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对话

时间:2022-05-02 01:05:54

读书,是历代都推崇的一件事情。《论语》开篇就表明了孔子读书的立场和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一天到晚想破了脑袋,还不如用一点点时间来读。

工作忙、压力大、时间紧……在读书的“快餐”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

读书不需要理由

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读调查”显示,公民人均读时长减少,2009年全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34.09分钟,人均通过手机读的时长为6.06分钟。从国民对自己读情况的评价看,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三成人不满个人读现状。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国人的读书?

调查中,“太忙,没时间”、“工作生活压力大”成为许多人不读书的原因。另

方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网络书、电子书、手机杂志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可供读的渠道越来越丰富。

由于电子信息内容的丰富和方式的便捷,以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等特征的“浅词读”大行其道,获取信息成了读的主要目的。在这种环境下。对于科学书籍的研读、文化书籍的品味、思想书籍的领会,以这些传统纸质读所带来的深层体验离人们越来越远。

加上现代人的生活工作节奏快,讲究实用,因此读的书大多是和个人工作和生活相关的功利性强、实用性强的图书。从图书市场可以看出,教材和教辅类图书占中国图书总销量的71%,少年儿童类图书又占去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成人读的书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读书也似乎只有应考、求职、升迁等功利性的目的,不分时间,不问目的的单纯性读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功名利禄,有的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有的人读书纯粹是为了娱乐。

其实,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

定要找到合适的理由之后才去读书,则失去了读书的心境。杨绛先生说“读书就是跟智者面对面交流,无须预约,无须客套,无须说再见。”读本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开阔视野,丰富历,益于人生,很多人生灵感与领悟,都由读书而来。茶余饭后、睡前卧床,闲来无事捧本好书,品杯茗茶,于神定气闲之、司若有所思,静静地去体会读书带给心灵的愉悦和安适,当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读书要有选择

“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读书人的一个美好期冀,其实并不是只要读书就能有收获,读书也要讲求方式方法。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儒而无立:纂录故(古同顾)实,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意思是说,读书有五个不当之处,

是泛泛地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这样的问题就是知道得很多,但是重要且有用的少;二是喜欢古人的言行,总是引经据典,模仿先人,结果思想保守,不敢创新和超越,这样的问题就是继承了传统学说,却做了个没有创新成果、没有独到见解的“读书人”:三是编纂记录文献材料,顾及现实情况的各种利益矛盾,总是一遍还没有写完,就又改变思路,从头开始。这样的问题就是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四是听说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于是决定马上跟在他的后面学习、模仿,却依然总是落在这些人的后面,这样的问题就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结果欲速不达;五是喜欢读书作文,练习写作文章,却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积累生活词历,锤炼语言文字功底,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工夫,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因为其结果是只能读书,而不能作文。

所以读书要有选择。我们需要放弃一部分读简易书籍的时间,朝着精深和经典书籍的方向努力。读简易书籍读的只是形式,读经典书籍学的才是内容。在你的读生活中,对大部分人而言,经典并非单指那些先哲圣人的大言微义和成功人士的处世箴言,读过之后对你有所启迪而有不忍卒读的冲动,每读一遍后都大受启发,这就是经典。

读书要读好书

读书者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图书市场琳琅满目,图书馆里汗牛充栋,为读书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读可能。但丰富的书籍带来了另外一个难题,面对书海,任何人倾其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也并不是随便读什么书都很有意义。我们到底该读什么样的书?

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网络上,网络读所带来的危险,远远高于纸质书的读。所以我们现在倡议读书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读好书”很难,因为鉴别什么是好书难。个人喜欢固然是读兴趣的前提,但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能够喜欢,还是有许多个人原因的。一切要从个人经历、学养,甚至从灵魂深处去寻找原因。这种个人鉴别非常重要。人的选择总是由于素质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有的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一个作者,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就不太喜欢了,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简直要厌恶起来。为什么?就是随着个人经历的增加、学识的广博,对于事物的判断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需要这种成熟的判断能力,对读就成为至关重要。

有人断言,一代人有一代人关心的问题、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标准,不能用年长者的经验和判断来取代青少年的读需求。

但不管如何,那些公认的经典名著肯定有读的必要。这些经典关于思想、道德、伦理、文学和艺术的表述,是经过人类几千年的实践摸索才形成的标准,具有近乎永恒的功效,所以我们提倡读名著,它永恒的价值、永恒的美不会因为时髦和时尚而改变,历经无数社会变革和技术的进步,它的永恒性仍在。

上一篇:网络时代,谁还在读书 下一篇:可口可乐庆祝诞生125周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