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美工编织活动初探

时间:2022-05-03 07:36:14

大班幼儿美工编织活动初探

摘 要:编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丰富的艺术。编织活动把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可以在编织中玩,编织中学。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尝试对幼儿美工编织活动进行探讨,初步积累起了有关大班年龄段美工编织活动的编织技巧,总结了一些在美工编织活动中的所得。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工编织;创设环境

根据5~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在大班组开展了美工编织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对编织活动很感兴趣,在编织活动中线型材料使用较少,操作活动方式单一,没有太大创新,大班幼儿很多都不会用线型材料进行编织活动,大多是机械模仿、无创新。而且我园地处农村,编织材料又易于收集,家长中又不乏编织的能手,请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进课堂参与幼儿园编织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美工编织的基本技法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想,“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我园地处农村,许多编织的物品,在生活中都很容易寻找,如:草鞋、鱼筐、簸箕、花篮、箩筐、渔网、麻绳等。幼儿通过观察各种编织物,初步了解编织,感受编织的魅力,激发幼儿编织的兴趣。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编织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毛线、细绳、纸条、布条、玉米皮等,然后将各种编织材料进行分类存放。通过查阅各种编织资料,多次讨论后得出了编织技巧:穿、缠绕、编、结艺四大类,便于幼儿在集体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操作编织活动。

技巧一:穿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系鞋带”,让幼儿掌握“穿”的基本技法,学会系鞋带。然后通过“系鞋带大比拼”活动,提高幼儿编织兴趣,巩固“穿”的技法。我们还开展了“穿洞洞板”“穿网拍”等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浓。通过活动促进了幼儿手眼协调的发展,并感受编织的乐趣和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幼儿更强烈的编织兴趣。

技巧二:缠绕

通过讲解示范学习制作的方法,让幼儿学习编织的缠绕技法。首先,让幼儿学习最简单的“绕线球”活动,初步掌握缠绕技法。其次,在“绕相框”活动中,幼儿用毛线自由地在剪好有齿状的废旧纸板上进行上下缠绕、左右缠绕、交叉缠绕等,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发现,缠绕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缠绕相框,相框会更加漂亮。最后,通过“绕花瓶子”活动,让幼儿感受缠绕的乐趣,提高缠绕的技法。

技巧三:编

说到编,易操作的活动很多,比如:幼儿用废旧的布条学习编三股辫、四股辫和八股辫。我们还在区角提供丰富的编织材料:毛线、布条、细绳、皱纹纸条、稻草等,幼儿可以在晨间活动、午休前活动等进行编织。一根根毛线、绳子、皱纹纸条和稻草在孩子们的手里,不一会就变出了手链、项链……我们把平时编好的辫子收集起来,孩子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黏贴画,有漂亮的蜗牛、蝴蝶、鱼、苹果等。在家园的配合下,把废旧的大小不一的纸盒四边剪成均匀的长城齿状,进行“纸盒编帽子”活动,通过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幼儿逐渐掌握了编织帽子的基本技法。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从编织的简易难度,分别开展了活动:“我给奶奶织围脖”“我给妈妈织围巾”“可爱的小鱼”等活动,逐步巩固了基本的编织技法。我们还把废旧的广告纸裁成纸条,幼儿编织毛毛虫、毛巾、小鱼、花瓶、地毯、手提袋等,活动丰富多彩。

技巧四:结艺

编织活动前,幼儿和家长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网,通过实物观察让幼儿感知网的形状,看视屏了解网的用处和制作过程,从而激发幼儿的编网兴趣。在“彩色项链”活动中,我们利用皱纹纸条,让幼儿学习单线上打多个结,幼儿学习兴趣很浓,打结技法初步掌握。因此,我们组织幼儿用收集好的芦苇、麦秆、吸管等材料编织帘子,巩固“两根线打结”。接着,就是让幼儿两两合作,学会“挂线”,然后再学习织网,掌握线条“两两间隔打结”的规律,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还开展了活动“织网篮”,幼儿已基本掌握打结的技法。

二、创设美工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纲要》第三部分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想,“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幼儿在集体教学中学习了编织的基本技法,但编织是比较费时的活动,因此,我们把相关的编织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能力弱的孩子有机会进一步地探索练习,逐步掌握方法。在集体教学中,幼儿已初步掌握了三股辫、四股辫和八股辫的技法,为了巩固这些技法,我们在区角铁丝上挂上毛线和布条等,幼儿两两一组,让会的幼儿教不会的幼儿,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在编织活动中,编织扇子、围巾、围脖、裙子有一定难度的作品,也比较费时,需要孩子有相当的耐心和坚持性,大部分幼儿慢慢就没兴趣了,于是我们把幼儿编织的半成品投放到区角,幼儿可以在晨间、午休前活动和区角活动时,都可以进行编织。为了提高幼儿的编织兴趣,我们还在区角投放了不同颜色、粗细不同的毛线,可供幼儿编织探索。幼儿发现把不同颜色的毛线交叉编织,编出的东西更漂亮;用细毛线编出的缝隙比较大,粗毛线编出的缝隙比较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练习,利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幼儿相互学习交流,从而巩固了幼儿基本的穿、缠绕、编、结艺技法,为幼儿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三、展示幼儿作品,凸显编织作品的实用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把编织充分融入班级主题墙创设中,根据编织活动的开展,及时更换主题墙,展示幼儿作品。我们把幼儿编织好的扇子、围巾、裙子、黏贴画和稻草编织的小乌龟等分类,粘贴在芦苇帘子上,挂在幼儿园走廊上。走廊顿时变漂亮了,充满了浓浓的编织氛围,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的编织兴趣。

四、以美工编织活动为载体寻找家园共育的途径

1.让家长了解编织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在编织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家长收集各种编织成品和废旧材料等。“只有认同,才有真正的接纳和支持。”我们利用“家园栏”或通知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编织的内容和编织的作用、意义,与家长建构起沟通的桥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编织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证。

2.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提升幼儿对编织活动的恒久兴趣

编织活动的技巧性很强,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挖掘编织艺术的瑰宝,通过把家长请进幼儿园课堂,为幼儿介绍他们的编织艺术方面的知识,并传授给幼儿,提高幼儿对编织艺术的兴趣。我们还定期向家长介绍编织活动的进展情况,并邀请家长志愿者随时参与到我们的编织教学活动中,增进了幼儿与父母的亲子之情,与家长建构起友谊的桥梁。在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幼儿对编织活动更感兴趣了,于是我们把编织活动融入一些传统节日中,在《九九重阳节》中,我们以编织活动“我给爷爷奶奶织围脖”,让幼儿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与爷爷奶奶一起编织围脖,感受节日的气氛,从而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爱,懂得尊敬老人。此类活动深受家长欢迎,我们的美工编织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上一篇:小学英语单词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从传统文化中衍生的儿童美术教育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