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时间:2022-05-03 05:29:30

摘 要: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割裂语文的各个部分,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并指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也即要将写作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水平,通过写作促进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1]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阅读和写作相联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从读到写,通常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此沟通读写。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写文章,使之为我所用。

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相连

(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说读写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高中阶段听说能力的培养下降到次要地位,阅读和写作则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它们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提高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目的的把两者结合起来,把握好本单元或本学期有哪些文章对写作有较大的帮助,不能单纯的为讲而讲,为写而写。只有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提高阅读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

读是接受,写是表达,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是历来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所倡导的。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两种活动,读不仅为了写,因为读有它本身的任务要求;但读一定能对写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例如,领会别人的文章是怎样立意构思的,了解别人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方法,等等。从读到写,读写沟通。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来提升写作水平,又通过运用写作知识来提高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为本

(一)阅读有方

朱熹曾经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所以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提高阅读质量有重要的帮助,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点部分要精读。一篇文章的各个部分总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粗细之分。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主要的、重点的、细致的部分进行精心点拨。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学生应反复阅读、品味其精妙之处,明确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抓住细节描写。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能逐步具备精读文章的能力。二是关键之处要细读。每篇文章都有一处或几处“点睛之笔”,老师在上课时就要善于抓住关键,让学生细细咀嚼,深入品味。如《孔雀东南飞》第二自然段:“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请学生结合后文思考兰芝是被遣还是自请遣归的?在层层深入下,学生得出刘兰芝的双重性格:一是反抗、有个性、自尊、刚烈;二是知书、明礼。兰芝如此的性格必定不会时时、事事顺从焦母,这就势必会遭到焦母的指责。这样的启发、引导,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课文关键之处的讲解,如果不深化,在学生脑海中留不下什么痕迹,那么提高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读经典与读时文相结合

能够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多是一些名家名篇和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文章。因此老师在推荐阅读书目时,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多选择那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篇目不仅能在思想上陶冶学生,还能对学生的写作技法起到指导作用。例如,学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老师让学生分别阅读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比较两位名家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喜欢朱自清文章的学生深入了解他的写作特点,以便在写作中更好的借鉴。

除了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外教师还可以选一些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一定时代气息的“时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当今文坛的动向,时下流行什么作品,学生爱读什么样的作品,只有了解,才有发言权,才能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有效指导。

(三)阅读与素材积累相结合

素材的积累主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阅读获得的,然而高中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生活较为单一,所以他们主要靠阅读来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但是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一些学生由于阅读量较少或者阅读时不注意积累,以至写作时胡编乱造,或是用一些过于陈旧的材料。就像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视频《高了个考》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每年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屈原就要跳河,勾践就要尝胆,韩信就要受辱,苏轼就要被贬,贝多芬要耳聋,陶渊明要种田,最可怜的是司马迁,无论什么主题什么语境,只要需要论据他就要出现,万能素材是最不靠谱的。这则视频在搞笑的同时也深刻的指出了当前高中生在语文写作中素材的贫乏和模板化。当学生的作文总是给老师一种熟悉感时,这样的作文无论立意多么深远,词汇多么丰富,都很难得到青睐。

在积累素材时,可以背诵课本中的精彩段落或是积累与课本相关的素材。除了这些经典素材之外,学生还需要关注时事,积累新颖的材料。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更能使文章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因此学生要善于观察,用心体会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三、读写结合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在课文读精、读深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把吸收消化的养料,通过作文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学生不能盲目的写作,要善于联系课文,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来指导作文。学生可以通过改写课文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一)侧重于写作技法的借鉴

高中课文里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技巧,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给学生梳理文中的写作技法。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量使用了排比手法,像第四节中用了八个排比句,教师在讲课时,既要让学生清楚艾青在这节中使用比喻句所达到的效果,还要让学生明白写好排比句的要素,启发他们在写记叙文或散文是尝试使用这种技法,从而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二)改写、缩写、扩写与续写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开拓思维,对写作也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改写”适用于小说,通过改写比较,能更深入地揣摩、理解把握原文。如通过把《祝福》中祥林嫂在经历丧夫―改嫁―丧夫―丧子的遭遇后,继续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女佣改写成她不是继续做女佣而是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潮流中,请同学们想象祥林嫂最后的结局会怎样。通过这样的改写,不仅能够使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封建礼教,还能起到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缩写”主要是长文缩写或概述课文内容,如学完《荆轲刺秦王》后,要求学生用几百字提纲挈领地概述这一故事情节。经常练习缩写文章,能够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对于扩写与续写这类练习,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出题,题目多一些,从多方面加以启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例如莫泊桑《项链》的结局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在阅读课结束之后不妨让学生续写原文,遵循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尽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素材的迁移和运用

由于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而作文题目又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学生必须学会灵活地迁移和运用各类素材,将素材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使之适用于不同话题。例如:“鸿门宴”这一故事情节,适用于以下三个话题。一是与“性格”“命运”相关的话题。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使他在鸿门宴上放跑了沛公,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二是适合不善用人的话题。人才是成败的关键,从项羽对范增的建议漠然不应、对项伯翼蔽沛公的置之不理可以看出项羽缺乏用人的智慧。三是从“英雄”“义气”角度思考。项羽的英雄气概不仅表现在战场上,还体现在他勇于面对失败。他本不必自刎于乌江,但想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他选择了这一英雄式的举动。

总之,教师每上一篇课文,都需要既生动形象地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又要具体实在地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把教材既作为读的范本,又作为写的指导,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努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沈蘅仲.语文教学散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89―194.

[3] 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于漪教案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213―216.

[4]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2―256.

[5] 周梅.高中生“以读促写”指导有效性的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6] 贾勇星.论语文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1.

[7] 钟汝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为面临考试改革的语文读写教学进言[J].现代中小学教学,1999,(11):37―39.

[8] 赖爱兰.以读促写的作文训练方法[J].文学教育,2009,(08):77.

上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