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基本知识及其防治

时间:2022-05-03 11:25:07

舞毒蛾基本知识及其防治

摘要:舞毒蛾属鳞翅目夜蛾总科毒蛾科舞毒蛾属。是一种食性广谱的食叶害虫,本文主要介绍了它的生活史、主要形态特征和主要防治措施。

关键词:舞毒蛾;基本知识;及其防治

舞毒蛾属鳞翅目夜蛾总科毒蛾科舞毒蛾属。是一种食性广谱的食叶害虫,广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被分为亚洲种群、欧洲种群及北美种群。欧洲和北美舞毒蛾的雌成虫没有飞翔能力,亚洲舞毒蛾的雌成虫则可以飞翔。

舞毒蛾幼虫取食危害500余种植物,其中以杨、柳、榆、山楂、苹果、沙棘、栎类、柿、杏、桦、槭等受害最重。对1龄幼虫的研究表明:柿树、黄栌、杏树、加杨是舞毒蛾较适宜的树种;国槐、刺槐、白蜡和抗虫杨是舞毒蛾幼虫不喜食的树种。

1 生活史

舞毒蛾在世界各地均是1年1代,从8月至翌年4月,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幼虫及蛹期较短,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孵化的早晚同卵块所在地点的温度有关。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原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幼芽,1龄幼虫能借助风力及自体上的“风帆”飘移很远,可达1609m。2龄以后白天潜伏在落叶及树上的枯叶或树皮缝隙里,黄昏后出来取食,低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后期幼虫有较强的爬行转移危害能力,能吃光树叶。幼虫历期1.5月,雄幼虫5龄,雌幼虫6龄,6龄幼虫长度可达6cm,刚毛达1cm。6月中旬幼虫老熟,于枝叶间、树干裂缝处、石块下吐少量丝缠固其身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最多,蛹期12-17天。成虫自6月底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雌雄异型,均有趋光性,雌蛾有较强的引诱力,雄蛾善飞翔,日间常成群在林中飞舞。卵多产于树干或主枝的阴面、树洞中、石块上、屋檐下等处,每雌产卵1~2块,每头蛾1次产卵400~1500粒。

该虫多发生在郁闭度0.2~0.3,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植被稀少的松林中,气候干旱有利于舞毒蛾发生。

2 主要形态特征

2.1 成虫

舞毒蛾雌雄异型。雄蛾体长16~21mm,翅展37~54mm,前翅灰褐色或褐色,有深色锯齿状横线,中室中央有1个黑褐色点,横脉上有一弯曲形黑褐色纹,前后翅反面呈黄褐色。雌蛾体长22~30mm,翅展58~80mm。前翅黄白色,中室横脉明显具有1个“<”形黑色褐纹,其它斑纹与雄蛾近似,前后翅外缘每两脉间有1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着生黄褐色毛丛。

2.2 卵

舞毒蛾的卵呈圆形,两侧稍扁,直径1.3mm,初期杏黄色,以后转为褐色,卵粒密集成一卵块,上被黄褐色绒毛。

2.3 幼虫

舞毒蛾Ⅰ龄幼虫头宽0.5mm,体黑褐色,刚毛长,刚毛中间具有呈泡状扩大的毛,称为“风帆”,是减轻体重、易被风吹扩散的构造。Ⅱ 龄幼虫头宽1mm,黑色,体黑褐色,胸、腹部显现出2块黄色斑纹。Ⅲ龄幼虫头宽1.8mm,黑灰色,胸、腹部花纹增多。Ⅳ龄幼虫头宽3mm,褐色,头部出现明显2条黑斑纹。Ⅴ龄幼虫头宽4.4mm,黄褐色,虫体花纹与Ⅳ龄近似。Ⅵ龄和Ⅶ龄幼虫头宽5.3~6mm,头部淡褐色,散生黑点,“八”字形黑色斑纹宽大,背线灰黄色,亚背线、气门上线及气门下线部位各体节均有毛瘤,共排列6纵列,背面2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蓝色,后7对为红色。

2.4 蛹

蛹体长19~34mm,雌蛹大,雄蛹小,体红褐色或黑褐色,被锈黄色毛丛。

3 主要防治措施

3.1 人工刮除越冬卵。

3.2 灯光诱杀成虫。

3.3 保护、利用寄生蝇、绒茧蜂、鸟等天敌。

3.4 低龄幼虫期喷洒除虫脲7000倍液。

3.5 在3~4龄幼虫期喷洒舞毒蛾核多角体病毒3000~5000倍液。

上一篇:法桐生长季节黄叶原因及分析 下一篇:关于资中县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