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指导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03 12:06:16

定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指导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定期对其实施健康指导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镇2012年5月~2014年5月居民309例,主要选择随机抽样方法。对所有患者完成健康教育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获得的效果,并且同实施干预前进行比较,针对临床资料实施描述性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有效实施后,居民针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表现为显著的提高(P

关键词:定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指导

近几年,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例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对于此种疾病,临床表现出疾病复杂、难以治疗的特点。并且对于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给予健康指导干预。患者在家中是否可以完全按照医嘱治疗对自身疾病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患者能够定期用药,并且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为了研究健康指导的临床应用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给予健康指导后,获得的干预效果明显,现将具体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镇2012年5月~2014年5月居民309例。在所有患者中,男209例,女100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64%以及32.36%。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1~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9±1.9)岁;在所有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00例,所占百分比为32.36%。患有糖尿病患者56例,所占百分比为18.12%。患有冠心病患者32例,所占百分比为10.36%。在所有患者中,学历为大专及其以上的患者57例,所占百分比为18.45%;学历为高中的患者63例,所占百分比为20.39%;学历为中学的患者70例,所占百分比为22.65%;学历为小学的患者100例,所占百分比为32.36%;文盲患者19例,所占百分比为6.15%。

1.2方法 主要选择统一调查表以及登记表,对抽查居民的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将居民的体检结果作为本次的研究依据,要求患者需要按照规定用药并且进行相关锻炼。并且针对患者建立对应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加以明确规定。并且对患者当前的疾病情况给予认真观察,研究合理方法要求患者进行锻炼,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患者完成健康指导后的15d,对患者进行再一次调查。具体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是否按照医嘱用药,患者疾病情况是否稳定[2]。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子(分析)。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具有均衡性,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针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具体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主要包括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法、疾病的相关预防知识、饮食护理方面的知识,有关保健知识,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以及服用药物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最终发现,健康指导有效开展后,患者针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表现为显著的上升,与干预前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

3 讨论

健康指导的顺利开展,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指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延缓疾病的进程,防止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导致无法有效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不严重,针对自身所患疾病缺乏明确的认识;②患者自身疾病病程相对缓慢,患者用药后不能够坚持治疗[3]。

经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在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针对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能够按照医嘱用药,从而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健康教育有效实施后,居民针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与干预前进行比较,表现为显著的提高(P

总而言之,患者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例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者的疾病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也表现为上升,但是健康指导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能够积极参加锻炼,有效稳定自身的病情,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的概率。在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两方面,也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虹.健康教育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5(21):99-100.

[2]曾文娟,曾金生,王伟民,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管理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2013,8(20):102-103.

[3]井珊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2013,10(06):235-237.

上一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疗效观察 下一篇: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