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28 12:48:11

98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髋骨骨折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针对髋骨骨折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恢复情况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和患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髋骨骨折 老年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49-01

老年人因为均有不能程度的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髋骨骨折,因此髋骨骨折是老年人常发病之一。老年髋骨骨折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身体恢复时间较长。髋骨骨折经治疗后如果不能很好的恢复则很容易导致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1]。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髋骨骨折的特点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共收治98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现将护理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髋骨骨折老年患者98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63岁。98例患者中有82例为跌倒致伤,占83.67%,另外16例为交通意外致伤,占16.33%。43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占43.88%,55例为股骨颈骨折,占56.12%。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术前进行全身检查,详细的了解患者身体机能情况和其他疾病情况,以减少手术中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风险,并对在术后可能由于其他疾病引发的并发症进行了解,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和日常生活习惯,方便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2.1.2 心理护理。老年人本身因为其各项身体机能显著下降导致免疫力下降会发生各种疾病,致使老年人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如果发生髋骨骨折,这种情绪会更加明显。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髋骨骨折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和家属的护理配合。通过与患者之间的语言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患者术后12h内应给予心电监测和吸氧,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对各项生命体征参数变化情况有所了解,并及时的做好监测记录工作。定时的观察患者尿量、引流液流出量和性状,如果发生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老年患者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患者的呼吸是否顺畅,并定时的进行体温检查和肺部听诊。

2.2.2 饮食护理。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在术后短期内进食种类以容易消化的流食为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转变为富含营养且较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食物,这时的进食种类的选择主要以加强患者营养、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为目的。

2.2.3 预防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很容易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在术后前期要保持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应该要预防老年呼吸道感染、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首先要保持病房的通风,并注意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定期的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保证病房内适宜的空气环境。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勤做深呼吸,并适当的做扩胸运动等上身运动,叮嘱患者多喝水、多排痰。为了预防老年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首先要告诉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患者健康的威胁,告诉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活动的重要性并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定时帮助患者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流动,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如果长期卧床很容易导致褥疮,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因为身体原因对外界刺激免疫力下降,同时行动不便卧床时间较长,因此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褥疮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病床床铺的整洁和干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患者进行翻身,并定期的清洁患者皮肤,对受压较重的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2.2.4 恢复训练。老年髋骨骨折患者要注意进行一定的功能性恢复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协助。恢复训练要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和强度。一般情况下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术后初期,患者不能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此时训练内容应该以肌肉训练为主,鼓励患者做屈趾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屈趾练习要求患者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向下绷紧,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患者将腿部肌肉绷紧并保持5-10s后放松,然后再绷紧再放松,如此循环。待患者身体得到一定恢复,可以进行肢体活动时要鼓励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活动以不引起较为明显的疼痛为宜,且要随着患者身体情况的好转逐步加强活动幅度和难度。患者手术一周后可尝试进行行走训练,首先要进行立位训练,指导患者双手抓床,移动身体到床一侧,健肢负重而患肢不负重保持身体立位。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拄拐辅助行走,训练前期使用双拐,然后使用单拐。训练时要注意初期行走幅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加行走的时间和次数。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在术后4周进行患肢的恢复性训练,训练采用拄拐阶段式负荷康复训练模式,可按照体重的一定比例逐渐增加患肢负荷。待患者骨折愈合后进行去拐行走训练并最终恢复正常的行走[2]。

3 体会

髋骨骨折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和行动不便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好的病房环境和定时的身体按摩是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关键。同时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减少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术前评估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对了解患者的体征情况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功能性恢复训练是髋骨骨折老年患者护理内容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和减小髋骨骨折导致患者残疾的可能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德荣,张秀容,李莉.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0,22(2):363-364

[2] 葛向煜,君俏,刘邦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2

上一篇:高等院校环境绿化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屋顶花园的社会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