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02:47:52

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社会发展对经典诗文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培养感悟经典的能力要从小抓起,可是在小学语文的经典诗文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点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完善诵读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44-01

1.现状: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学习经典诗文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经典诗文,既达到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又能学生在道德和文化的洗礼中受益。经典诗文诵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作用非常明显,但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1 学习习惯培养的欠缺。笔者所在学区每一学年都会组织大型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但是由于平时课堂任务繁重等原因,只有在临近诵读比赛时,个别语文老师才开始"临阵磨枪",使得经典诵读流于形式,经典诵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诗文学习时,重点放在背诵,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学生诵读的习惯更加无从培养,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1.2 教师指导单一化。教师在诵读过程中指导方法的单一化,也显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的薄弱。很多教师仍然把指导的目标聚焦在"读了什么",而不是关注"怎么去读",也有教师已经注意到了,却不能运用于指导过程中。在一次语文常规性听课时,进行诵读的内容是一组古诗。教师选择了五年级学生熟悉的《渭城曲》、《别董大》。这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通俗易懂,情感真切,冀教版教材把这两首诗编成一课的目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体会这两首诗歌送别情感中的不同。所以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上,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但对诗歌的句型节奏、读音轻重以及语调变化等并没有具体地展开指导,这大大地降低了经典诵读的效率,学生对于两首古诗的体会依旧停留在理解情感,会读会背会写的基础上。

1.3 诵读评价不够多元化。当前经典诵读活动还是一种相对并不成熟的教育活动,所以相应的评价系统也并不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是否开展"上,导致教师形成一种应付观点,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随意单一。低年段教师主要以背诵的方式考查学生经典诵读的情况,这种方式操作起来似乎方便易行,但会影响学生的诵读兴趣。

2.对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形成,遇到特定的阅读情形就会自动进行,从而可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由于小学课堂注重的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课程的种类非常丰富,语文课程的课时不是十分充裕,能独立安排经典诵读的时间并不多,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与午读或者其他空余的时间,或者学校在综合实践课中给经典诗文一席之地,进行学生自主的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晨读和午读可依据班级情况抽一部分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日积月累,每天10分钟的诵读也将取得惊人的效果。

2.2 提高教诵读教学能力。一部分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教学并不熟练,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学习培训,从而使教师完善对于经典诵读的知识结构的认知。教师自己也需要扩大阅读面,了解经典诵读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补充在国学经典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观,提高专业化的指导能力,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向,切实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小学课程种类丰富,语文课业内容繁重,经典诵读可占用时间不多,所以要将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得诵读形式更丰富多彩。

2.3 完善诵读评价体系。"语文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2]可见建立一个完善的诵读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在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教学中,改变教师评价主体,进行学生可以参与的评价。在评价指标设立明确、有依据性、客观公平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在自定的诵读目标、目标的达成度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自我改进。经典诵读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里,家长最大限度的支持孩子的经典诵读,"我妈妈一起读书"等类似活动侧重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可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监督。

进行班级、学校规模的朗诵比赛。比赛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诵读热情,学生们共同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评价,还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比如说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气氛,让学生在具体的诗文情境中展开诵读之后,教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通过这种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具体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既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又能让教师的评价显得更生动多样。

总之,社会进步对国学文化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经典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兴趣,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也如“润物细无声”一般提高。

上一篇: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怎么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