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低碳时期的经济转型

时间:2022-05-02 03:00:23

探求低碳时期的经济转型

[摘要]低碳时代到来了,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必将对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是积极的,但是对企业当前来讲,将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在节能减排的压力面前,如何度过转型期的阵痛,建立一个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将是政府与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主动适应“低碳”要求,才能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节能减排;经济发展;经济转型

当前,“低碳”已成为热门词语。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的降低碳排放量40%的目标,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碳排放的治理力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面临新的选择,企业的排放问题将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决策。“碳税”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征,“可交易排放权”将逐步引入环保管理机制中。这一切都会让企业不得不思考一个全新的问题: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些政策与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要求面前,我国很多污染性企业、高能耗企业、一些经济结构模式还处于低端的地区,将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本,在市场竞争面前将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企业向哪里走?如何转变地区的经济结构?本文基于“低碳”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积极与消极影响,企业与政府如何适应低碳要求,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抓住机遇等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低碳”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

1短期内会使一些区域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工业发展还依靠人力、资源吃饭,一些沿海二线地区的县级企业的重污染、高能耗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工业整体上还表现为粗放型的特征。东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重庆等很多内陆地区更是以资源消耗为主,在发展水平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优势工业还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化学工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工业和机械工业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污染比较严重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上,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弱。而这些地区正是碳资源排放治理的重灾区,同时这些能源型企业本来利润就极其微薄,资源的使用成本增加以后,将会更加不堪重负,所以,这些地区的转型成本是非常高的。

由于国家将会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使用,资源将成为更加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魏涛远与格罗姆斯洛德所做的一个课题的调查结果(表1),其中列出了征收碳资源税后第一年的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0.4%和0.9%;就业下降了0.4%和0.8%,大约为240万和460万失业工人。

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不仅影响这些地区的企业,进而影响到就业问题,而且随着企业在低碳压力下完成转型,相应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将会提升,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会提高,同时一些能源型企业倒闭,部分企业外迁,从而这些地区的低素质劳动力将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2长期看,负面影响应逐步降低。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应该是在初期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转型的成功,经济创伤将会在一定的时间后得以愈合。一方面企业通过优胜劣汰,结构会得到调整;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会逐步抵消征收碳税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碳资源的使用成本的上升部分主要是政府调控实现的,这些成本会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通过财政支出的形式回流到一些低碳企业以及企业转型期的护持。政府将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的换代升级。魏涛远与格罗姆斯洛德的课题调查还得出一个结论:征税后2020年的GDP仅下降了约0.1%(表2)。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积累逐步抵消了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

二、“低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低碳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人类生存质量问题,甚至是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面前,经济发展要服从低碳的要求是不容商榷的。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理解低碳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我们贯彻低碳理念于我们的行动之中。具体地说,“低碳”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对于企业及消费者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可以刺激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而提高效率,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说,低碳逼着企业往前走;另一方面,低碳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方式。随着转型期间资源价格的上升,购买者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对资源性商品的消费降低,例如对塑料制品、纸制品、燃油等的消费成本提高,将促使消费者寻找替代商品,加大对替代商品的消费,这会从更深的层面转变人们对于高污染、高排放商品的嗜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对于产业投资的积极影响。随着我国低碳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新的选择,短期会导致一些企业减少投资,甚至使一些外资企业撤回在华投资,但是在宏观上,这些企业正是我们需要逐步淘汰的企业类型,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因为这样可以抑制增长过快的高耗能产业投资,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打下基础。

3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根据2006年底由我国科技部、气象局、中科院等单位联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0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4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2.78%,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排放0.65吨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低碳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任务的准确表达,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着力追求的时代目标,开征碳税,加强治理。减少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4促进技术的更新与提高。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政策目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新的节能减排措施,促使企业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引导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引进、改造与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走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碳税的压力之下,经济结构的转型显得更加紧迫,置死地而后生将是能源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低碳”也使得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当前,我国的环保产业比较落后,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使得我们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受到严重破坏。低碳目标会刺激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寻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低碳时代企业如何从容应对

企业要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应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观望;要提前思考和谋划应对的策略,尽早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为打好科学发展这一仗积极做好准备。

1提前做好战略准备与技术储备。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低碳政策的实施必定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过程,但是其趋势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前做好企业发展的规划,把企业的转型方向与步骤规划好,并按照规划的步骤积极进行设备、人员与技术的储备工作。提前准备就等于为今后的从容应对赢得了时间,可以有效地缓解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能够平稳地度过挑战期。

2逐步转变生产结构,有步骤地淘汰部分产品。具体来讲,企业要超前谋划,主动转变生产结构,每年预留一部分利润,有步骤地淘汰或替换一些资源能耗性的产品及其设备;同时,规划好企业需要逐步引入的新产品,并使已有产品向低能耗的相关产品延伸,逐步加大这些产品在企业产品结构中的份额,为未来的战略转移踩好“点”,以便适时地替换传统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变。

3逐步加大设备投入,避免陷于被动。一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结构的转变,从能源型企业转型为低碳型企业。而有些企业是无法转变的,如电力、钢铁、造纸、化工行业等等,这些企业无法通过转型摆脱对碳的消耗性质,而且国家的战略发展也离不开这些行业。但是,在低碳目标下,政府必将逐步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加减排的压力。如果这些企业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将很有可能在政策正式实施的时候面临被动的局面。所以,企业应该提前主动投入,逐步向国家政策导向方向靠拢,避免被动局面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势下,一旦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企业的多年投入可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4增强“低碳意识”,把握政策方向,用好用足政策。当前,国家正在酝酿一些新的节能减排政策。据预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开征碳税,虽然征收方式与比例尚未确定,但是一旦实施,对企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一些地区政府也在酝酿“可交易排放权”制度,即政府将环境资源排放产权化,向企业出卖排放权,而企业如果通过技术改进,减少了排放,则其排放权可以出卖给排放量大的企业,取得经济收益。而那些靠购买排放权进行排放的企业,负担将加大,必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这一新的市场机制的引入,将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利益问题,任何企业也无法通过政府的“关照”而继续“蒙混过关”。因此,企业应增强“低碳意识”,认真研究和把握政策方向,用好用足政策,为企业未来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四、低碳时代政府如何促进经济转型

1明确政策导向,促进企业限期转型。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是关键,政府要提前向企业传达低碳经济的要求并出台具体的时间表,让企业有一定的缓冲时间进行技术改进、经济转型。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企业无法达到减排的目标,将被兼并或淘汰。地方政府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在招商引资等问题上避免短视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应指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按照统一部署制定企业自身的改革时间表。

2加大对企业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资金上要为企业减负,减轻其压力。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资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鼓励企业与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引导企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与东部地区先进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借助外力,加强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与换代升级。

3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政府要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的推广和普及。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要求,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严格控制过剩产能转移扩张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

4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淘汰一些能耗高、效益差的企业,积极发展高科技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积极文明的生活方式,从社会消费的层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是趋势,也是必然。经过短暂的阵痛以后,会对社会以及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不能把经济发展完全放在社会发展之上,以环境代价换得GDP的增长。

上一篇:小议税收法定主义的规则和突破 下一篇:小议创业胜任力与效益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