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探究

时间:2022-05-01 05:57:04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奠基。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方法是立根之本。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主体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36-01

1."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探究

1.1 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1.2 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学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后进生提供当堂达标的辅助台阶。

1.3 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4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M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1.5 练习运用: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2."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方法

2.1 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2 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探究结论

3.1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3.2 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3 学习贵在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总之,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教师所起的作用真正意义上是引导者和学生的朋友。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是否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东西更重要。小学语文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却胜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 人教新课标 编著/2008-01-01/天地出版社

[2] 《教师怎样与学生做朋友》纪微 主编/2010-11-0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怎么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