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更应关注“怎么说”

时间:2022-05-04 04:57:31

语文课堂更应关注“怎么说”

摘 要:语文课上“教什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语文教师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着重探讨语文课堂中,通过教学内容由“说什么”向“怎么说”的转变,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价值。

关键词:说什么;怎么说;教学价值

一、由“说什么”到“怎么说”

文章进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它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原生价值”,即“说什么”。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即“怎么说”。也就是说语文课,不但要关注“说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

二、为何要更关注“怎么说”

更关注教材“怎么说”,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任务决定的。

(一)从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来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学会“怎么说”,学会运用和表达,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往来,让交际变得更流畅自如。

(二)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来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明确:“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同志在听完小学的语文课以后也一语中的地说:“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

所以,在“怎么说”上下功夫,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教学价值,让语文课真正担负起其独有的课程特性。

三、如何研选“怎么说”的教学内容

(一)何为“怎么说”

如上文所述:“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怎么说”,甘国祥语:“‘怎么说’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包括文章或段落结构分析、景物或事物介绍方法等。”

(二)如何研选

1.研读出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为例,很多课堂总是把这篇美文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生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欣赏荷花的美,感受作者的情。这样的教学其实只关注了教材中的“说什么”,而“怎么说”这个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却被忽略了。

若沿着思考“怎么说”的思路重新审视文本就会发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详写荷花)是状物的一个典型范例,其中包含着总分的构段方式、列举同类事物的方法(有的……有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等,这些内容极具“语文特性”,又“便于上升为类概念”,都是属于“怎么说”的范畴,“语文要素”在经过教师的研读后从内容里凸显了出来。

2.选取与学生能力、学段教学目标相符的教学内容

当研选出的语文要素确定后,是不是可以一股脑地全部纳入我们的教学中呢?当然不行。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进一步选取出符合当下学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荷花》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对于文本的一些简单的表现手法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作文刚刚起步,以段落写作训练为重点,上述中教者研选出来的内容对于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是符合此年级段的训练目标的,是便于学生迁移运用的。

3.组织板块式、递进式教学,优选教学策略

在《荷花》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学习:(1)欣赏颜色美;(2)发现姿态美;(3)美读欣赏;(4)品析用词美;(5)体会写作顺序美。这五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深入,不仅让学生扎实地深入到文本内容里,更注重从文本中走出来,领会作者“怎么说”的规律和志趣,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表达”服务。

4.用生活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提升审美意味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开发一些适当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做一做,可以帮助他们把学习内容真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引入生活情境,不但让学生有倾吐的欲望,而且使他们有审美的意味。课堂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去写一写学校里的太阳花。实际运用时,教师梳理出如下写作建议,在方法上再作一个清晰的引领:

(1)可采用先总后分的顺序来写。

(2)详细描写花和叶的色彩、样子。

(3)仔细观察花和叶的样子,描写时也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4)恰当地运用一些好的词语,如“挨挨挤挤”“冒”等。

四、教学内容的转变提升教学价值,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明了“怎样说”的过程。语文课的最终目的和终极价值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和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意义集合,进而更好地为我所用,表达自我。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耗低能的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本体和语文构成.语文学习,2004(04).

[2]陈国安.文本现象和语文问题.小学语文教师,2010(05).

[3]吴忠豪.教课文 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201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后阳小学)

上一篇:关于焰色反应实验改进的思考 下一篇:音乐教学可具有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