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05-03 10:31:05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一向以它五花八门的素材,形式多变的造型,缤纷绚烂的色彩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挥洒个性的舞台,因而美术教育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美术课堂,给孩子一个创造的乐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动探究,潜心摸索,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整合教材,挖掘学生创造的“源”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小学美术教材在编排上很有创意,我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将教材与其它各方面整合,进一步把课本内容拓宽、教活,让教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的热情和动力。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生活。翻开小学美术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教学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教学《重复的形》就联系到了我们穿的衣服,坐的凳子,住的房子;《生命之源―――水》就联系到了我们居住的环境;《设计生活标志》就联系到了我们的交通和公共设施……在教学中,我们只有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绘画、设计,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从而创作出异彩纷呈的作品。如教学《大树的故事》一课时,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大胆整合教材,扩充信息。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赏学校的树木,可以让学生去公园参观,可以让学生上网浏览,让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树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再观看一组森林环保的画面,引发学生讨论树木的价值,让学生懂得:环保势在必行,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时,我让学生画环保宣传画,学生的思维就灵动起来了,从树的种类、颜色的变化到大小、用途的变化,从树的根、干的变化到树的枝、叶的变化,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善于激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想创造

教而有法,但教无定法。从美术新教材中看出,美术教材做了大的改变,是一个开放的不尽的空间。那么跟随教材的开放,作为教师,教学的方式同样应该是开放的。比如教材中有许多的地方“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象以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方法,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将课堂变为“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一年级《手形的联想》一课时,当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掌握了手的各种不同动态后,我请学生做出各种手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手的动作可以加以什么样的联想。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宽了,个个争先发言。有的说:“我的手做这个动作时像一只小鹿的头。”有的说:“我的手这个动作像在数天上的星星。”等等。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在背景上“出谋划策”,有的说加上远山,画上森林和果园,布置一个小鹿的乐园;有的说画上天空、月亮和星星,幻想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游览等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孩子们脑海中酝酿着。这样,以趣激情、使一蔚鞯幕婊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既拓宽了孩子们作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绘画激情,培养了绘画兴趣,又有效地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变换形式,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去创造

利用各种课业形式,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形成愉悦表象,由表象联想发展到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记住。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赞可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只能培养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这一点,我在教学时,不仅仅运用绘画的手段,而且还采用了欣赏、画与做、撕贴画、剪纸、拓印、纸工、泥工等手段,这些手段贴近学生生活,有意思、表现方法多样、制作简便、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产生出更佳的美术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充分地参与,得到施展自己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总之,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创新品质培养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如果这样,就能很好地让学生在创造的乐园里尽情的绘画,相信我们的美术教学一定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供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浅谈美术教学设计中的“加”与“减” 下一篇: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女生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