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 为自己减压

时间:2022-05-04 04:25:42

班主任 为自己减压

摘 要:有人说,班主任是个小校长,这话不无道理。校长出差几天,学校往往照常无事,但班主任请假两天,班级说不定就会群龙无首,麻烦不断。班主任是学校的顶梁柱,对学校的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更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向导。

关键字:教育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86-01

班主任的作用之大,工作量之繁重,是有目共睹的,不容置疑的。但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往往会使班主任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心理障碍及亚健康状态。如何避免心理问题?要学会自我保健和调节。我从事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感其中的酸甜苦辣,在此要呼吁各级部门尽量为班主任减压,同时更希望班主任学会自己减压。

一、学会“睁只眼,闭只眼”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推崇“师道尊严”,倡导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慈母严父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师”被赋予神圣的光环,成为真理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威。我们老师也自然地具有教育者、管理者、成年人、长辈和知识拥有者等多种身份,始终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优势地位。时至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号召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然而这之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潜滋暗长,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往往更容易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就容易倾向于事无巨细,一竿子到底,更有诸多班主任主张从小事抓起,才更能有震慑力,不是说以小见大吗?所以班主任一见风吹草动,就会浑身紧张。

比如,我们的班主任常常就是下课也目光如炬,随时提防学生犯错,一旦有状况发生,必到场解决。是否有这个必要?是人都可能犯错,我们首先应区分这错是原则性的,还是非原则性的,非原则性的错误是学习生活中的正常现象。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令人尊敬。但我们有不少班主任却如园丁一样,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给学生“修枝”、“造型”,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限制着学生的发展空间,制约着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违背了差异性原则。我们要相信人无全才,但人人可成才,我们更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否则,最终你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人才恰恰是高分低能、名副其实的蠢材。斯宾塞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刚柔并济”,“张弛有度”,班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或一些个性鲜明的学生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也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用好角色技巧

在不同的对象面前,在不同的活动情景中,班主任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除了和自己的学生朝夕相处之外,还要常同学校的领导、同事交往,也要同学生的家长和社会各界沟通、联系。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对于自己的心理影响很大。正确地对待别人是老师心理保健和调适的重要内容和策略。唯此,才能为自己的心灵带来愉悦。

在学校里,科任老师对任教班级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习惯于向班主任反映和汇报,在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风建设等方面如果遇到问题与困难,也都希望班主任给予支持和解决。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形成一种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关系。班主任特别要避免“文人相轻”,要学会尊重科任老师,要虚心地学习科任老师的长处,真诚地为科任老师的进步和成功而高兴,绝不有意地贬低科任老师。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科任老师的非议,因为对于事和人的评价不一,本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即使别人有意为难,也不是气恼、烦躁就能解决得了的,智谋的忍让是良好修养的表现出。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家长可能会对班主任的能力产生怀疑,有时无端挑剔,甚至莫名指责,这时如果班主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双方矛盾激化就是必然的事,班主任的身心受到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辅导者要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世界,应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试想: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他们面对自己的子女束手无策时,也很苦恼,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在班主任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班主任不是神医,家长的希望破灭后,他们往往会迁怒于班主任。将心比心,班主任就不会多与这些家长计较了。

三、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知识经济的年代,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班级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名誉、地位乃至经济收入,难免班主任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都十分重视。对竞赛,许多班主任大有志在必得之势,赢了喜形于色;输了,就提不起精神,有的还会大发雷霆,批评或训斥学生,甚至长时间闷闷不乐。其实,比赛也好,班级活动也好,都应抱着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比赛总是残酷的,问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哪有只赢不输的呢?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一文中写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然坚持跑到终点的竞技者,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的脊梁”。他尽提出的“尽跑、尽跑”,也的确是精辟之至。平时所说的“重在参与”也应该是这个道理,重在参与者,关键是参与者到准备的过程、比赛的过程中。那两个“尽跑、尽跑”,如果没做到,就另当别论了;但如果是做到了,那么,输了也只不过证明技不如人而已,以后继续努力就是。不是有句“知不足而后进”吗?有一哲人说过:“人生的价值在于它的过程,而非终点。”承认自己输了,再好好总结总结,下一次再来,让学生懂得了参与的目的及在其中有所感受和体验,这才是最大的赢家。

班主任的脸色,班主任的举止,班主任的工作、生活状态,都可以折射出时代的气息。21世纪中华民族需要健康的洋溢生命活力的、充满创新精神的亮丽形象。减轻班主任的压力,维护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它需要社会、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班主任自己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努力为自己减压。(第五届中国班主任大会优秀论文评比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征评活动)

上一篇:例谈低年级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启蒙教育 下一篇:校园暴力与学生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