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探究

时间:2022-05-04 02:11:53

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探究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国际国内现代学徒制现状的介绍,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总结出现代学徒制下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学籍管理 高职教育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1.现代学徒制在国际上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学徒制”最早起源于德国,是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配套的国家制度、教育制度模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借鉴和学习,学徒制教育得到了不断创新。

现代学徒制在各国的表现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英国的“三明治”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在工厂实习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学习,交替进行。第二种是澳大利亚的模式。即安排学生80%时间在工厂实习,20%在学校学习,课程设置是实用性和专业性结合并重,教学内容是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三种是瑞典的“三元制”。即学生一周有1-2天在学校接受通识课程和专业理论学习,另3-4天在企业实习,而且每学期安排1-2周到行业培训中心学习专业的跨行业课程,这样的话,行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让学徒从单个的企业跨进了行业,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2.现代学徒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国内“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要求职业学校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同时,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后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项规划》(2012-2020)中,对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表述就更加具体了。2014年8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意见》,一年后,人社部及财政部办公厅于2015年7月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虽然两份文件都是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但是两部委提出的方案却迥异,两部委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职责范围制定并提出意见。但同时体会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现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在我国一些地方和职业院校的部分专业中开展起来,这样,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到了实践探索阶段。

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种类和特点

1.学籍管理

指对取得学习资格的学生从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与试读、毕业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学校按照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种类可分为三类:一是学校定期开展的学籍管理工作,如入学与注册、每学期的学期注册、每年学年电子注册、毕业的学历电子注册、学历证书的颁发等;二是学生向学校提出的申请,学校需要提供的服务活动,如学籍证明、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和退学等,三是以考试为中心的成绩评定、考试进行、成绩登录等,如期末考试、补考、学业预警、毕业前的清考等活动。

2.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

(1)周期性: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毕业离校的管理活动,高等教育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决定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周期性。

(2)程序性:学籍管理是有制度规范着的管理活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就是教育部统一的规范文件,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使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3)偶发性:学籍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作为个体的学生都有自身的成长路径,因此,学籍管理活动中就有偶发事件,如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这类学籍管理活动是不可能预见其发生的确切时间的,故无法具体安排,只能随着事件的发生及时监控、管理。

(4)可监控性:学籍管理的信息化使学籍管理中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变得更加简易、高效。各高校都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系统数据库信息全面,学籍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学生的学籍现状和学籍异动的详细情况。因此,除了学籍管理活动中的偶发性事件外,对大部分学籍管理活动,都可通过数据监测,提前预测,开展学籍管理活动。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的实行,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订单班”增加,教学活动的程序发生改变,打破了高等教育的规律性和周期性。那么,学籍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相关联的题:

1.周期性被打破

本来应该安排的毕业前的清考,因学生在企业顶岗不能回来而无法进行;本来应该安排的毕业前的图像采集和信息核对,也因学生不在校而无法进行;学生从一个身份(学生)变为两个身份(学生和学徒),从一个固定地点(学校)转为学校和企业间,学生呈流动状态,学籍管理活动的周期性被打破。

2.程序发生改变

学生呈流动状态后,学生的管理从学校的单一管理变为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则原《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定》中休学、复学、退学和留级等学籍管理程序不仅是学校单方面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相应的还须有企业方面的程序,管理程序发生了改变。

3.异动问题增多

本来学生的专业在入学报到时就已经确定,但因订单班的成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确定性,以及学生不适应企业需求,被企业退回,或学生意愿发生改变,重新选定企业等签约发生变更等,导致转专业的要求增多。

4.计算机管理系统监控不上

现代学徒制的施行,学生在校企间流动性增强,学生的固定班级概念被完全打破,形成了上课、实习流动群体的模式。经常会发生每学期上课和实习群体不同的事情。而且企业会因场地的问题,指导师傅的安排或工作进程等问题,学生的实习进度不同等事情,这样的情况下,考核或考试不容易统一安排,而且因学生的不确定性,成绩无法录入,更有甚者,一届的学生多种实习地点,学生调整次数、幅度之大,传统学籍管理系统无法操作进行监控,现有的计算机系统没办法实现。

四、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籍管理工作的建议

1.转变观念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要适应教育新局面,必须转变观念。

2.出台相适应的管理办法

针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双重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详细的程序办理规定,明确职责,以维护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权益。

3.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和选修学习课程,从而改变原来人才培养计划“一刀切”的状况。在现代学徒制下实行学分制,一是解决了补考、清考统一安排的问题。二是对专业调整的限制也放开了。三是学生上课的班级打破了原来固定班级的概念,很适合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模式。

4.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弹性”二字是核心,在弹性学制的管理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性因素自主地选择课程学习,参加实践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放慢学习进程,延缓毕业。

参考文献:

[1]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2]佘松涛,万军梅.英国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3(15).

[3]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

[4]叶勇.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

上一篇:创新思维无尽头 下一篇: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