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决策任务对后续的爱荷华博弈成绩的影响

时间:2022-05-03 01:22:27

摘要:该文考察了难度不同的决策任务对其后的风险决策成绩的影响。实验中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完成充满个人情感的道德(Moral-personal)决策情境任务和与道德无关的(Non-mor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接下来被试完成了相同的考察风险决策能力的爱荷华博弈任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Non-moral选择决策组,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组的被试在后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中成绩表现更差,做出了更多的不利选择。实验结果支持资源损耗的假说,越困难的决策任务调用和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导致后续发生的任务资源不足而引起越差的成绩表现。

关键词:风险决策;道德决策;爱荷华博弈任务

中图分类号:B8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29-05

1 引言

决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决策的结果,因而决策也日趋成为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多种实验任务对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其中爱荷华博弈任务被研究者广泛采用。该任务包含报偿、惩罚、风险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许多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工具。通过爱荷华博弈任务,研究者发现,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受损患者在注意力、记忆等认知能力方面正常,但是在该风险决策任务中却更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表现出决策障碍。例如,他们不能对相对安全的扑克牌产生选择偏好,而更倾向选择风险较大的扑克牌。皮肤电的结果也显示:VMPFC受损患者在体验损失时,会表现出正常的皮肤电反应,但是对于风险性的选择,却不能产出正常的皮肤电反应。Damasio(1996)认为尽管VMPFC受损患者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但是在判断和决策能力方面表现出异常,是因为基于情感的学习系统出现了问题,不能为风险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提供相应的信息。

相似的,研究者们同样发现,在判断与道德无关的选择决策(Non-moral)情境时,正常人和VMPFC受损患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当面临充满个人情感的道德决策(Moral-personal)情境时,相比正常人,VMPFC受损患者更加偏爱功利主义的选择。那么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与Non-moral决策有什么差异吗?VMPFC受损患者何以在面对Moral-personal两难判断时表现异常?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Non-moral决策任务相比,判断Moral-personal两难决策时有更多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而判断Non-moral决策时(例如,为了准时到达开会地点,是否选择乘火车而不是公共汽车?)则发现有更多的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激活。有研究指出,在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或推理)起到交互竞争的作用。在人们面临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时(例如,为了救自己和乡亲的性命。是否要捂死自己啼哭的婴孩?),功利主义的选择(捂死自己的孩子使大多数人受益,总体利益大于伤害,为功利主义选择。)起源于基于认知控制的背外侧前额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而非功利主义的选择基于依赖VMPFC的情绪反应。实验参与者在判断Moral-personal两难情境时,当认为道德合适,他们的反应通常更慢,并且像DLPFC等执行控制相关的大脑网络参与加工。相比Non-moral决策任务,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更多的涉及到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决策往往会唤起强烈的社会情绪反应,因而,Moral-personal决策情境需要更多的情绪参与加工。当面临困难的道德两难判断情境时,VMPFC患者由于额叶皮质的腹内侧部分受损,亲社会情感衰减缺失,而导致他们冰冷理智的功利主义选择占了优势。

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和爱荷华博弈任务同样涉及到情感相关的加工,因而VMPFC受损患者在完成这两种任务时都表现出相应的决策缺陷。也就是说,完成这两种任务所消耗和占用的资源也许是相同或相似的。Muraven,Tice和Baumeister(1998)发现,当某一资源被一种起先的活动耗竭时,即使后续行为与先前的活动看似不相关,仍旧会妨碍后续的行为活动,影响其成绩表现。一些研究同样指出,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自我活动依赖于一个公共的资源,这一资源就像能量和力气一样,是有限的并且容易耗竭。选择决策需要付出努力,会消耗自我资源,资源的消耗会引起后续任务所需的资源不足,进而会影响接下来在自我调整任务中的表现(Vohs,2006)。那么占用相同或者相似资源的两种决策活动势必也会产生竞争,先前的决策任务也就会影响后续决策任务中的成绩表现。

相比Non-moral决策任务,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任务涉及更多两难的因素,往往需要克服一个优势反应,用另一反应来替代,而完成这一间断和启动的过程无疑是需要能量,消耗资源的。并且这一资源是有限的,该资源的消耗会影响后续任务中的表现。此外,完成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会比Non-moral决策任务消耗更多的情感相关资源,如果后续的风险决策任务同样需要这一情感资源,那么这一资源的不足就会带来相应的决策缺陷。因而可以预测,完成Moral-personal决策任务的被试会比完成Non-mor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的被试在后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中有更差的成绩表现。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大连理工大学40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参加了实验,男28名,女12名,平均年龄22.70岁(22.70±1.14岁)。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弱视、斜视问题,均为右利手,未参加过类似实验,事后得到一定报酬。

2.2 实验设计

被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两组被试的年龄性别匹配。首先,所有被试都填写了Zue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之后,一组人参加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另一组人参加Non-mor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最后,两组人都完成了爱荷华博弈任务。

2.3 实验材料

2.3.1 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

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包括社交性、神经质一焦虑、冲动感觉寻求(冲动感觉)、攻击-敌对性、行动性5个维度。社交性是指交朋友和参加社交活动的积极程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朋友相处而不是独处;冲动感觉是指做事没有计划,行为冲动,为了新异和兴奋的感觉而采取冒险行为的特质;神经质-焦虑是指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压抑自己,缺乏自信、犹豫不决等;攻击-敌对性是指性情暴躁、粗鲁无礼、行为等;行动性是指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不能很好地放松、度过休闲时光的特质。实验中采用了王伟等人修订的中文版本的Zue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

2.3.2 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和Non-noral决策情境材料

选择决策实验材料源于两难决策中的经典范式译成汉语所得。实验中有20个Non-moral选择决策情境问题和20个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问题。每一个问题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分3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前2屏描述语境,最后1屏则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询问某一行为是否合适。被试根据自己的速度来阅读,按键由第1屏进入到第2屏,再由第2屏进入到第3屏。阅读完第3屏之后,被试通过按键来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合适。

2.3.3 爱荷华博弈任务

爱荷华博弈任务是模拟现实生活的一种决策任务。在实验中,呈现4张纸牌,这4张纸牌背面看起来一样,当被试点击其中一张牌后,会呈现奖励或者是奖励和惩罚的结合。其中,纸牌A每次给100元的奖励,但是连续10次中会有1次1250元的惩罚;纸牌B每次给的奖励也是100元,但是10次中会有5次分别为150元、200元、250元、300元、350元的惩罚;纸牌c每次给出50元的奖励,但是有4次赢50元输50元(即不输不赢)的情况;纸牌D每次给出50元的奖励,但是连续10次中会有一次250元的惩罚。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纸牌A、B为不利纸牌;而纸牌C、D为有利纸牌。4张纸牌的位置随机呈现。在任务开始前,被试不知道4张纸牌的奖惩情况。实验的指导语如下:

(1)在你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有4张牌。

(2)你需要每次选择一张牌,你可以随意选择。

(3)每次你选择一张牌后,牌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电脑就会告诉你是否赢钱了。虽然不会告诉你会赢多少,但你自己会找到规律,每次你赢钱,你的总钱数就会增加。

(4)你每一次点牌的时候,电脑可能告诉你赢了钱,也可能输了钱。但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输钱,以及输多少钱。你也会自己找到规律,每次你输钱,你的总钱数就会减少。

(5)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任意一张牌。

(6)实验的目的是赢尽可能多的钱,如果你发现你不能赢钱,确保你尽可能地不输钱。

(7)实验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停止,你要一直继续直到实验结束。

(8)实验先借给你2000元作为本钱。最后,将会看到你赢了多少或者输了多少。

(9)电脑并不会让你随机输钱。你每张牌都可能输钱,但是某些牌会比其它牌输的更多。如果你想赢的话,尽量远离这些坏牌。

3 实验结果

实验中有3名被试的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掩饰维度的得分大于3分,按照问卷要求,剔除该数据。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的结果显示,两组人在社交、神经质-焦虑、冲动感觉、攻击-敌对性、活泼、掩饰这6个维度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最后,19人完成Non-moral决策情境任务,18人完成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任务。两组被试均完成20个决策问题,并且,被试判断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和Non-moral决策情境问题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

把爱荷华博弈任务中的100次选择分成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20次选牌。有利纸牌c、纸牌D的选择次数减去不利纸牌A、纸牌B的选择次数为每个阶段的得分。得分越高代表做出了越多的有利选择。如表1所示,实验的总结果(100次选牌)表明:Non-moral决策情境组比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组在爱荷华博弈任务中赢得了更多的钱,并且有利选择减去不利选择的得分也更高。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爱荷华博弈任务的得分与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的冲动感觉维度得分显著相关r=-0.355,p

4 讨论

当前的研究初步考察了完成不同种类的决策任务(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VS.Non-moral选择决策情境)后,风险决策的成绩表现差异。结果显示,相比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完成Non-moral决策情境的被试,在后续考察风险决策的爱荷华博弈任务中有更好的表现。在100次选牌过程中,Non-moral决策组赢了更多的钱,有利选牌减去不利选牌的得分也更高。

风险偏好是指决策者愿意冒险或者是愿意承担风险的倾向,决策者的风险决策判断受到其自身风险偏好类型的影响(李劲松,王重鸣,1998)。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中的冲动感觉维度与爱荷华博弈任务的得分显著相关。此外,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组和Non-rnoral选择决策组的得分成绩相似,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中的各个维度均没有显著的组间差异。因而,实验结果中的风险决策成绩差异并不是由两组被试风险偏好的差异引起的。把被试的冲动感觉得分作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比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组,Non-moral决策情境组在爱荷华博弈任务中有更好的成绩表现,尤其是第20到40次选牌过程中,两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Non-moral决策情境组的被试比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组的被试做出了显著更多的有利选择。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是先前决策任务的差异引起了后续风险决策成绩的差异。心理学家Nichols(2002)提出,道德决策依赖于两个机制,一个是防止伤害他人的标准理论,另一个是被他人痛苦所激活的情感机制。与Non-moral决策情境的语义相比,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更多地涉及了情感的因素,诱发了更强烈的社会情绪反应。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引起了“热”情绪反应和“冷”认知控制之间的竞争。相对于Non-moral选择决策问题,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问题更加困难和需要努力。做出选择决策消耗某种有限资源,而导致这一资源在将来的任务需求中不足。研究者发现,选择决策消耗自我资源,损伤接下来自我调整任务中的成绩表现。最近的研究表明,任务的难度会影响执行功能的消耗量,任务越难,损耗越多。也就是说某些选择决策会比其它的选择决策更加消耗。相应的,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问题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导致了后续任务中更差的表现。

爱荷华博弈任务可以很好地测量决策障碍、检测个体是否存在只考虑回报而不估计风险因素的倾向(李欣华,郑涌,2008)。爱荷华博弈任务的结果显示,在20次到40次选牌过程中,Non-moral决策情境组的成绩显著好于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组,前者做出了更多的有利选择。以往的研究认为,被试早在最初的20次选择里就对博弈任务中奖励和惩罚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皮肤电指数的研究也显示,在大约30次选牌左右,相比大多数VMPFC脑区损伤的患者,正常的被试在选择不利纸牌之前会比选择有利纸牌产生更高的预期SCR值(李秀丽,李红,孙听怡,2009)。因而,30次左右的选牌对区分被试的成绩差异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爱荷华博弈任务中,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组和Non-moral选择决策组的被试仅在20~40次选牌的阶段达到显著差异。这也许是由于两组被试都来自于正常的群体,组问很难达到太大差异。另外,在完成风险决策之前,两组被试都完成了相应的决策任务,尽管资源的消耗程度不同,但先前的决策任务都会带来相应韵资源损耗。很可能是以上原因导致了其它阶段不显著的结果。

此外,以往的研究表明VMPFC受损患者在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和爱荷华博弈任务中均表现出决策缺陷。研究发现VMPFC这一脑区与基于情感的学习系统等社会认知领域的许多功能有关,并且对于内疚、怜悯、移情等亲社会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李稳,余细连,张力,2008)。相应的,研究结果显示,完成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后,爱荷华博弈任务的成绩表现更差。除了Non-moral选择决策和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的难度差异外,也有可能是Moral-personal选择决策情境和爱荷华博弈任务占用和消耗的大脑资源更加相近。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空间分辨率高的fMRI进行更精确的脑区定位和决策神经机制的分析。

上一篇: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 下一篇:合理进行单元整合,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