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自画像中的自我意识

时间:2022-05-01 10:14:27

艺术家自画像中的自我意识

摘 要:自画像是画家以自己为绘画对象的肖像画,他可以表现出画家存在的独特的方式,也是同画家的个人风格,精神密切相连的。我们去观赏自画像的同时也可以了解画家的形象和作画手法。自画像的这种性质也决定了它将不会与除画家之外的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保证了自画像具有极其高的纯粹性,可以说自画像是画家自我表达最接近的方式。自画像作品的实质是画家画给自己看的,但我们观赏者往往对其是有不少疑惑的,不明所以的,好在我们处在一个幸运的时代,不知通过多少伟大的艺术研究者的辛勤,让我们可以被这些大师思想光芒照射到。如今我们只要方便的查询资料,就可以看见伟人们与自己的灵魂的对话,挣扎,坚持。我们若是能明白其中的精神所在必将被其感动,折服,激励。

关键词:自画像;伦勃朗;梵高;达利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37-02

一、自我审视的伦勃朗

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莱顿的一个磨坊主的家庭,曾度过大学,学过法律,但都因对绘画的狂热放弃了学业,由于天赋极高,又刻苦努力,在还是青年的时候已经咋荷兰小有名气啦,后来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可惜他不善理财,奢侈无度,他的事业在一场官司纠纷后就开始颓败,后半生窘迫不堪。这些人世沧桑,人情冷暖都给伦勃朗的画打赏强烈的印记。在辉煌的前半生,伦勃朗在自画像中大多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谦和的绅士模样,高贵,雅致。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只是想要有别于工匠,那么伦勃朗时期的追求要更为高级,一种精神上的贵族。

而在不如意的后半生,伦勃朗的画也随之有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他的肖像艺术没有再去描绘达官贵族,而开始转向大众的平民百姓。画作也变得更具有感染力,更朴实。自画像也更加真实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东西,50年代之后的自画像,画家的面部衰老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在每一幅自画像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到画家不屈不挠的毅力,穷困的生活不能影响他丝毫。反而让伦勃朗更上了一个台阶“伦勃朗的艺术所给予我们的是高度审美的满足和创作的启示,深刻的现实性,朴素的真实,从中发掘出人类灵魂深处的光辉。”生活越是不如人意,自画像中的伦勃朗却越是高贵神圣,此时,画家描绘的与生活中的自己已经没有太多直接联系了,而表达的是一种饱满有力的精神。伦勃朗冷静客观超然的审视自己,他研究过自己的神情和各种角度的特征,直到穷苦潦倒的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了岁月痕迹和生命沧桑。不得不提的是伦勃朗在逝世前一年创作的自画像,饱受长年的穷苦,如今要来的是死亡的威胁,画家没有丝毫恐惧,坦然的展露出微笑,稍稍的前倾的身体,苍老的面容,普通的衣着,仿佛看透了生活的实质,又似在于生活倾心交谈。

伦勃朗的破产,使他默默承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折磨,晚年的自画像中,那种典雅考究的服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抛却了各种外在面具后的的人性本色,晚年的自画像向我们真实流露了一切,他的坚韧使他仍然平心静气地用自画像表达了属于人性、艺术的本质,而他生命里的坚毅,这种可贵的品质促成了伟大作品的诞生。而这一份珍贵的坚持则是来自于伦勃朗对自己不断的审视。

二、自我慰籍的梵高

在19世纪照片流行的年代,21岁前的梵高的留影的经验不超过5次,甚至日后当他有机会与一群人拍照时,他总是不甘心不情愿,在几张他与朋友的合照中,要不就侧身,要不则干脆背对相机,他在一封写给妹妹的威廉明娜的信中说道:“这些摄影肖像比我们用笔画的还容易褪色,用笔画肖像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类的爱和尊敬。”他认为肖像画能穿透灵魂,这是相机无法达到的境界,因此他对摄影技术敬而远之。用一笔一笔强烈的色彩去表达他的渴望。

他曾在信中这样写道:,永远记住今天艺术所需要的是非常鲜活的东西,是强有力的色彩,他说,他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他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梵高在色彩斑斓里寻求精神的安慰和释放内心的压抑,自画像里也不例外。

在阿尔的最后的时期,1889年从精神病院出来不久所创作的一幅自画像,画中的梵高左耳绑着白色绷带,身上穿着厚重的绿色外套,颜色之中充满了生活的无奈和痛苦,那时,饱经身心的双重磨难,而且他的画风也不为世人接受,自画像的背景是简单有热烈的色彩,冒着烟圈的烟斗我们会感到他真实的存在过,在现实压力下,梵高的理想总是与无奈的生活暗礁相碰撞。他小心的使用深色和重色。那强烈的笔触所到之处,无不触目惊心,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作画过程的状态,也为他苦痛的历程而酸楚。

“有一种东西包围着我,禁锢着我,似乎要征服我。我说不清那究竟是什么,但我感到四周是牢笼,铁栏,高墙。”梵高这样形容自己骚动不安的灵魂,他的一生,然而通过画自画像却可以很好的慰籍这种情绪。“我开始不时地画它,我发现可以从中读到某种特别可以安慰人心的东西,我的画笔在指间移动,就像弓在玄走,让我感到快乐!”虽然梵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是热爱生活的,他的画中充满阳光明媚,他的心灵和人格也是明净清澈的。梵高的自画像和他本人以他的本来面目,以他的若干幅充满阳光和生机的画幅活在我们的心中。正如毕加索所说”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三、自我崇拜的达利

童年时代,达利想当一名厨师,又没过多久又想做拿破仑,野心随着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壮大,最后他自信地宣布:“现在,我只想做达利。”

达利出生于1904年5月11日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非格拉斯城。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他的画作怪异荒诞,仿佛是人类的梦境。

当达利还在马德里艺术学校求学期间,他经常抱怨教学质量差。有一次,三位主考教授询问他在画什么,他回答:“拉斐尔。”他被要求解释画的内容时,他却挑衅这群智力与知识平庸的教授,说“我实在无法跟你解释,因为我对拉斐尔的了解比你们三个加起来还要多."不难想象,他立即被学校开除了,一张他的《有拉斐尔脖子的自画像》中,这粗宽,拉长,扭曲的脖子,显出高傲自信的模样。

他比他大23岁的毕加索有过一段檫肩而过的机会,在学生时代,他曾拥立体派与拼贴技巧做实验,一张《立体派自画像》就是其中的例子,但他的风格比较接近乔治布拉克的手法。当毕加索与其他超现实画家使用非洲面具与工艺品时,达利却在《牛头怪》杂志上,发表了文章称赞欧洲新艺术,当时他创作了《非洲印象》。描绘的是身在非洲的达利坐在画架旁,伸手,挣扎难堪的情态表示他的强烈拒绝。

达利也使用“照片拼贴”的手法制作了《从委拉斯贵兹到达利》,上中下三张并列,头一张是画家委拉斯贵兹的自画像,中间那张是达利与委拉斯贵兹的合成图,下面那张是达利本人,他的:“翘胡子”是从这位17世纪的大师身上学到的,达利想传达他们在艺术上前世今生的关系。

而在《裸身的达利》中,艺术家地跪在海底,凝视右边的教堂建筑及落下来的球体分子,对于这些漂浮的粒子,达利表示:“视觉上,我拿掉了物质化部分,然后添入精神性的元素,最后再建构艺术的能量。”右下角躺着一只沉睡的狗,这象征对传统的效忠,借所谓的“能量”之旅,达利将艺术与传统作美的联系,达到了最纯净的喜悦与高潮。

每天早上一起床,达利便用狂喜的情绪不断叫喊自己的名字,想着当日要如何做自己!

自画像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映射去画家的心灵。他们为自己而画,画给自己看,记录了自我的各种形态,每一笔都完整表现了内心的渴望,追求和理想,这里有苦难,有快乐,有烦恼。以上三位卓越的艺术家各自创作出自己的自画像,有的处于理想之中,有的处于矛盾之中,有的想表达人与时代,物欲,自身的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忍受孤独和痛苦,画自画像仿佛就成了他们在对自己内心的对话,排解了万般苦闷,一时摆脱了现实的枯槁,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那里,艺术家可以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秀云.艺术家的自画像.新星出版社,2010.

[2][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房龙讲述伦勃朗的故事.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3][美]欧文・斯通.渴望生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4][西]达利.我的秘密生活.金城出版社,2012.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下一篇:史学视野中的中国木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