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唱练耳早期教育

时间:2022-05-03 12:38:11

浅析视唱练耳早期教育

早在1978年吉林艺术学院就开办了业余艺术学校,视唱练耳的早期教育也就从此开始了至今28年的教育及普及生涯。从开始的几人,到十几人,到上百人逐年递增,现在已遍及到全省各地,遍及到边远山区。在长春,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深入到幼儿园。一个曾经非常陌生的名词现如今已经被大家所接受,就连外语教师也希望他的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这要归功于教师们的不断努力和对音乐基础学科的深刻认识,归功于广大的家长在培养下一代方面付出的辛勤汗水,也要归功于社会各界对视唱练耳学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的基本技能课;是音乐学习的必修课和基础工程;是音乐文字和音乐语言的综合学习课。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能够认知音乐中各种表现符号以及应用形式,其整个学习过程除培养看谱即唱能力和正确的音高感和节奏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发展音乐记忆力、培养创造力和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等能力。教学实践结果表明,3―4岁开始接受视唱练耳训练的人中有92%的人可以获得绝对音高感,在5―6岁开始接受视唱练耳训练的人中比例便下降到70%,按照这样的比例推测下去,8岁以上的儿童获得绝对音高的可能性就太小了。所以说及早、系统地对儿童进行音乐听觉训练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儿童视唱练耳教学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1、趣味性教学

儿童时期的音乐活动是音乐、语言、形象、律动等艺术行为的综合方式,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歌谣和游戏性的活动以及形象的语言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音乐能力。通过儿童能够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的语言和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视唱练耳各个教学环节的感知和分辨能力的训练。比如说:在视唱训练上,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音乐故事,像“小蚂蚁搬豆”,“唐老鸭的故事”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了儿童的想象空间,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鼓励与夸奖

针对儿童这样的教学主体来说,教师首先应做到的就是要有一颗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对儿童所进行的知识交流、情感交流,都要采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与之交谈,使其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有些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挖苦、讽刺甚至动手打骂。家长和老师都应看到孩子们进步的一面,多使用一些赞美和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真棒”、“真聪明”等,来增强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3、挖掘其潜能体验

柯达伊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指导,儿童可以开发的潜能是无限的”。成功教育是通过孩子们对成功的向往和体验,是引导孩子们不断有意识地去积累成功因素、走向成功的过程。但是,在绝大多数现实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快乐和骄傲,往往把成功的准备看作是老师、父母“要我做”的负担,而没有“我要做”的愉快。施教者必须调动儿童认知和创意的主动性,使其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才能将认知和创造力推向一个高峰,开发出儿童智慧的潜能,使其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儿童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表现的机会。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问方式,对回答问题的孩子要因势利导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真勇敢”、“唱的真好”、“想象力真丰富”等语言,使孩子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4、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的教学活动。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经常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探索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使其不断变化和重新组合,这种创造性即兴活动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独创能力,同时使儿童潜意识中形成了音乐语汇的重组过程,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基础,在即兴节奏创编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某种辅助教具,让儿童即兴地编配节奏,播放后再进行模仿、旋律短句创编、以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敲击节奏等形式,使儿童不断的接受挑战,获得愉悦的满足感,从而焕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开端,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教学语言,让儿童在兴奋愉悦的情绪下,不断提高和发展综合音乐能力。在视唱练耳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儿童获得情感的、审美的、知识的、技能的学习,从而为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在人生的最高处歌唱 下一篇:实验乐团新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