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委外投资业务的管理与创新

时间:2022-05-02 06:31:38

银行理财委外投资业务的管理与创新

近两年,银行理财委外投资呈现大规模的发展,颇有些野蛮生长的势头。按照一般的理解,银行理财委外投资是将银行的理财资金委托给银行体系之外的基金、证券、保险和私募等机构,并由后者按照双方约定的投资规则进行主动性管理的业务模式。在银行理财委外业务中,某些具备实力的银行也可能成为其他小型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管理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委外投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拓展了传统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的模式。作为银行理财投资的新型业务模式,委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摸索之中梳理出可行的业务模式,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业务模式

银行理财委外投资起源于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目前各主要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均超过万亿元,但银行端相应的投资管理能力却无法与规模增长匹配,加上一些地方性银行资产投资方面受制于监管部门的限制,于是才有了委外投资一说。目前理财委外投资业务一般采取如下模式。

设计筛选评价体系,注重从银行体系之外选择投资管理人。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管理人。就目前国内资产管理市场的现状来看,证券基金公司因为其市场定位、投资管理经验、薪酬机制等原因,理所当然成为了银行理财委外的首选。随着资产管理市场的蓬勃发展,基金和券商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私募投资机构也参与到银行委外资金的争夺之中。对于委外投资管理人的筛选,银行端主要通过设计评价体系来进行,形成准入白名单,此后再根据具体业务需要,从白名单中确定合作机构。如根据候选机构的管理资产规模、资本金规模、行业排名和监管评级等形成白名单,对进入白名单的机构,通过考察其投研团队素质、过往产品的投资业绩、风险控制手段等进行多因素分析考量,分项指标打分,并考虑投资策略的匹配性等,最后确定具体业务的合作机构。当然有的大型企业的下属投资机构也可能直接入选,这主要是银行需要考虑银企合作的因素。

从银行理财委外的入选合作机构类型来看,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相对占比较大,主要是这两类机构的业务本来就侧重于金融市场业务与资产投资,对资本市场和投资管理较为熟练,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优势。除此之外,保险资管机构逐渐异军突起,获得了一定业务量,而私募机构因为银行后台风控接受度等问题,目前还处于双方的接触了解的过程中。

业务模式兼顾产品模式和投顾模式,银行端强调高度定制化。银行理财委外投资从具体实现方式来看,主要有产品模式和投顾模式两种。在产品模式下,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购买公募基金、券商、信托公司和保险资管等机构的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并约定资管计划的投资范围、投资标准和业绩比较标准等,以此实现资金注入。在产品模式下,理财资金涉及的投资账户开立等事项转化为资管计划来进行,这有助于实现理财资产投资范围扩展、投资策略多样化和操作中的加杠杆操作等,最终有利于投资收益的提升。该模式下,实际上委外机构的产品成为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通道,银行端的管理工作相对简便,故而各家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多采用此种模式。而在投顾模式下,所有围绕理财资金的投资操作集中于银行体系内,外部投资顾问机构通过提供资产买卖指令等指导银行进行操作。在这种模式下,先不说银行的交易员能否适应工作要求,单说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如有的银行可能规定理财资金仅限于买卖银行间市场债券,不能参与衍生品和股权类产品投资等。应该说,从目前业务实践情况看,产品模式是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主流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业务模式,本质上来讲银行理财委外投资是一种高度定制化的业务。即理财资金的投资策略、投资范围、投资品种和风控规则均由银行主导,整个投资理念和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端的要求。如在理财资金委托之前,银行往往会制定具体的投资方案,初步确定投资总体框架和模式,明确相应的投资范围、品种、信用比例、集中度等内容,明确投资规则,然后交由委外机构去执行。就投资范围和投资品种来看,目前银行理财类委外资金侧重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投资于货币市觥⒏咂兰墩券和债券基金资产,面向高净值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可能增加股票型基金、二级市场股票和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但所占比例仍旧属于点缀性质。

投后管理相对粗放,仍处于手工处理向IT系统转型的阶段。随着银行理财委外规模的增加,相应的业务管理、风险监测、合规管理、投资评估等投后管理事项成为银行端关心的问题。目前银行理财委外的投后管理一般通过日常监控、定期的投资管理报告和投资管理人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仅就日常监控而言,银行端需要关注投资组合构成及仓位变动、资产估值、资产收益波动情况、产品净值变化、投资品种及比例的合规性审查等,内容较为繁杂。目前许多银行通过委外机构报送的数据报表来进行监控管理,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和分析,且手工管理成分居多,并集中于线下操作,缺乏IT系统的支持。严格来说,这种投后管理的方式仍旧无法摆脱粗放经营的味道,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理财资金投资的大致情况有一了解。而对于更为精细化的数据分析和评判,诸如具体投资方案的执行进度,实时加减仓情况,以及对委外投资的定量风险和绩效评估等仍难以完成。

管理思路

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目的是借助于专业机构的投资能力和经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理财资金的投资效率。鉴于这项业务与银行过往的金融业务不同,本身的业务模式也与传统银行信贷存在差别,银行端作为委托人,对委外业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就显得比较重要。

加强对委外机构的投资额度管控和动态管理,有效约束其利益一致性。起步中的银行理财委外投资并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银行在挑选委外投资管理人时,需要考虑不同机构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特长,以实现风险有效管控下的收益最大化。目前,FOF和MOM是国际上流行的两种委外投资管理模式,国内银行也在积极引进使用。本质上FOF和MOM都是通过挑选行业最好的投资资源来优化组合,达到理想的投资结果。FOF通过购买子基金份额构建投资组合,力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符合业界多元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理念;MOM则通过设立子账户或专户的形式,将理财资金直接交给精选后的数家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由于目前理财委外资金规模较大,银行往往同时选择几十家机构进行委外投资管理,因而FOF和MOM模式均具有运用的价值,至少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节约银行端的人力资源,避免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但选择何种模式还需要考虑银行具体的实际情况。

对于委外投资机构的管理,在常规考察其投资实力和历史业绩基础上,需要对其设置不同投资额度的限制,明确其投资权限,进行额度管控,并且这种管控应该是整个银行理财条线的管控。由于信息共享不畅通,现实中常常出现某些委外机构在某家银行出现巨额投资亏损,然而转身又到另外银行担任重要管理人的情形,这类现象不应该出现在一个银行内部,至少不能在银行的理财条线上演。除此之外,银行端应定期评估委外投资机构的投资业绩、合规内控、风险管理情况和配合自身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资格重检,动态调整委外投资机构的准入,优胜劣汰。理想的目标是可以根据对每个投资管理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动态调整银行理财注资的金额,直至取消准入资格。另一个需要提及的是应考虑约束委外机构与银行端的利益一致性。例如要求委外机构进行一定额度的资金跟投绑定,要求机构准入时的投资经理不得变更等,增加委外机构的责任感。

加强委外IT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实现委外投资全流程风险管理。目前银行理财委外投后管理依赖于线下数据对接和手工化处理,反映出这一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的现实。理财委外投后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委外投资进行监控。例如,需要对理财资金投资的基础资产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其底层持仓和分布情况;需要对投资组合的头寸、仓位及行业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组合构建符合当初制定的投资方案;需要对理财资产持仓集中度、仓位增减、久期和杠杆比例等进行计算和监控,以满足自身管理和报送监管报表的要求;需要进行不同机构间投资业绩和业绩归因进行实时对比分析;需要及时掌握委外机构的投资额度使用情况,以便进行动态管理调整等,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IT管理系统支持。于是,加强理财委外IT系统建设,将管理理念和思路根植于系统之中,成为理财委外投资的应有之意。

至于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全流程风险管理,这一直是银行后台审批和风控部门看重的重要问题,并直接关系到后续理财业务能否顺利进行。事前的投资方案需要在事中进行消化和监控,需要对每笔委托资金投资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其组合头寸及仓位变动情况,并对投资组合中不同类型资产配置情况进行风险度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分析。还需要掌握资产持仓分布、投资集中度和杠杆比例等,及时提示合规性预警,以及避免投资风格发生过度偏移,投资业绩波动幅度过大等现象,以达到持续关注和控制风险的目的。事后则需要对委外投机构的投资绩效、业绩比较和业绩归因等进行分析,保证投资结果与委托目标一致,并为后续投资管理人筛选提供数据支持等。只有针对委外投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现了全覆盖的全流程监控管理,才能保证这一业务得到银行内外各方面的支持,稳健发展。

注重自身投资管理能力培养,实现委外投资与自我判断的统一。目前,很多银行采取将理财资金委托给投资机构,双方约定一个预期收益,事后简单评估,银行端对委外机构的投资更多采取的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需要提示的是,委外投资仅仅是银行理财投资的一种方式,某种意义上委外投资只能定位于银行理财暂时的权宜之计,银行端不能也不应将其作为主流的投资方式,银行理财最终还是需要培养自己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从更为持久的角度来看,委外投资实际上对委托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银行端对于理财资产的投资策略和组合构建自己的思路,并指导委外机构去执行自己的决策部署,尽管这一能力需要逐步培养。鉴于此,银行需要培养理财大类资产配置和制定多样化策略的能力。目前指导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很多,从均值方差模型到风险评价模型等不一而足,国内一些资产管理机构也根据这些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投资策略。银行端作为理财资金委托人,不应将理财资金顺利委托出去就觉得万事大吉,而是需要充分熟悉资本市场和市场上主要的投资策略和运作思路,对国内外主流的投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市场上挑选委外机构,保证委外投资与自我判断的一致,这样才不会跑偏。

创新

银行理财委外投资是创新事物,随着金融市场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委外投资业务模式往往随之而变。正如证券监管部门刚对流行的委外定制公募基金的设立进行了规范限制,银行理财委外的运作路径就可能要进行调整一样。理财委外业务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出生命力,得以持续下去。

通过精细化挑选委外机构“ 精品店”,最大限度创造委外投资的超额收益。国际上一些专事资产管理业务的C构也将一部分资产采取委外投资的方式,如美国信安金融集团会定期将其资金委托一些具有专长的机构进行投资,这被称为“精品店”方式。考虑到社会分工已经比较精细化,术业有专攻,这种做法不难理解。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中,有的基金公司专长于投资二级市场,有的券商具有长久的投行优势,一级市场抓项目能力较强,这些项目本身可能是较好的投资标的。而一些私募机构债券投资能力相对较弱,但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能力很强,或者长于量化投资,等等。银行理财选择委外投资机构时,需要对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和“食物链”非常熟悉,应该既看重机构的整体实力,也注重分析其“精品店”特色,充分考察其在行业产业链上的地位。在现实当中,往往银行理财的后台审批风控部门比较看重委外机构的规模与名气,银行理财部门应该加以解释和引导,力争将合适的资金委托给合适的机构去投资,从而提升投资的超额收益。

采取多投资策略的委外投资方式,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银行理财委外业务刚兴起时,采取的单一债券组合方式,通过对债券资产加杠杆来提升收益率水平。接着是在债券资产为主的前提下,实现股债结合,逐渐增加10%~20%左右的股权类产品,然后又流行打新策略等等。金融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委外投资策略也应常变常新,充分考虑投资策略的多样化,因市场之变而变。例如,汇率波动可能使得某类资产短期内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或者中资企业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或优先股存在套利可能,或者港股投资或许存在短期机会,银行理财委外投资不妨及时制定相应的策略,抓住这类机会。又假如经过验证,风险平价模型适用于内地资本市场,则可以考虑以此策略开发的基金专户产品。这样来看,委外投资的策略更应该是多样化的,具有包容性的。具体而言,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策略应由单一策略向多策略组合转变,根据市场变化和投资管理人的特点,引入量化对冲策略、事件驱动策略、中性策略等,通过新策略或策略组合来管控风险,提升理财委外投资的收益。

顺应时代潮流和政策大势,拓展开发全新的委外投资领域。十后我国经济转型进一步深入,许多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委外投资应该顺应这些政策大势,做时代的弄潮儿。按照现有法规,有的领域银行理财不能直接进入,这就可以以委外投资的方式进行。如在国家层面提出国企改革、重组并购、信贷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政府购买服务、优先股发行等概念,金融市场和政府的政策也层出不穷,银行理财委外投资应该积极挖掘这些金矿,最大限度拓展投资的视野,力争政策的红利能够及时反映到投资活动当中。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上一篇:辽宁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技需求和政策... 下一篇:YunOS做“在线”力量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