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5-04 02:47:5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在相同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葛根素;缺血性心脏病;复方丹参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29-01

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中药制剂,他对冠状动脉病引起的各种早搏,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闷、心悸乏力、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肌保护,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为了证实它的疗效及在临床上应用有无毒副作用,我们对2000年1月~2003年1月间收住院观察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50例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2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类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葛根素(治疗组)130人,其中男78人,女52人,年龄40~80岁。复方丹参(对照组)120人,其中男76人,女44人,年龄40~80岁。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500ml加葛根素500~1000mg静脉滴注(陕西省安康市制药厂生产,规格2ml(100mg),3h内滴完,疗程7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液500ml加复方丹参针10支静脉滴注,3h内滴完,疗程7d。

1.3 疗效判定:标准按1997年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1.4 观察方法:每天给药前及结束测心率、血压,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每两天查1次心电图,疗程开始及结束查肝功、肾功、三大常规、血糖、血脂、出凝血时间。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两组7d后有效率比较,详见表1。

2.3 临床症状: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后, 患者胸闷、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好转。心律失常患者早搏次数明显减少,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保护作用明显,心绞痛患者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心电图S- T段压低及T波倒置治疗后大多有不同程度好转。

2.4 化验:葛根素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治疗前后查肝功、肾功、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糖、血脂均无明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副作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1000mg/d,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症状,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效应,受体阻滞剂的效应,改变心肌细胞自律性、减弱O相去机化幅度及速率、延长不应期的效应。它兼有类似钙通道阻滞剂及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无钙通道阻滞剂扩血管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及钠水潴留的副作用,亦无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1]。葛根素缓解心绞痛的机理是降(接27页)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此外还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及缓和等作用[2]。所以,葛根素治疗组用药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下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硝酸盐制剂用量减少,心电图ST段压低及T波倒置不同程度好转。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好转,部分患者心功能亦有不同程度改善,因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存在受体功能亢进,儿茶酚胺浓度增高,患者伴有心率增快的早搏,葛根素治疗后都有所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滴葛根素可以起到限制心肌梗死的扩张,改善缺血区血流,减少或阻断细胞膜慢通道的开放,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从临床观察早期应用效果明显。有关剂量选择问题,对于一些血压偏低,心率较慢者应从500mg/日的剂量起步,然后根据对药物的反应逐渐增加至适当剂量。对于一些血容量不足患者应补足血容量后再用药,以免加重心肌缺血。有部分病人对葛根素不敏感,患者均有重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存在,患者症状较重,单用葛根素疗效不佳,必须加用肝素、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复方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粘度、降血脂的作用,也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葛根素与复方丹参相比作用更突出,主要表现在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及改善心肌缺血三个方面,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葛根素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梁红霞报告显示: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0%,对心电图缺血性ST-T段总有效率达86%[3],与本研究基本相同。通过临床应用,证明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的新品种,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上有值得普及的价值。

上一篇: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防治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比较加替沙星和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