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5-04 01:21:05

梅花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前言:梅花(Prunus mume)是原产我国的独特花卉,距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高贵品质。她与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生话、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方面,有着久长而密切的联系,是友谊、长寿、胜利与幸福的象征[1]。

梅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及整个长江流域,直至闽、台的山区,遍布11个省、区。据的《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记载,我国有梅花品种232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分为三系、五类、十六型[1]。

梅花神、色、香、姿俱佳,铁骨傲霜,深受群众喜爱,在园林绿化中早已被广泛应用[2]。

1我国梅花专类园现状

1.1植物专类园现状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诗经》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展现了桃园胜景,是有关专类园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倡导自然的植物专类园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我国对现有植物专类园的生态科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3灵峰探梅现状

灵峰探梅,位于西湖之西,灵峰山下青芝坞。后晋开运年间建有灵峰寺。有翠薇阁、眠云堂、妙高台、洗钵池等。万历初,寺败僧散,仅存殿宇。清嘉庆间,浙江都卫莲溪重修灵峰寺,四周植梅花一百多株。宣统元年周梦坡又植梅三百株,成为赏梅佳地,故名“灵峰探梅”。

2梅花专类园植物造景特点及分析

梅花在现代园林建设和城市绿化中种植与造景, 涉及到梅花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3]。运用水景、叠石、建筑等多种园林造景元素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梅花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以及古典的意境美来创作植物景观。下面主要以灵峰探梅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梅花与其他园林元素的造景配置形式。

2.1梅花与水景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植于静水边,可赏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境;植于溪旁,水流花犹在,幽香随流水寄情。水边植梅,宜选择花大色艳的类型,倒映水中,虚实相生。(图2-1)“白首顾残枝落,入江水无情流”的意境最好诠释。(图2-2)

2.2梅花与景石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花与景石相配,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同有刚劲之骨,石之稳重与梅之风姿,石之寂静与梅之生机又在对比中得到统一。景石上的题字苍劲有力,古朴典雅,与苍劲的梅枝相映衬。(图2-3)

2.3梅花群植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梅花还可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大片栽植,形成梅坞、梅坡、梅岭、梅林、梅溪等,花开时节,云蒸霞蔚,十分壮观。如上海的世纪公园,早春时节,成片的梅花竞相绽放,有的红如朝霞,有的白如瑞雪…梅海凝云,落英缤纷,色彩斑斓,甚是壮观。(图2-4)

2.4梅花与建筑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4]。梅花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还可作为构景的主题,借梅花而间接地抒发某些特定情感和意趣。(图2-5)

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5]。(图2-6)

2.5梅花与其他植物结合所产生的景观效果

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梅与其他树木的搭配既表现植物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如(图2-7):梅树下长有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us)、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等,配以高大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背景陪衬,季相分明,层次感强。

梅树在景区内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搭配结合构成濒水风景。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多彩的植物景观。(图2-8)里,梅植于水边,周围搭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用高大的松(Cedrus deodar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做背景,对岸配置枝条遒劲的龙爪槐。远望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2.6梅花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梅植于路旁,人行其中,可赏、可闻、可触,增加了人与梅之间的互动,使梅之丰韵得以尽情展示。梅树与乔灌木组合进行道路分隔,疏导空间通透性,让游人在被引导游览之余得到精神状态的豁然放松。(图2-9)

2.7梅花孤植产生的景观效果

单位栽植称为孤植,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在园林应用中作为透景(图2-10)。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在园林绿地中,孤植树种通常配置于草坪、绿岛及山坡等处,作为重要风景树种栽植。梅树形优美,姿态幽雅独特,花开后落入泥土,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8梅花在风雪中的景观效果

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因“雪”而显现出来,但它并非真的“喜欢”自己在含苞待放之时有大雪压枝,就梅花的“本性”来说,它是“喜欢”温暖,同时,它还需要一定的冷刺激才能生长发育良好[6]。

梅与雪的关系,一种是从对立观念出发,来演绎其傲寒品格; 二是从对比观念出发,用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雪里美人来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6]。(图2-11, 图2-12)

3.1关于梅花专类园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讨

3.1.1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9]。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10]。

3.1.2人文内涵的进一步发掘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 ,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表现形外之意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赋予其人文内涵[7]。意境实质上是造园家所向往的 ,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造园家对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 ,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 ,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 ,使观赏者身临其境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去感受、去想象 ,产生共鸣 ,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 ,感悟到景象所蕴含…同样,梅花的园林造景应遵循其生态特性,突出其主题意境,挖掘其文化内涵,立意在先,匠心独具[11]。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

3.2.1以古典审美意识指导梅花的造景应用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因此要求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古典审美意识,和对自然感悟与遐想能力,并将这些情感加以深化和升华,并赋予到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中。

3.2.4古典诗词意境在现代梅花专类园中的营造和还原

3.2.4.1人文内涵的发掘

古往今来以梅为题的诗词歌赋甚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14]。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现代园林造景应用中更应注重这些文化内涵的发掘。

3.2.4.2人文寓意的营造

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景有尽而意无穷。

3.2.4.3古典意境的创作

首先,设计者自身对传统文化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古代诗歌文风的研究也要具有一定深度。因为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是与中国传统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会贯通的。

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寄托。只有在对实际的梅花有最直观的了解后才能充分体会这些,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深入发掘其内涵,并应用到意境创作当中。

3.2.5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景致与人文和谐相融

众所周知,杭州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久远。北宋著名大诗人林逋就曾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他撰写的《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后世的文人们不断将咏梅风推至顶点。而对于当代的园林造景师而言,在现代造园中对人文精神加以融合是至为关键的。因此应当凭借杭城丰厚的人文优势来营造相应的园林景致,再现人间天堂的风流雅韵,展示人文江南风雅钱塘的魅力,达到人文景致和谐共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俊愉.梅花研究六十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224-229。

[2] 秦海英,李英.梅花在园林上的应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04):59-60。

[3] 林雁.梅花与植物的配置[J]. 园林,2003(01):24-26。

[4] Suzanne McDaniel Van De Mark. What to retain, What to emulate,What to tos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4):52-61。

[5] Richard M. Smith, Kevin J. Gaston, Philip H. Warren and Ken Thompson.Urban

dome stic gardens(V):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cover composition, housing and

landscape[J] .Landscape Ecology,2005(20):235253。

[6] 陈瑞丹.风雪中的美丽―梅[J].森林与人类,2007(05):38-47。

[7] 刘媛,盛俐. 园林植物在造林中的应用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2):11-15。

[8] 林雁.论梅姿的自然美[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10):23-32。

[9] 王金武,张学力,梁东升等.农场社区生态公园的园林规划与设计[J].现代化农业,2007(01):

19-21。

[10] 易明.梅花与园林造景 [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4):56-58。

[11] 许联瑛.京城种梅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03):15。

[12] 贾玉林.又逢一年梅花开 [J].园林,2007(03):38-39。

[13] 董秀春,张小钢,李静等.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中国农学通报,2007,

23(4):15-17。

[14] 吴月莲.论梅花的观赏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12-1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斜拉桥安全文明施工 下一篇:浅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