04 04:35:51

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54-01

儿科疾病季节性强,周转快,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儿科护理对象除了患儿,更多涉及到的是患儿的家长,患儿处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因此,儿科开展健康教育,与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掌握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 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存在因素的影响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长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静脉治疗耗时多,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患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用药复杂,用药量小,输液速度要求严格。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另外,儿科疾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儿科急危重症患儿多,难以把握教育时机。

1.2 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患儿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患儿自制能力差,使健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的影响 患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家长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家长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独生子女多,一个患儿3~4名陪护轮流换班,他们共同了解的是患儿的生活习惯,而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缺乏连贯性的认识,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陪护人员知识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传播和实施。

1.4 护士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知识的学习,毕业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士既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也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

2 对策

2.1 根据各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征,按需宣教,适时宣教 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期患儿,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患儿,多表扬、讲道理;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主要用药及注意事项、管床医生、护士、安全防护等。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2 针对疾病特点,健康教育个性化 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改变住院家庭的“生命方程式”,即:未知的恐惧=紧张=疼痛,减少因疾病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感。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儿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

2.3 根据陪护人员文化素质的不同,交流沟通艺术化 面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性格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家长,我们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基本步骤,重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按需反复宣教。包括疾病的症状特点、饮食、用药原则、输液部位的保护、大小便标本的留取方法等。通过病区宣传栏、宣传画板、电视等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科普宣传,同时现场示范或纠正。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择优心理很强,因此在给婴幼儿输液或抽血时,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年轻护士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如第一次未成功,就应主动邀请病房中技术熟练的高年资护士帮忙完成,满足患儿家属的择优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2.4 运用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在健康知识、护理程序知识的运用方面,护士学历不同,其对知识的运用也不同,因此必须对护士进行培训。(1)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儿科护士既要具备同感心,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感心是指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它是沟通和心理辅导技巧中最重要的—个环节[2]。健康教育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和医学知识传递的过程,护士必须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简单化的传输给患儿,使患儿自觉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护理的独特职能就是帮助患者在体力、精神、知识等方面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而护理工作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促进这一独特职能得到发挥的有效方式[3]。(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及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册,由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逐一对每种疾病进行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现场示范。根据护士存在的问题定时组织病例讨论、护理查房,由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一起对每位患儿进行护理查房和健康指导,帮助护士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参与其他科组织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2.5 改善住院环境,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 儿科病房的管理应该以最大限度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为根本,在为他们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患儿有一个健康、愉快的治疗休养环境。根据儿童活泼的天性和喜欢色彩的特点,护士着装为粉红色,窗帘为蓝色卡通画,被服为粉色卡通画,病房的墙上挂一些患儿喜欢的动物饰物等,以消除患儿的不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亲近感。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张胡,高德彰,吴光煜.患者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2]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技巧一同感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

[3]柳乌桃.把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中.当代护士,2006,(1):78.79.

上一篇:面对女儿 妈妈心思重 下一篇:为什么非得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