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导学案线路图)

时间:2022-05-02 08:09:22

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导学案线路图)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这个师生双边活动中,内因(学生)和外因(教师)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呈现和谐的双边关系,营造出教与学之间的良好氛围,那么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得到充分的调动,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探究;提升巩固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点在哪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点在哪里?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人们在思考,在争论,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多的是困惑,是焦灼,是期盼,是无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教师占据了整堂课的时间,学生没有了思考和练习的余地,真正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台上讲得是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是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其创造性潜能被扼杀,厌学情绪便油然而生。为了改变我们现行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其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活动时间,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个人自学、合作互动、交流展示相结合;在课堂结构上突出自学、精讲、训练的教学模式。经过三年多的艰难探索,教改之路逐步明晰,教改经验逐步成“熟”,教学模式逐渐成“型”,初步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路和教学模式。

一、回顾反馈(目标展示5分钟)

教师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反馈,检查所安排的复习或预习效果,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学习)目标。

二、预习(独学、对学、群学1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分发或展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任务、目标先独学思考,再对学(结对子)、群学。预习提纲(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指导、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

预习操作步骤:

1、自我预习(独学):结合提纲读教材,作好批注,并把重点及典型题目整理在预习笔记上。要求学生:用黑笔把会(懂)的落实在预习笔记本上,不会(懂)的用红笔标记在课本和预习笔记本上。

2、小组交流(对学):组内成员你说收获,我说疑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始终巡视在各小组之间,遇到难题用培养小老师的办法,老师A(老师培养小老师A,再由A培养B、C、D......形成网状,不让任何学生掉队)。

3、全组或全班汇报(群学):各组找代表在全班谈预习收获,说疑难问题,和他组相同的不再重复。

4、教师总结:根据各组代表说到的成果与困惑,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

5、预习检测:可以是教师提前预设的题目,也可以检测学生说到的预习成果。

6、锁定疑难:把各组提到的共性疑难,确定展示的内容。

三、展示(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学困生质疑15分钟)

展示操作步骤:

1、明确目标:小组交流一两分钟回顾预习时确定出的本课的共性疑难即是本节展示的学习目标。

2、分配任务:教师口头传达或以纸条的形式分配给各小组(或六分之一)的任务。

3、分组合作:各小组领取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深入到各小组内进行指导。

4、展示提升:各组同学一一登台展示。文科的展示形式多为诵读、赏析、谈感受、编排课本剧、与文本联系密切的歌曲、相声、小品、绘画、舞蹈等。理科的展示形式多为说题目的解题过程、做题的关键点、易错点、突破口、知识点、总结的规律技巧方法、变式训练题目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的引导、点评、追问和总结。为让各位同学参与进来,评比评价是必不可少。 学生参与情况(朗读 讲解 分析 表演 点评 质疑 总结),对各小组进行捆绑式的评价。

5、穿插巩固: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到自己没能展示的板面前进行反思消化。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8分钟)

文科多为说收获,谈心得,口头或书面表达。理科多为对变式训练题目检测。

五、课堂小结(教师鼓励性总结2分钟)

教师对学生本课任务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同时对本节课各小组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评比。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的解决了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当然课改之路并非会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惑,想办法解决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走向自主的教学改革解读》主编:王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主编:催其升,谢金国.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3]《杜郎口“旋风”》主编:李炳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上一篇: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方法初探 下一篇:从电影的道德前提谈高校德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