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抛弃教学模式

时间:2022-05-03 01:23:15

不要抛弃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针对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错误认识,从教学模式的发展史以及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辨析,肯定了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号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发展现有模式,开拓新的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35—01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特定的功能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在现代教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均提出过教学法模式。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这些教学法模式曾对我们各阶段的教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新理论。在许多人构建的理论体系中,都认为新课程讲究的新理念,对方法不讲究,尤其对教学模式持排斥态度。有了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真的没有必要吗?不,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我知道现在不少人一谈及教学模式人人都会摆出一副要与之彻底决裂的姿态。因此,我希望大家在追求标新立异的的狂热中冷静地想一想。不要一谈到教学模式就想到了“模式化”,只看到它“束缚”的一面,而看不到它“规范”、“引导”的一面。

新课程标准再新,也只是一种理念。任何一种好的教学理念,最终还要靠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落实。谈到这或许有人会跟我大谈张扬学生的个性,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之类的话,并把教学模式比作“紧箍咒”,捆住了学生的思想,使之无法自由地思考,无法进行充满激情的学习。但要知道“紧箍咒”并没有影响孙悟空的神通变化。相反,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能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恐怕还是个求知数吧!我们不能把学生的个性自由强调到极致,我们还应该看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中其它方面的特点。如他们的自制能力、是非观念、意志品质等许多方面还有待培养。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迁就、迎合。可以想象,在你的课堂上,如果经常性地有那么几个同学老是喜欢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于因一言不合而当堂展开激烈而逐步远离主题的辩论,而你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就放弃余下教学内容,听之任之吗?好的教学模式就象铁轨和航线一样,它可以引导火车和飞机向既定方向行驶。人们绝不会责怪它们限制了火车与飞机的自由,使之不能在田野里狂奔,不能漫天飞舞。

古语亦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如果教学没有模式,不讲究教学方法,无为而治,无法可循,任何好的教学理念和经验都难以落到实处,最终会被人们所遗忘。事实上,我们应有过这样的体验:不遵循一定的模式去组织教学,上不了几堂课,我们就会觉得上得茫茫然,上得心里没着落,虚得很。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不是信笔涂鸦。无数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模式的成果,在热闹一阵子之后,很快就在课堂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不要惧怕模式,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模式是无处不在的,什么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等,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高调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

同理,西方国家的教育之所以先进,我觉得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较多,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国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果,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们都要珍视,而不是抛弃。同时,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从事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记得有个老师说得好,成功的教学都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往往是综合方法的动态合成。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多种方法的动态呈现则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

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对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参与教学活动的要素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教师、教材和学生外,还增加了各种教、学具,教辅资料,甚至还有几乎称得上“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借助这些东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疑是我们想要的,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但这巨大作用能否体现出来,还有赖于对这些要素的合理统筹,使之有序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种统筹就需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二、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缺少这一环节,理论就难以在实践中扎根。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更为直接具体的操作程序,使教学工作者便于理解、掌握、模仿和操作新的教学理论,并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改成果表达为具体的教学形式,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或许有人担心套用别人的模式,会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一般人运用模式,都要经历学习、消化、吸收、运用和再创造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广大教师都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都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作为一个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是不会、也不可能机械地套用模式,陷入“模式化”的沼泽的。至于个别人“依葫芦画瓢”,工作不负责任的,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并不是模式的错。有模式教不好书,无模式就更不会教书。

此外,不断学习和创造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两类教师:一类是总是有数不尽的心得体会与人交流或屡有论文见于报刊的;另一类则是总是抱怨教了好多年,却感觉越来越迷惘、越来越教不来的。追寻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肯定有一点与教师愿不愿、善不善学习和创造教学模式相关。

上一篇: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教师向寿险营销员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