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土地股份制度创新对农户收益及农地利用影响

时间:2022-05-02 04:51:19

浙江省土地股份制度创新对农户收益及农地利用影响

【摘要】本项目主要研究浙江省土地股份制度对农户收益及农地利用影响,分析在杭州郊区土地股份制实施前期农民入股方式、中期股份制运作期间农民的收益情况、股份合作制农民的看法。通过spss数据整理得出,50%以上的农户听说过股份合作制,70%以上的农户愿意参与股份合作制。而99.3%的农户对参与股份制之后取得的收益都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对于土地股份制风险有认识的农户仅在30%左右。在鉴于农户对现实经济利益的强烈需求,本人认为应在借鉴国内成功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验的基础上,在浙江省范围内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推进浙江省农业的农机化发展,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土地股份制;农户;农地利用;浙江省

土地股份合作制在近年是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理论界普遍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通过将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入股,农户的土地权利得以量化并据此拥有相应的监督权和收益权,实现了土地产权的对象化、具体化(傅晨,1996),土地产权内容更加明确,有助于农民形成较为稳定的预期,节约交易费用(钱忠好,2007),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承包制下土地产权不清晰的问题(蒋占峰,2003);土地股权化改革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间接化,有利于将分散经营的土地合并起来,有助于实现规模经营,有效地防止土地细碎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增加农民土地收益(黄少安,1995;陈英,2005);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农民组织起来,提升了农民的组织谈判能力,有助于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凸显了制度绩效(王小映,2003;金丽馥,2009)。

1 农户对土地股份制认识分析

在实地的调研中,实际上农户对土地股份制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在大约15个实习股份制的村庄(问卷300余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71份)中听说过农地股份制的农户大约只占了总样本的一半左右。大部分的农户对已经在自己的村庄中实行了的农地股份制大都都没有意识。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听说过土地股份制的农户约占52.8%。而农户的了解程度中完全不了解的占47.6%,有点了解的占49.8%。

在了解的途径上,通过村委会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达到了74.8%,其次是同村人比例为8%。但基本各种途径都有听说的农户,表明农户现在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当广泛。不可忽视的是,农户对参与农地股份合租制的意向程度。据我们调查,愿意加入的农户占72%。表明在杭农户对于土地股份制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接受的能力也是十分强的。浙江地区的农户接受新生事物的基础较强,并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实习土地股份制变革的成熟地区。

2 农户对土地股份制意愿分析

从农村实地走访调研的程度来看,基本上的高达72%的农户对于土地股份制的推行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的。

农户加入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其余被强制性加入的占13.1%,受周围的人影响的占22.0%,想将土地流转的只占了8.9%,想通过推行股份制而知道村里有多少资产的仅占4%。

3 农户对土地股份制收益期望分析

对于还没有熟悉的土地股份制,由于浙江农户的年收入普遍较高,2012年浙江农户人均纯收入已达14552元。农户在对农地股份制的分红数量问题上都报有较大的希望。只有0.7%的农户同意低于500元。43.2%的农户认为应该在10005000元之前。想要高于10000元的农户占12.9%。

4 农户对土地股份制收益风险分析

一方面,农户对土地股份制抱有了很高的经济期望,另一方面农户对农地股份合作的风险认识却并不多,超过一半的农户是不知道有风险存在。知道的农户不超过30%,还有部分农户是认为无风险的。

在风险中以不能拿到分红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8%,由此也可见农户加入的目的还是以经济利益为重。然而问到风险的具体管理,大部分的农户选择原来的村委继续管理,可见在已有的村委会上建设土地股份制管理机构是可行之道(表1)。

5 土地股份制对农地利用状况改变分析

在农地利用情况的问题上,意见则呈现多元化。28.5%的农户认为土地依旧要归村集体所有,要用做农用地。32.6%的农户认为可接受土地流转给承包商,并挪为他用。但是有38.5%的农户不在乎农地的用途,只要能保证分红(表2)。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农户都是倾向于经济利益的。

6 杭州郊区农村地区土地股份制推行分析

在实行土地股份制之后的杭州郊区农村地区,村集体还是作为所有权的所有者。它的特点如下:

(1)它在坚持农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比较好地实现了产权的明晰化,迎合了农民土地制度改革的愿望。

(2)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实行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新型农地制度,农民兼具劳动者与股东的双重身份,将劳动与资本相结合、个人利益与公司绩效相结合,因此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各种积极性,主动关心并参加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动。

(3)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农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它将农地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相分离,能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与合理配置,可以将零散的单个农民的竞争力通过整合后体现在整个股份公司的竞争力上,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并可将高科技植入农地经营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充分体现土地资源要素的稀缺性,提高其使用效率。

土地股份制的运行需要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完善的土地的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土地股份制实质上是把土地的支配权以及处置权不变,而将受益权和占有权按股平分给农民。由此建立起一种集体土地收益由集体和农民共享的土地产权制度。因此要明确土地的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现阶段在各地的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农地股份制若想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政策的进步予以支持。

首先,建议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土地股份制度。

要推进农地股份合作制,首先应清楚地界定农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农地使用权;然后准确定义农地使用权,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条件;再者,建立良好、有序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明确股东的权益及其行使。这些制度的确立是促进股份合作制按市场规律经营,为股东的利益独立经营,做到独立经营与监督管理相结合。

第二,建立起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更为灵活的制度。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会越来越少,而且人们的就业趋向、就业单位的变迁,也会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农地与农民或农业人口时应朝着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强化和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明晰。稳定农户承包权,要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期的延长政策。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因此,给予农户稳定的承包权,有利农户增加对土地投资。

第四,建立并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从浙江省来看,浙江作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非农收入不断增加,致使分户均包的小规模土地,由主业变副业。其次,政府为推进农地适用权的流转,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2001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从今年起,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鼓励农民按照市场导向自主调整耕地种养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这使土地使用权的大规模流转有了可能。因此建立有效的规范的土地使用权的机制现在迫在眉睫。

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不及时研究解决,将影响农村土地政策的落实,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杭州土地股份制这一农村必经之路增加理论依据。

农地股份合作制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次创新,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其制度绩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了产权制度的创新,(2)促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断完善,(3)促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就业分化机制的建立。

农地股份制未来在浙江的发展可以参照江苏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创新。其一,扎根于乡村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农民企业家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极富创造性且具有经营能力,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要赋予农民企业家企业控制权以实现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家才能的匹配;其二,尽管企业家先天性地存在侵害股东利益的可能性,但是,通过监督、产权合约等正式规则的设计以及人际关系化交易、企业家道德约束等,农民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也能得到有效的抑制。

再次,也可参照在山东推广的农机化发展。其一,可以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机服务水平。其二,加大了农机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的管理使用。通过农机股份合作社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了农机的投入,改变了过去那种集资购买机械“人人有份,人人不管”的现象,也改变了承包者“重使用,轻维修”的掠夺经营方式。从而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愿办、办不了的事情。其三,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其四,增加了农机作业的效益,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股份合作制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出现,推动了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进一步形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探索出了一条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宗锦,柳思维.产权认知、组织信任与农户入股意愿的实证考察[J].统计与决策,2011,(13):97-98

[2]殷辉,倪泽强,李道芳.现代物流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3):99

[3]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上一篇:提高英语听写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